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社會,人們常常互相收割。這個“收割”的過程在普通家庭中尤為嚴重,因為他們往往沒有太多的抵抗力。他們做的每件事,似乎都在被别人操控着。比如,當一群人都在做某件事時,普通人往往會跟随他們的步伐,而不考慮這對自己是否有益。這種行為被稱為從衆心理,即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自己的知覺、判斷和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衆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這種缺乏個人主見的行為導緻了普通人被收割的根源。普通家庭在目前的投資領域中陷入了三個陷阱。首先是陷入了“盲目雞娃”的陷阱。近年來,随着内卷的加劇,出現了一個新詞,“雞娃”。這指的是父母為了讓孩子考好成績,給他們安排各種學習活動,甚至過度地推動他們。如果同僚給自己的孩子報了補習班,父母就會感到危機感,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報名。有些家長甚至不知道孩子适合什麼,就讓他們參加各種不同的補習班,以求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這種盲目的雞娃行為往往是沒有意義的,并且有可能适得其反。報道中有一例北京的雞娃案例,孩子已經30歲了,父母為他們花了上百萬的教育訓練費用,但他們的工資卻與普通人無異,甚至連父母的投資都沒能賺回來。普通家庭之是以瘋狂雞娃,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們目前的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導緻他們看到别人做什麼就跟着做。然而,真正的雞娃應該是根據孩子的特長來制定合理的培養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風。其次是陷入了“高位接盤”的陷阱。最近看到一個視訊,講述了一對重慶的年輕夫妻的故事。他們憑借兩個家庭的力量,勉強籌集到了首付款,并每月支付一萬五的房貸。當購房之時,丈夫和妻子的收入都能夠支付月供。然而,随着房地産市場行情的變化,丈夫失業了。妻子覺得自己還沒有失業,可以勉強支付房貸。然而,不久之後,妻子也失業了。夫妻倆無法繼續支付房貸,隻能降價幾十萬賣掉房子。
在視訊中,妻子哭訴道,夫妻倆什麼都沒做,卻損失了幾十上百萬,這是許多人一生都難以賺到的錢。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高位接盤的危險。本來,這對夫妻過着平靜的生活就好了,但是由于他們被誤導,相信“貸款買房等于婚姻幸福”的觀念,結果他們被收割是不可避免的。是以,我們在做事時應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風。市場的深水區并不是普通人能夠看清的。最後是陷入了“迷信成功學”的陷阱。近年來,出現了一門學問,叫做成功學。無論是線上上還是線下,都有人告訴你,隻要參加他們的課程或者讀他們的書,就可以取得成功。有一個同行專門從事成功學,他向我透露了其中的套路。首先,明确要教授的主題,比如開店還是理财。然後,找到目标使用者,并挖掘潛在使用者。接下來,突出賺錢的核心,通過案例讓對方相信,隻要别人能成功,自己也能成功。最後,展示報名人數,制造緊迫感和焦慮感。這四步就足以吸引許多急于賺錢的人上鈎。
這充分驗證了一句話:“你想賺點零花錢,别人想圖你的本金。”迷信成功學本身就是一種迷惑行為。想想看,在這個時代,會有人把真正能賺錢的秘訣告訴外人嗎?真正能賺錢的項目和秘訣都是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的。所謂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沒有人會教你如何成功,因為成功不是别人教出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的,别人無法幫助你。總的來說,現代人最大的弱點就是随波逐流。在商業社會中,我們不能以感性的方式思考問題,而應該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并結合人性中的唯利是圖,我們會發現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海洋世界可以作為一個例子,随波逐流的永遠是小魚小蝦,而吞食小魚小蝦的則是少數大魚。随波逐流是不可取的,它是被收割的根源。是以,我們必須保持理性,不要輕易跟風。商業社會的水很深,不是普通人能夠看清的。
以下是幾位網友對此發表的評論:1. 使用者A:非常認同文章中的觀點,現代人很容易被各種陷阱所困擾,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随波逐流。2. 使用者B:盲目雞娃确實是一個問題,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特長,就盲目報各種補習班,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3. 使用者C:迷信成功學也是一個陷阱,成功沒有捷徑可言,隻有不斷努力和實踐才能取得。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成功學課程和書籍。總的來說,我們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被外界的聲音和行為所左右。要學會分辨哪些是真正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不要盲目跟風。隻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被收割,實作自己的價值。最後,我想問問大家,你認為在商業社會中如何避免被收割?你有什麼建議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