天天看點

富不超過三代?沭陽大地主"程震泰"家業七代興衰紀實

作者:玫瑰香溢88

"程震泰"﹣一沭陽顯赫的大地主。程氏占有千頃良田,據說挂過"千頃牌",其家業之大,财産之多,雄冠淮北,聲過江南。

"震泰"并非人名,而是程氏開店之字号。從清嘉慶、道光年間至辛亥革命以後,這個字号一直延用下來,其間程氏曆七、八代人,人民群衆卻很少知道程氏名輩名号,隻知道程氏大地主叫"震泰"。

一、程氏發迹

在清乾隆中期,皖南徽州地帶鬧災荒,歙縣有一個竹篾匠程文佑帶領兒子程仲璜四處流浪,後流落到沭陽,在沭城東關屎河埃旁搭棚定居下來。程文佑就是"震泰"之始祖。程仲璜經一驢馱販掇合與沭陽東鄉(今章集)一個聾耳瘸大丫結了婚,生一子,乳名小開。程文佑房間不便,搬到沭城西關外王二莊落腳,獨自做手藝謀生。

程小開漸漸長大,其父程仲璜終天做手藝,母親又耳聾腿瘸,生活窮困不堪,既無能力管教小開,也難以供其讀書,緻使小開與一些二流子常常混在一起,聲名狼籍。小開經常受親友、街鄰之冷眼,凡此種種,對他刺激很大。決心學做生意,以求發達,并取大号開聚,字萃堂。學生意初無本錢,是從他祖父程文佑處借來的,主要經營通州大布,經過央商在沭城"山西會館"的酒店前擺個小布攤子。("山西會館"舊址就是在今城郊糧所大門外)。

布攤開業後,程開聚總是早早來到這裡,借酒店門闆擺布攤,程開聚手段靈活,善于招徕,生意越來越興旺。他三天兩頭總要外出販布,十分勤快。這使山西酒店的老闆很賞識。後來酒店老闆要回老家山西,也就放心地将酒店以及槽坊等産業交程開聚看管。程開聚就以酒店的櫃台賣布。這樣過了三年,他的生意愈見興隆,自己忙不了,又找兩個夥計幫幫手腳。但山西老闆始終不來,他心怕日後帳目撕扯不清,于是決定去山西找這位酒店老闆。

程開聚到山西找到了這位老闆家,才知他回山西不久即染病身亡,老闆的兒子見程開聚上門來要求歸還産業,深受感動。程開聚看到這家是大财主,在那裡開十八家槽坊,十分羨慕,心中深深埋下效仿之願。再說這家兩個兒子對沭陽這點産業也不放在心上,就廉價地将槽坊和酒店賣給了程開聚。從此,這槽坊和酒店全歸程開聚所有了,回到沭陽後,程開聚既賣大布,又開槽坊,淌出酒起名叫"聖酒",又好喝又便宜,銷售特别好。久而久之,他除去開槽坊,還開個油坊,同時,更加擴大布匹貨源,親自去南通、崇明一帶聯系進貨,不斷用船隻販來通州大布和過海(洋)大布,不僅在沭陽城裡擺攤賣布,而且還到四鄉集鎮去設點擺攤,不到幾年功夫,就積累了大批錢财,一時成了衆人皆知的暴發大戶。

每到旱澇荒年,鄉間農民饑餓難忍,四處乞讨,程開聚就趁機派人開設粥廠,熬了大量稀粥供百姓充饑。凡來就餐喝粥者,有錢交錢,沒錢就以土地抵帳。特别在大水災的年月窮人走投無路,隻好到他家來借債、當地。程開聚到了四十歲時,占有土地已達到四五百頃了。

