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患上小瓜虫病,难道不用杀虫剂吗?

作者:水产研究社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患上小瓜虫病,难道不用杀虫剂吗?

有时下到渔区基层或给渔民培训的场合,我都主张不要施用杀虫剂,往往被反问最多的是:

鱼苗患上小瓜虫病,鱼苗大量死亡,不施用杀虫剂,你说怎么办?

首先为大家科普一下小瓜虫:

小瓜虫病

幼虫期一般为椭圆形,前端较尖;成体圆形或接近圆形,身体分布着均匀的纤毛。该虫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1.症状

幼虫侵入鱼体的皮肤或鳃的表皮组织后,吸取寄主组织的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肿泡,并产生大量黏液。

严重感染时,皮肤和鳍上生有许多白色的小斑点,所以也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的幼虫在水中经24小时还找不到寄主即自行死亡。

2.流行情况

小瓜虫寄生于鳃和体表,特别在密养条件下,更易发生此病。

从鱼苗到成鱼都可以发生此病,引起大批死亡,但以夏花阶段和鱼种受害最大。水温15~25℃时,此病易流行。各地都有此病发生。

鱼类患上小瓜虫病,往往引起大量死亡,有时全军覆没,所以小瓜虫病被称为鱼类寄生虫病中的“绝症”。

特别是鱼苗阶段,如果患上小瓜虫病,对于养殖户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近几年来,鱼价格一直不错,相对于别的养殖品种,养殖利润比较丰厚,养殖户热情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但鱼苗成活率实在太低,大部分因为患上了小瓜虫病而死亡。苗种培育阶段的养殖户对小瓜虫病甚至到了“谈到小瓜虫而色变”的程度。

下面讨论两个问题:

一是鱼苗是怎么感染小瓜虫的?二是全池泼洒杀虫剂能有效治疗小瓜虫病吗?

鱼苗阶段必须具有丰富的鲜活饵料,这是任何高质量的人工饲料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缺乏鲜活饵料,鱼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将会大大下降。

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是天然的非常优良的鲜活饵料,所以鱼苗放养前需做好浮游生物培育工作,做好肥水培藻补充有益菌,轮虫出现的高峰期即是鱼苗下塘的好时机。

高浓缩液态芽孢杆菌镜检高活性调节水质降氨氮亚盐预防蓝藻鱼虾蟹 ¥19.68 购买

小瓜虫营分裂繁殖,分裂的纤毛幼体在水中自由生活。

小瓜虫的纤毛幼体在水中被浮游动物所摄食,即浮游动物是小瓜虫(滋养体、掠食体)的“天敌”。

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动物,就能有效控制小瓜虫,而且经济、环保,这是任何杀虫剂所不能比的。

因此我们放苗前的肥水培藻工作必须做到位,这是后期养殖成功的基石!

另外,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动物,鱼苗能够摄食充足的鲜活饵料,其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增强,小瓜虫将难以寄生。

那么鱼苗是怎么患上小瓜虫病的?

通过跟踪观察记录一些养殖户,了解到鱼苗养殖户苗种培育是这样的:

一是鱼苗下塘前,从不做浮游生物的培育,不能“肥水”,鱼苗“清水”下塘。

他们的理由是不能肥水,肥水会使鱼苗得上“气泡病”,会造成鱼苗大量死亡,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强小瓜虫病的“预防”工作。

鱼苗下塘后3天左右,开始第一次全池泼洒预防小瓜虫的杀虫剂,隔5~7天后施用第二遍,并依次做好施用第三遍的准备工作。

一般施用第二遍杀虫剂时,鱼苗鳃上或体表小瓜虫就出现了,出现死鱼。

当镜检看到小瓜虫时,养殖户或加大杀虫剂施用剂量,或变换杀虫剂,或2~3种药物放在一起施用……鱼苗大量死亡不可避免,甚至全部死光。

分析原因,是他们的饲养方式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助长了小瓜虫病,他们没有提供给鱼苗丰富的鲜活饵料,而且接二连三施用杀虫剂杀灭池塘中天然的优良的鲜活饵料——浮游动物,导致鱼苗免疫力和抗病力大大下降,使小瓜虫感染成为可能;

接二连三施用杀虫剂杀灭池塘中浮游动物,杀灭了小瓜虫(滋养体、掠食体)的“天敌”,助长了小瓜虫病的暴发肆虐。

综上所述,我们在苗种下塘前一定要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肥水后塘中浮游动物,鱼苗的适口饵料起来后再下塘,下塘当天多泼洒几次VC可以提升苗种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