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富不超过三代?沭阳大地主"程震泰"家业七代兴衰纪实

作者:玫瑰香溢88

"程震泰"﹣一沭阳显赫的大地主。程氏占有千顷良田,据说挂过"千顷牌",其家业之大,财产之多,雄冠淮北,声过江南。

"震泰"并非人名,而是程氏开店之字号。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以后,这个字号一直延用下来,其间程氏历七、八代人,人民群众却很少知道程氏名辈名号,只知道程氏大地主叫"震泰"。

一、程氏发迹

在清乾隆中期,皖南徽州地带闹灾荒,歙县有一个竹篾匠程文佑带领儿子程仲璜四处流浪,后流落到沭阳,在沭城东关屎河埃旁搭棚定居下来。程文佑就是"震泰"之始祖。程仲璜经一驴驮贩掇合与沭阳东乡(今章集)一个聋耳瘸大丫结了婚,生一子,乳名小开。程文佑居室不便,搬到沭城西关外王二庄落脚,独自做手艺谋生。

程小开渐渐长大,其父程仲璜终天做手艺,母亲又耳聋腿瘸,生活穷困不堪,既无能力管教小开,也难以供其读书,致使小开与一些二流子常常混在一起,声名狼籍。小开经常受亲友、街邻之冷眼,凡此种种,对他刺激很大。决心学做生意,以求发达,并取大号开聚,字萃堂。学生意初无本钱,是从他祖父程文佑处借来的,主要经营通州大布,经过央商在沭城"山西会馆"的酒店前摆个小布摊子。("山西会馆"旧址就是在今城郊粮所大门外)。

布摊开业后,程开聚总是早早来到这里,借酒店门板摆布摊,程开聚手段灵活,善于招徕,生意越来越兴旺。他三天两头总要外出贩布,十分勤快。这使山西酒店的老板很赏识。后来酒店老板要回老家山西,也就放心地将酒店以及槽坊等产业交程开聚看管。程开聚就以酒店的柜台卖布。这样过了三年,他的生意愈见兴隆,自己忙不了,又找两个伙计帮帮手脚。但山西老板始终不来,他心怕日后帐目撕扯不清,于是决定去山西找这位酒店老板。

程开聚到山西找到了这位老板家,才知他回山西不久即染病身亡,老板的儿子见程开聚上门来要求归还产业,深受感动。程开聚看到这家是大财主,在那里开十八家槽坊,十分羡慕,心中深深埋下效仿之愿。再说这家两个儿子对沭阳这点产业也不放在心上,就廉价地将槽坊和酒店卖给了程开聚。从此,这槽坊和酒店全归程开聚所有了,回到沭阳后,程开聚既卖大布,又开槽坊,淌出酒起名叫"圣酒",又好喝又便宜,销售特别好。久而久之,他除去开槽坊,还开个油坊,同时,更加扩大布匹货源,亲自去南通、崇明一带联系进货,不断用船只贩来通州大布和过海(洋)大布,不仅在沭阳城里摆摊卖布,而且还到四乡集镇去设点摆摊,不到几年功夫,就积累了大批钱财,一时成了众人皆知的暴发大户。

每到旱涝荒年,乡间农民饥饿难忍,四处乞讨,程开聚就趁机派人开设粥厂,熬了大量稀粥供百姓充饥。凡来就餐喝粥者,有钱交钱,没钱就以土地抵帐。特别在大水灾的年月穷人走投无路,只好到他家来借债、当地。程开聚到了四十岁时,占有土地已达到四五百顷了。

程开聚原配妻子汪氏,未生。后托朋友到江南购一侧室共生四子:立鳌、立焯、立炜、立炘。

程开聚为了购置大批土地,他除去开办油坊、槽坊、布店外还开办了两个大的当铺,即东当铺,西当铺。东当铺在沭城东关,西当铺在今县人民政府处。其他大小店铺分布各处,共二十七爿店,名曰"九恒十八泰",如钱店店号为"恒盛"程家总店号为"震泰"。用这些当铺和大小店来搜括人民衣物钱财、犁耙绳索、金银铜铁锡、各种器皿等,并大肆放高利贷。

时仅数年,程开聚就占有土地一千六百余顷,从东到西的地盘达二百余华里。东到今涟水县高沟以东,西至沭阳颜集新圩庄一带;南到钱集、华邦一线,北至新沂县高流等地。另外,在灌云板浦以东还有数千号盐池,均归他所有。程家的客庄分布在四乡各地,如新圩庄、华邦、钱集、章集、马厂、官庄、官田、阴平、颜集、高流等等皆是,仅石灰庄一个客庄就有土地四五十顷,马厂一个客庄有一百二十八顷。只有石灰庄一处交租粮,其余大大小小的客庄一律完交银钱,以钱折粮。