程開聚原配妻子汪氏,未生。後托朋友到江南購一側室共生四子:立鳌、立焯、立炜、立炘。

程開聚為了購置大批土地,他除去開辦油坊、槽坊、布店外還開辦了兩個大的當鋪,即東當鋪,西當鋪。東當鋪在沭城東關,西當鋪在今縣人民政府處。其他大小店鋪分布各處,共二十七爿店,名曰"九恒十八泰",如錢店店号為"恒盛"程家總店号為"震泰"。用這些當鋪和大小店來搜括人民衣物錢财、犁耙繩索、金銀銅鐵錫、各種器皿等,并大肆放高利貸。

時僅數年,程開聚就占有土地一千六百餘頃,從東到西的地盤達二百餘華裡。東到今漣水縣高溝以東,西至沭陽顔集新圩莊一帶;南到錢集、華邦一線,北至新沂縣高流等地。另外,在灌雲闆浦以東還有數千号鹽池,均歸他所有。程家的客莊分布在四鄉各地,如新圩莊、華邦、錢集、章集、馬廠、官莊、官田、陰平、顔集、高流等等皆是,僅石灰莊一個客莊就有土地四五十頃,馬廠一個客莊有一百二十八頃。隻有石灰莊一處交租糧,其餘大大小小的客莊一律完交銀錢,以錢折糧。

到了清嘉慶、道光年間,程開聚"手巨資至百餘萬,遂為淮北冠",當時被群衆稱為"活财神"。程氏年年月月大興土木,建造大批瓦屋、樓房,前後共建瓦房千餘間,在今縣政府招待所西側建布店就是二十五間長廊大瓦屋,從此,"程震泰"這個字号就在沭陽内外、淮北一帶傳揚開來了。

二、捐官逞勢

地主剝削階級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地位和一切财産,使既得利益不受損失,總是不惜一切代價來謀官養勢。在程震泰的七八代人員中,每代人都花了大筆錢财來為自己捐官,以便撈取所謂合法的頭銜來保護自己的資财不受别人侵犯。其捐官簡況如下:

第一輩:程文佑:以曾孫立炜馳贈資政大夫,議叙道銜加五級。

第二輩:程仲璜:以子開聚贈儒林郎,布政司理問,以孫立炜贈資政大夫,議叙道銜加五級。

第三輩:程開聚: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為國庫助饷二十萬金,授儒林郎,布政司理問,特獎二品頂戴。以子立炜封資政大夫,議叙道銜加五級。

