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患上小瓜蟲病,難道不用殺蟲劑嗎?

作者:水産研究社

編輯 | 水産研究社

最新首發 | 了解最新水産養殖知識,關注:水産研究社

水産養殖,病害防治,水質調節,技術交流,生态養魚,養蝦,養蟹,健康漁業,您值得信賴的水産小幫手。

患上小瓜蟲病,難道不用殺蟲劑嗎?

有時下到漁區基層或給漁民教育訓練的場合,我都主張不要施用殺蟲劑,往往被反問最多的是:

魚苗患上小瓜蟲病,魚苗大量死亡,不施用殺蟲劑,你說怎麼辦?

首先為大家科普一下小瓜蟲:

小瓜蟲病

幼蟲期一般為橢圓形,前端較尖;成體圓形或接近圓形,身體分布着均勻的纖毛。該蟲可用顯微鏡觀察到。

1.症狀

幼蟲侵入魚體的皮膚或鰓的表皮組織後,吸取寄主組織的營養,引起組織增生,形成腫泡,并産生大量黏液。

嚴重感染時,皮膚和鳍上生有許多白色的小斑點,是以也稱為白點病。小瓜蟲的幼蟲在水中經24小時還找不到寄主即自行死亡。

2.流行情況

小瓜蟲寄生于鰓和體表,特别在密養條件下,更易發生此病。

從魚苗到成魚都可以發生此病,引起大批死亡,但以夏花階段和魚種受害最大。水溫15~25℃時,此病易流行。各地都有此病發生。

魚類患上小瓜蟲病,往往引起大量死亡,有時全軍覆沒,是以小瓜蟲病被稱為魚類寄生蟲病中的“絕症”。

特别是魚苗階段,如果患上小瓜蟲病,對于養殖戶來說,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近幾年來,魚價格一直不錯,相對于别的養殖品種,養殖利潤比較豐厚,養殖戶熱情高,養殖面積不斷擴大。

但魚苗成活率實在太低,大部分因為患上了小瓜蟲病而死亡。苗種培育階段的養殖戶對小瓜蟲病甚至到了“談到小瓜蟲而色變”的程度。

下面讨論兩個問題:

一是魚苗是怎麼感染小瓜蟲的?二是全池潑灑殺蟲劑能有效治療小瓜蟲病嗎?

魚苗階段必須具有豐富的鮮活餌料,這是任何高品質的人工飼料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缺乏鮮活餌料,魚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将會大大下降。

池塘中的浮遊動物是天然的非常優良的鮮活餌料,是以魚苗放養前需做好浮遊生物培育工作,做好肥水培藻補充有益菌,輪蟲出現的高峰期即是魚苗下塘的好時機。

高濃縮液态芽孢杆菌鏡檢高活性調節水質降氨氮亞鹽預防藍藻魚蝦蟹 ¥19.68 購買

小瓜蟲營分裂繁殖,分裂的纖毛幼體在水中自由生活。

小瓜蟲的纖毛幼體在水中被浮遊動物所攝食,即浮遊動物是小瓜蟲(滋養體、掠食體)的“天敵”。

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遊動物,就能有效控制小瓜蟲,而且經濟、環保,這是任何殺蟲劑所不能比的。

是以我們放苗前的肥水培藻工作必須做到位,這是後期養殖成功的基石!

另外,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遊動物,魚苗能夠攝食充足的鮮活餌料,其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增強,小瓜蟲将難以寄生。

那麼魚苗是怎麼患上小瓜蟲病的?

通過跟蹤觀察記錄一些養殖戶,了解到魚苗養殖戶苗種培育是這樣的:

一是魚苗下塘前,從不做浮遊生物的培育,不能“肥水”,魚苗“清水”下塘。

他們的理由是不能肥水,肥水會使魚苗得上“氣泡病”,會造成魚苗大量死亡,是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強小瓜蟲病的“預防”工作。

魚苗下塘後3天左右,開始第一次全池潑灑預防小瓜蟲的殺蟲劑,隔5~7天後施用第二遍,并依次做好施用第三遍的準備工作。

一般施用第二遍殺蟲劑時,魚苗鰓上或體表小瓜蟲就出現了,出現死魚。

當鏡檢看到小瓜蟲時,養殖戶或加大殺蟲劑施用劑量,或變換殺蟲劑,或2~3種藥物放在一起施用……魚苗大量死亡不可避免,甚至全部雷射。

分析原因,是他們的飼養方式和采取的預防措施助長了小瓜蟲病,他們沒有提供給魚苗豐富的鮮活餌料,而且接二連三施用殺蟲劑殺滅池塘中天然的優良的鮮活餌料——浮遊動物,導緻魚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下降,使小瓜蟲感染成為可能;

接二連三施用殺蟲劑殺滅池塘中浮遊動物,殺滅了小瓜蟲(滋養體、掠食體)的“天敵”,助長了小瓜蟲病的暴發肆虐。

綜上所述,我們在苗種下塘前一定要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肥水後塘中浮遊動物,魚苗的适口餌料起來後再下塘,下塘當天多潑灑幾次VC可以提升苗種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