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程开聚"手巨资至百余万,遂为淮北冠",当时被群众称为"活财神"。程氏年年月月大兴土木,建造大批瓦屋、楼房,前后共建瓦房千余间,在今县政府招待所西侧建布店就是二十五间长廊大瓦屋,从此,"程震泰"这个字号就在沭阳内外、淮北一带传扬开来了。

二、捐官逞势

地主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和一切财产,使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总是不惜一切代价来谋官养势。在程震泰的七八代人员中,每代人都花了大笔钱财来为自己捐官,以便捞取所谓合法的头衔来保护自己的资财不受别人侵犯。其捐官简况如下:

第一辈:程文佑:以曾孙立炜驰赠资政大夫,议叙道衔加五级。

第二辈:程仲璜:以子开聚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以孙立炜赠资政大夫,议叙道衔加五级。

第三辈:程开聚: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为国库助饷二十万金,授儒林郎,布政司理问,特奖二品顶戴。以子立炜封资政大夫,议叙道衔加五级。

第四辈:程立鳌:以子让贤封通奉大夫同知衔加五级。

程立焯:授中议大夫三品衔,候补知府,以子增贤封资政大夫三品衔,候选郎中加三级。

程立炜:授中议大夫,盐运使衔,刑部郎中。

以侄程均灺封资政大夫三品衔,候选道加三级。

程立炘:授朝议大夫知府衔,候选兵马司指挥,以子程均封资政大夫三品衔,候选道加三级。

第五辈:程惟贤:以子学钟封中议大夫同知衔加三级。

程增贤:授资政大夫三品衔,候选郎中加三级。

程均:授资政大夫三品衔,候选道三级二品封典。

第六辈:程銮:字汉坡,授朝议大夫知府衔,候选主事。

程鉴:授中议大夫三品衔候选治中。

程鳌:授中宪大夫道衔,分省补用知府。

第七辈,程肇湛:字濂泉、廉泉。辛亥革命以后,花钱买了北洋政府国会议员、省议员,并任沭阳县商会副会长、会长之职。

程氏虽然数辈混迹官场,但大都不是实缺,只不过挂个官名而已。

三、捐资索利

程氏为了维护他的声誉和地位、财产,不惜解囊助饷,这样,既能谋取大利,又颇得统治阶级的赏识与表彰。特别在灾荒年间,穷苦农民虽然得到程氏一点小利,一时求得糊口生存,但是失却的则是大片大片土地,致使大批资财被掳进程氏大门内去了。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程开聚"修文庙,建书院首捐数千绢以为倡"。十三年(公元1833年)大荒,乡间民不聊生,饥饿不堪,有的地方全户人口均饿死。程开聚趁此"捐千金办粥厂",让乡民喝粥糊口,乡民将土地抵为粥帐。尽管如此,程氏还因以"救活穷人无算"为由,得到州牧王用宾的赞赏,特请奖给"闾里矜式"额。二十一年(公元1841),鸦片战争中,英军侵犯镇江一带,当时"国库渐虚,程开聚慨然助饷二十万金,特奖二品顶戴。"并"建宗祠,置祭田"。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之后,淮阴、沭阳一带农民军也纷纷揭竿而起,统治阶级惊惶失措,竭力镇压。程立炜(字莲舫)"慨然以板浦盐池二百号助饷。漕督吴奏奖花翎。"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程立炘亲自与教谕定议四处贴出布告,大肆逮捕农民中起义者。到了十年(公元1860年)间,捻军纷纷而起,程家族人与地方者乡绅商约,组织人马,操练守望和抵挡,在六塘河线要益处把守,致使南来捻军无法北上。十一年(公元1861年)间,又捐巨资,在今沭城东关外高筑墙圩,"屏蔽治城"。

到了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部分捻军于宿迁、沭阳一带活动,程立炘等程氏家族与宿沭各路乡绅联起守御,组织人丁背弓搭箭,操用矢石,昼夜巡逻,并强令四乡"各筑圩,力不足者助之。"对投奔城内抵御捻军或避难者,均"厚加抚恤"。由于程立炘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深得地方乡士豪绅的拥护,"宿、沭士民公送'功绳忠壮'额,以志永感"。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海州沭阳一带遭受特大灾害,乡间遍饥,基于这种情况,程鳌(字莲孙)借此机会要求停征,程出三千金为县署办公费。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仍大闹饥荒,程鉴又助银三千元,在四乡分设粥厂,让食粥者"疏挑河道,以工代赈。"