第四輩:程立鳌:以子讓賢封通奉大夫同知銜加五級。

程立焯:授中議大夫三品銜,候補知府,以子增賢封資政大夫三品銜,候選郎中加三級。

程立炜:授中議大夫,鹽運使銜,刑部郎中。

以侄程均灺封資政大夫三品銜,候選道加三級。

程立炘:授朝議大夫知府銜,候選兵馬司指揮,以子程均封資政大夫三品銜,候選道加三級。

第五輩:程惟賢:以子學鐘封中議大夫同知銜加三級。

程增賢:授資政大夫三品銜,候選郎中加三級。

程均:授資政大夫三品銜,候選道三級二品封典。

第六輩:程銮:字漢坡,授朝議大夫知府銜,候選主事。

程鑒:授中議大夫三品銜候選治中。

程鳌:授中憲大夫道銜,分省補用知府。

第七輩,程肇湛:字濂泉、廉泉。辛亥革命以後,花錢買了北洋政府國會議員、省議員,并任沭陽縣商會副會長、會長之職。

程氏雖然數輩混迹官場,但大都不是實缺,隻不過挂個官名而已。

三、捐資索利

程氏為了維護他的聲譽和地位、财産,不惜解囊助饷,這樣,既能謀取大利,又頗得統治階級的賞識與表彰。特别在災荒年間,窮苦農民雖然得到程氏一點小利,一時求得糊口生存,但是失卻的則是大片大片土地,緻使大批資财被擄程序氏大門内去了。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程開聚"修文廟,建書院首捐數千絹以為倡"。十三年(公元1833年)大荒,鄉間民不聊生,饑餓不堪,有的地方全戶人口均餓死。程開聚趁此"捐千金辦粥廠",讓鄉民喝粥糊口,鄉民将土地抵為粥帳。盡管如此,程氏還因以"救活窮人無算"為由,得到州牧王用賓的贊賞,特請獎給"闾裡矜式"額。二十一年(公元1841),鴉片戰争中,英軍侵犯鎮江一帶,當時"國庫漸虛,程開聚慨然助饷二十萬金,特獎二品頂戴。"并"建宗祠,置祭田"。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之後,淮陰、沭陽一帶農民軍也紛紛揭竿而起,統治階級驚惶失措,竭力鎮壓。程立炜(字蓮舫)"慨然以闆浦鹽池二百号助饷。漕督吳奏獎花翎。"

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程立炘親自與教谕定議四處貼出布告,大肆逮捕農民中起義者。到了十年(公元1860年)間,撚軍紛紛而起,程家族人與地方者鄉紳商約,組織人馬,操練守望和抵擋,在六塘河線要益處把守,緻使南來撚軍無法北上。十一年(公元1861年)間,又捐巨資,在今沭城東關外高築牆圩,"屏蔽治城"。

到了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部分撚軍于宿遷、沭陽一帶活動,程立炘等程氏家族與宿沭各路鄉紳聯起守禦,組織人丁背弓搭箭,操用矢石,晝夜巡邏,并強令四鄉"各築圩,力不足者助之。"對投奔城内抵禦撚軍或避難者,均"厚加撫恤"。由于程立炘鎮壓農民起義軍有功,深得地方鄉士豪紳的擁護,"宿、沭士民公送'功繩忠壯'額,以志永感"。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海州沭陽一帶遭受特大災害,鄉間遍饑,基于這種情況,程鳌(字蓮孫)借此機會要求停征,程出三千金為縣署辦公費。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仍大鬧饑荒,程鑒又助銀三千元,在四鄉分設粥廠,讓食粥者"疏挑河道,以工代赈。"

四、程氏宗祠

今沭陽城郊糧所是昔日程氏家的大祠堂原址。

堂前面是前大廳,大廳上邊是戲樓,有看台,整個前廳25間,正大門上方的石闆上書刻着"程氏宗祠"四個金黃大字。通過前大廳,院中是個龐大的蝴蝶廳,蝴蝶形的大廳頭部接前廳戲樓,兩隻翅膀連東廂房和西廂房,蝴蝶尾巴緊靠後大殿,院側是看管祠堂人住房,整個是68間瓦房,院周圍均植上蒼松翠柏,常年郁郁蔥蔥,濃蔭遮覆。

祠堂由姓戴的家人看管,祖祖輩輩就在這裡,光緒前看管人叫戴廣,以後人是戴慶德,最後是戴士仁(今在)。看管人每年給20吊錢,每天早晨去大院廚房領兩勺稖秫稀飯,中飯領兩個饅頭,别的無有任何享受。

在祠堂後大殿裡,擺放着程氏家族先祖靈牌,每年舉行數次祭祖活動,如清明節、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十月朝(農曆十月初一)等節日。到年上,全族人均要進祠堂祭祖。

在一年三次祭祖時,均按程家輩份來焚香燒紙供果,磕頭叩拜。婦女一律不準進祠堂,違者按族規治罰。每次祭祀完畢,全族人等均在西廂房擺下桌堂共聚午餐。

除夕歲祭,祠堂内特别熱鬧,前後各廳披紅挂彩,點燭挑燈籠。由看管祠堂人到全族各門戶挑來各式佳肴和供饅,晚上男女老幼一同來給祖先英靈上供磕頭,鳴放鞭炮,再到戲樓前觀看五色彩燈,整個祠堂内燈火通明,金碧輝煌。