四、程氏宗祠

今沭阳城郊粮所是昔日程氏家的大祠堂原址。

堂前面是前大厅,大厅上边是戏楼,有看台,整个前厅25间,正大门上方的石板上书刻着"程氏宗祠"四个金黄大字。通过前大厅,院中是个庞大的蝴蝶厅,蝴蝶形的大厅头部接前厅戏楼,两只翅膀连东厢房和西厢房,蝴蝶尾巴紧靠后大殿,院侧是看管祠堂人住房,整个是68间瓦房,院周围均植上苍松翠柏,常年郁郁葱葱,浓荫遮覆。

祠堂由姓戴的家人看管,祖祖辈辈就在这里,光绪前看管人叫戴广,以后人是戴庆德,最后是戴士仁(今在)。看管人每年给20吊钱,每天早晨去大院厨房领两勺稖秫稀饭,中饭领两个馒头,别的无有任何享受。

在祠堂后大殿里,摆放着程氏家族先祖灵牌,每年举行数次祭祖活动,如清明节、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等节日。到年上,全族人均要进祠堂祭祖。

在一年三次祭祖时,均按程家辈份来焚香烧纸供果,磕头叩拜。妇女一律不准进祠堂,违者按族规治罚。每次祭祀完毕,全族人等均在西厢房摆下桌堂共聚午餐。

除夕岁祭,祠堂内特别热闹,前后各厅披红挂彩,点烛挑灯笼。由看管祠堂人到全族各门户挑来各式佳肴和供馒,晚上男女老幼一同来给祖先英灵上供磕头,鸣放鞭炮,再到戏楼前观看五色彩灯,整个祠堂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五、程家花园

从程家大院的后门出去,经过"程氏宗祠",在祠堂西边就是程家花园。在程家花园内,各种名花异草俱全,仅松柏就达十几种,如小塔松、刺松、五针松,马尾松、地柏、孔雀松,罗汉松、扁柏、青云松、撒金松、千头柏、露水柏、璎珞松、葛爱松等等。另外花类如白玉兰、桂花、梅花、牡丹、芍药、石榴、水仙、月季、紫藤等等、应有皆有。

花园中央有个大荷花池,池塘里有九曲小桥,小桥旁边拐弯口对称摆上大瓷缸十八口,缸内养着各类品种的金鱼,专供程家男女老幼游园观赏。通过九曲小桥,荷花池中央是水泊凉亭,这水泊凉亭六个角子高高翘起,四周皆是格子,格子嵌上玻璃,远远望去,恰似水晶亭,格外明亮秀丽,别有风味。每逢三伏暑天,程家的小姐都要出来游玩一次。出游时,家中其他闲杂人员一律回避,不准观望,就是开院中后大门的人,也只能将门放开后,背面低头而立,让姑娘们出去之后方可转身。

程家小姐行走时,留下的脚印都是一步一朵荷花。因为每人鞋底是空心子,里面装上香粉。鞋底剪上花印子,所以脚步一落地,便印下白粉花朵。当时有人形容说:"纤纤杨柳腰,朵朵莲花步。"当小姐们来到水泊凉亭后,亭子外面的小竹帘子便放下来,各人坐在绿色瓷鼓凳上小憩,观赏水中荷花。

六、东西大门

在极盛时期,沭城东关的所有瓦房、串楼有千余间,均为程氏所有。

"程震泰"的家院在今县人民政府招待所院内,座北朝南,从前大街到后大路,整个大院共七道天井,有东西大门,东大门为程家正门。东西大门前二面均有矾石大石鼓,显得威严。在东大门的厅梁上,悬挂一块金匾,有五尺高、二尺宽、五寸厚,中间书"资政大夫第"五个金色大字,金字两侧雕刻二龙抢珠的花纹。凡是官员绅士以及宾朋好友来至门前,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缓步走入厅内,肃默叩拜后,方可进院。

院内有客厅、罩厅、书房、学馆等各类厅房,第五道天井是主房(串楼),闺女小姐均居楼上,从不下楼外出,有的用人一辈子在院内做事,还从来未能见过程家小姐的模样。在主房后面是仓房,分粮仓和钱仓。最后一道天井中有大小厨房、磨房、马房、轿房、鸟室、仆人房等等。家中的马、羊、驴、骡、鸡、鹅、鸭、猪等不计其数;百灵鸟、鸽子、芙蓉鸟、鹦鹉、猴子等成群结对,各厅各房的古字古画,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珊瑚树等摆设、用具举不胜举。

家中所有房间内的墙壁上,先糊上白色牛板纸,然后又裱糊一层白色绢纺绸布。凡主人看中了某种布料,就得整匹整捆地.买来家中,供其一人所用,死后全部陪葬在墓中,有许多整捆整捆的绫罗绸缎直至其人死后也未动用过,奢侈豪华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了。

七、奢侈生活

到了程文佑第七世孙的时候,仅肇字辈就有十人,连同妻儿老小共有五六十口。程肇提,字濂泉,他大哥是瘸子,二哥被狗咬死,他本人排行第三,弟弟是个呆子。群众公称程濂泉为"三大人"、"程三大人"。程濂泉是个大个子,一对阴眼,他终年过着奢侈豪华的地主剥削阶级糜烂生活。

程濂泉共娶八房妻室,辛亥革命以后,他花了大笔钱财买了国会京议员(即众议员)和沭阳县商会会长之职,并与海州镇守使、第五师师长白宝山和沭阳县长瞿鸿宾结拜为把兄弟,从而借用白宝山驻沭武装势力来保护着程家的财产。

在程家大院里,家中各种用人不计其数,程氏老幼终日吸取穷人血汗,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在沭阳境内,以窦殿臣、沙策寰、李龙白、周子久等一伙号称"八条狗"的是他家头号保镖人员,文武打手为二等保镖。另外,还有大小帐房、大小管家、看门、守卫、小厮、挑水夫、书写、轿夫、马夫、磨夫、厨子、烧火人、花工、养金鱼人、木工、泥瓦匠、剃头匠、裁缝,以及捧水烟袋的,专门点烟上火的,跑腿的、倒尿壶的、专门提笼蹈雀子的,另外,还有贴对联、抬大扛的等等,应有皆有。所有这些用人,只要在他家挂上号,都可以成年累月吃饭领钱。譬如贴对子的人,每年只管年上贴一次对联,其余时间闲着无事。又如抬大扛的,专等程家老人死了才能轮到抬棺殡葬,平常时间均闲着无事。程濂泉吸烟,自己从来不动手,由捧水烟袋的把烟点好吸着后,双手捧到他面前让他吸几口过过瘾就中了。在饮食中,他喜欢吃红鱼唇(鲤鱼),每天要派专人挑选鲜活的红鱼来为他食用。

常年累月,程家大院终日宴席不断,当地群众称之为流水席,有时客人随到随吃。在用膳摆席中,分出若干等级,分大灶和小灶。象"八条狗"之类在门下客中称为第一流,顿饭八大碗,海参头。次之就是四冷四热,一般用人皆是按时领饭,早上每人两勺稀饭,午饭两个馒头。若是遇到红白喜事,家中用人有几百人,如果程家老人死了,沭城东西两头满街都去拿孝帽戴,这样,穷人们可以趁机到他家吃不要钱的饭。

另外,程氏还专门养了一个戏班子,由庆梅、庆永、庆洁、庆庆等20多人组成,每到逢年过节或亲友至门,均要唱唱堂戏为众人作乐,晚间演戏时,将豆油倒进大铁锅里,放进灯草捻子点火,专供演戏照明用。除此戏班而外,家中还特地养活一个叫吴立早的大胖子和一个姓岳的稀瘦稀瘦的瘦高个子,每逢需要寻欢开心时,就叫瘦子骑在胖子身上逗玩,这样,程氏老幼来观看取笑,把人当作玩物,以此来寻欢作乐。

平时,程濂泉行动出门时,身边带上"八条狗"、文武打手以及大小保镖和侍从等数十人,一个个挺胸抹肚,前呼后拥,跃武扬威,不可一世。

八、走向衰亡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伟大风暴,摧毁了腐败透顶的清王朝,封建地主阶级也惶惶不可终日。"程震泰"这个大地主也同样如此,多少代兴起的家业也开始走向衰亡。虽然程氏第七代程濂泉仗着他的家资与官府狼狈为奸,但相互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不断进行狗咬狗的斗争,矛盾日益激化。

民国十一~十二年期间(1921-1923)。程濂泉与当时县长吴凌霄在权利上矛盾尖锐化,程濂泉从此长期居住上海、淮安、泗阳庄圩等地。一九二七年北伐军进驻沭阳城,在强大的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洪流中,沭阳县政府成立了"沭阳逆产管理委员会"对程氏的家产实行封查。

一九二八年一月发生了国民党内部争夺县长大印的"一·六"惨案,程濂泉也插手此案,程氏为了打官司,花费了大量钱财,加之财产数次被查封,虽经运动后复还,但已大伤元气了。而其后代都不"成器",只能靠典卖祖产过着奢侈生活,程濂泉本人亡故异乡,在此期间,我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的兴起,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运动等等,使这个居有千顷良田的大地主﹣-"程震泰"彻底土崩瓦解了。

(杨鹤高整理,沭阳文史资料第二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