五、程家花園

從程家大院的後門出去,經過"程氏宗祠",在祠堂西邊就是程家花園。在程家花園内,各種名花異草俱全,僅松柏就達十幾種,如小塔松、刺松、五針松,馬尾松、地柏、孔雀松,羅漢松、扁柏、青雲松、撒金松、千頭柏、露水柏、璎珞松、葛愛松等等。另外花類如白玉蘭、桂花、梅花、牡丹、芍藥、石榴、水仙、月季、紫藤等等、應有皆有。

花園中央有個大荷花池,池塘裡有九曲小橋,小橋旁邊拐彎口對稱擺上大瓷缸十八口,缸内養着各類品種的金魚,專供程家男女老幼遊園觀賞。通過九曲小橋,荷花池中央是水泊涼亭,這水泊涼亭六個角子高高翹起,四周皆是格子,格子嵌上玻璃,遠遠望去,恰似水晶亭,格外明亮秀麗,别有風味。每逢三伏暑天,程家的小姐都要出來遊玩一次。出遊時,家中其他閑雜人員一律回避,不準觀望,就是開院中後大門的人,也隻能将門放開後,背面低頭而立,讓姑娘們出去之後方可轉身。

程家小姐行走時,留下的腳印都是一步一朵荷花。因為每人鞋底是空心子,裡面裝上香粉。鞋底剪上花印子,是以腳步一落地,便印下白粉花朵。當時有人形容說:"纖纖楊柳腰,朵朵蓮花步。"當小姐們來到水泊涼亭後,亭子外面的小竹簾子便放下來,各人坐在綠色瓷鼓凳上小憩,觀賞水中荷花。

六、東西大門

在極盛時期,沭城東關的所有瓦房、串樓有千餘間,均為程氏所有。

"程震泰"的家院在今縣人民政府招待所院内,座北朝南,從前大街到後大路,整個大院共七道天井,有東西大門,東大門為程家正門。東西大門前二面均有礬石大石鼓,顯得威嚴。在東大門的廳梁上,懸挂一塊金匾,有五尺高、二尺寬、五寸厚,中間書"資政大夫第"五個金色大字,金字兩側雕刻二龍搶珠的花紋。凡是官員紳士以及賓朋好友來至門前,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緩步走入廳内,肅默叩拜後,方可進院。

院内有客廳、罩廳、書房、學館等各類廳房,第五道天井是主房(串樓),閨女小姐均居樓上,從不下樓外出,有的用人一輩子在院内做事,還從來未能見過程家小姐的模樣。在主房後面是倉房,分糧倉和錢倉。最後一道天井中有大小廚房、磨房、馬房、轎房、鳥室、仆人房等等。家中的馬、羊、驢、騾、雞、鵝、鴨、豬等不計其數;百靈鳥、鴿子、芙蓉鳥、鹦鹉、猴子等成群結對,各廳各房的古字古畫,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珊瑚樹等擺設、用具舉不勝舉。

家中所有房間内的牆壁上,先糊上白色牛闆紙,然後又裱糊一層白色絹紡綢布。凡主人看中了某種布料,就得整匹整捆地.買來家中,供其一人所用,死後全部陪葬在墓中,有許多整捆整捆的绫羅綢緞直至其人死後也未動用過,奢侈豪華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了。

七、奢侈生活

到了程文佑第七世孫的時候,僅肇字輩就有十人,連同妻兒老小共有五六十口。程肇提,字濂泉,他大哥是瘸子,二哥被狗咬死,他本人排行第三,弟弟是個呆子。群衆公稱程濂泉為"三大人"、"程三大人"。程濂泉是個大個子,一對陰眼,他終年過着奢侈豪華的地主剝削階級糜爛生活。

程濂泉共娶八房妻室,辛亥革命以後,他花了大筆錢财買了國會京議員(即衆議員)和沭陽縣商會會長之職,并與海州鎮守使、第五師師長白寶山和沭陽縣長瞿鴻賓結拜為把兄弟,進而借用白寶山駐沭武裝勢力來保護着程家的财産。

在程家大院裡,家中各種用人不計其數,程氏老幼終日吸取窮人血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在沭陽境内,以窦殿臣、沙策寰、李龍白、周子久等一夥号稱"八條狗"的是他家頭号保镖人員,文武打手為二等保镖。另外,還有大小帳房、大小管家、看門、守衛、小厮、挑水夫、書寫、轎夫、馬夫、磨夫、廚子、燒火人、花工、養金魚人、木工、泥瓦匠、剃頭匠、裁縫,以及捧水煙袋的,專門點煙上火的,跑腿的、倒尿壺的、專門提籠蹈雀子的,另外,還有貼對聯、擡大扛的等等,應有皆有。所有這些用人,隻要在他家挂上号,都可以成年累月吃飯領錢。譬如貼對子的人,每年隻管年上貼一次對聯,其餘時間閑着無事。又如擡大扛的,專等程家老人死了才能輪到擡棺殡葬,平常時間均閑着無事。程濂泉吸煙,自己從來不動手,由捧水煙袋的把煙點好吸着後,雙手捧到他面前讓他吸幾口過過瘾就中了。在飲食中,他喜歡吃紅魚唇(鯉魚),每天要派專人挑選鮮活的紅魚來為他食用。

常年累月,程家大院終日宴席不斷,當地群衆稱之為流水席,有時客人随到随吃。在用膳擺席中,分出若幹等級,分大竈和小竈。象"八條狗"之類在門下客中稱為第一流,頓飯八大碗,海參頭。次之就是四冷四熱,一般用人皆是按時領飯,早上每人兩勺稀飯,午飯兩個饅頭。若是遇到紅白喜事,家中用人有幾百人,如果程家老人死了,沭城東西兩頭滿街都去拿孝帽戴,這樣,窮人們可以趁機到他家吃不要錢的飯。

另外,程氏還專門養了一個戲班子,由慶梅、慶永、慶潔、慶慶等20多人組成,每到逢年過節或親友至門,均要唱唱堂戲為衆人作樂,晚間演戲時,将豆油倒進大鐵鍋裡,放進燈草撚子點火,專供演戲照明用。除此戲班而外,家中還特地養活一個叫吳立早的大胖子和一個姓嶽的稀瘦稀瘦的瘦高個子,每逢需要尋歡開心時,就叫瘦子騎在胖子身上逗玩,這樣,程氏老幼來觀看取笑,把人當作玩物,以此來尋歡作樂。

平時,程濂泉行動出門時,身邊帶上"八條狗"、文武打手以及大小保镖和侍從等數十人,一個個挺胸抹肚,前呼後擁,躍武揚威,不可一世。

八、走向衰亡

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發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偉大風暴,摧毀了腐敗透頂的清王朝,封建地主階級也惶惶不可終日。"程震泰"這個大地主也同樣如此,多少代興起的家業也開始走向衰亡。雖然程氏第七代程濂泉仗着他的家資與官府狼狽為奸,但互相争權奪利、爾虞我詐。不斷進行狗咬狗的鬥争,沖突日益激化。

民國十一~十二年期間(1921-1923)。程濂泉與當時縣長吳淩霄在權利上沖突尖銳化,程濂泉從此長期居住上海、淮安、泗陽莊圩等地。一九二七年北伐軍進駐沭陽城,在強大的打倒土豪劣紳的革命洪流中,沭陽縣政府成立了"沭陽逆産管理委員會"對程氏的家産實行封查。

一九二八年一月發生了國民黨内部争奪縣長大印的"一·六"慘案,程濂泉也插手此案,程氏為了打官司,花費了大量錢财,加之财産數次被查封,雖經運動後複還,但已大傷元氣了。而其後代都不"成器",隻能靠典賣祖産過着奢侈生活,程濂泉本人亡故異鄉,在此期間,我黨上司下的革命運動的興起,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土地改革運動等等,使這個居有千頃良田的大地主﹣-"程震泰"徹底土崩瓦解了。

(楊鶴高整理,沭陽文史資料第二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