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文丨鐵骨铮铮李福貴兒

編輯丨烏托邦很忙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這個滿族官僚,橫跨乾隆、嘉慶兩個朝代,在朝堂上混迹長達30年之久。他通過種種手段攫取了巨額财富,被稱為“東方的羅斯柴爾德”,又被視為“十八世紀的首富”。

曾有人用這樣的話來形容和珅:“和珅收手,嘉慶吃飽”,足以可見和珅家中是多麼的富裕奢華,當然他的錢自然不是什麼“好錢”。

可是誰能想到正是這樣一個大貪官,被世人稱為“3不貪”,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則”和“底線”,即便是和珅再過分,也保住了他30年左右的榮華富貴不被處置!

那麼和珅究竟有什麼底線和原則呢?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清末大臣和珅生平

和珅,清朝官員。他出生于乾隆時期,滿族正紅旗人,祖籍直隸保定。

和珅的父親布彥泰是一名三品京堂官員,母親則來自滿族八大家族之一的鈕祜祿氏,可以說和珅完全就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然而這看似高貴的家世,并未讓和珅幸免于童年的孤苦。

三歲那年,和珅的母親因難産去世,從此他失去了母愛。六歲時,父親也病逝了,這對同母異父的兄弟倆頓時無依無靠,淪為族人欺淩的對象。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本可以過上優渥生活的和珅,現在卻要在貧困與失意中掙紮求生。戶部衙門的一名老奴才福保看不下去,将兩兄弟接到自己破敗的屋檐下收留。

每天和珅都要忍受其他孩子的嘲笑欺負,甚至有人揚言要将他們趕出家門。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不過這也讓他因禍得福,正所謂“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這些艱難磨練了和珅堅韌不拔的性格。

因為沒有小孩願意與和珅交好,和珅隻能将心思全放在學習上!他勤奮好學,經常翻閱福保收藏的書籍,學習滿語、蒙古語、漢語以及佛家典籍。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九歲那年,和珅攻讀完《論語》、《孟子》,對着牆壁朗誦,務求把每個字發音準确。十三歲時,他已經可以流利使用漢語,并對古典詩詞了如指掌。

十八歲那年,和珅考中了縣試舉人,這是他仕途的第一步。雖然他在會試中并未高中,但并未氣餒。和珅繼續孜孜不倦地讀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中舉人,甚至進士,翻轉自己的命運。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這時和珅遇到了人生的轉機,當時任直隸總督的馮英廉,把自己的孫女馮氏許配給了這位滿族學子。

馮家在京城可謂是頂梁柱級别的大家族,借助嶽父的勢力,22歲的和珅光複了父親的官銜,出任三品筆帖式,正式踏上仕途。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1775年,經過幾年努力,和珅終于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在收複新疆的戰役中,他提出采用“重兵壓境”的政策,幫助清軍獲勝。和珅是以連續受到提拔,由戶部員外郎升至内閣學士,皇帝對他刮目相看。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在那之後和珅似乎就成為了皇上“肚子裡的蛔蟲”一般,他将皇帝的心思拿捏的死死的,讓皇上十分的開心。

在這樣的條件下,和珅自然很是受重用,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在朝中慢慢的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勢力”。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然而權力的增長也同時滋生着道德的淪喪,成名之後,和珅并沒有保持謙卑小心的初心,反而被金錢誘惑,背棄了自己的理想。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權力的腐蝕”

在權力的交織下,和珅的野心也日漸展露出來,可惜的是那個時候皇上并沒有看出這一點,仍舊将他當成心腹。

和珅是十分幸運的,那個時候剛好趕上官員“腐敗”,皇上便派和珅前去調查雲南總督李侍堯A錢案。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誰知這個原本清正廉潔的青年,在檢查李府時無意發現了暗藏的金銀财寶,竟然心生貪念,私吞了一部分,沒有如實上報皇上。這成為他日後走上A錢之路的開端。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起初和珅僅僅是偶爾小賺一筆。但是漸漸地,貪婪的欲望萌生,他開始渴望獲得更多财富。于是他設計了一個狡猾的制度——“議罪銀”。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這個制度表面上很合理,所有官員隻要犯了錯,就必須繳納“贖罪銀”,否則就處以嚴懲。按理說,這筆錢應上繳國庫。但是實際上,和珅私吞了其中的大部分,隻上繳了一小部分給皇上。利用這一制度,和珅借機敲詐勒索朝中官員,掌握了巨額财富。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除此之外和珅還利用外交大臣的職務之便,向外商大肆發放商業特許執照,以此要挾換取高昂的錢财。而和珅上繳皇帝的這部分“貪官贓款”,也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乾隆對和珅贊不絕口,多次提拔重用,甚至想要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這進一步鼓勵了和珅的貪婪行徑,讓他可以更加明目張膽,縱容權錢交易的醜陋苗頭滋生蔓延。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就這樣一個原本清白的官員,在權力的腐蝕下堕落成一個貪婪無度的大貪官。他不再滿足于小贓,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搜刮财富。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據傳他家中藏銀達千萬之多,足以從北京鋪到天津。這引發了朝野對他的不滿與罵聲。但是和珅仗着皇上的信任,竟無人敢與他作對,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他橫行乾隆朝廷。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一個原本正直的青年,在權力的腐蝕下走上A錢的不歸路。可即便是如此貪婪的和珅,也并不是什麼錢都會貪,他也有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三不原則下的權謀“進階貪”

和珅這個滿清末年的大貪官,擁有“千古第一貪”的惡名。他在斂财的道路上,自創了一套“三不原則”,成為他在朝中立足的法寶。

這個出身貧寒的小青年,靠着勤奮讀書,終于中了進士,由一介布衣飛黃騰達到頂峰的軍機大臣。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要在這個滿族主導的政壇立足,和珅需要極強的政治手腕。他制定的“三不原則”,正是他的權謀所在。

他從不私吞科舉考試的錢。科舉是讀書人的命門,也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和珅深知科舉财一旦被動,勢必觸犯士人逆鱗。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在順治年間,科場舞弊導緻考生大鬧貢院,結果7名官員被斬立決,全家發配邊疆。這成為和珅既觀今鑒古的血的教訓。是以科場财,他一分也不敢動。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當然他也從不挪用赈濟災民的款項。在古代,災害頻發,赈災直接關系到民生大計。和珅明白赈災款牽涉百姓命運,私自A錢必然招來民憤。

以往的甘肅冒赈案,官員設計互相分錢導緻全家慘遭雷霆之怒。對于天下糧倉,和珅決不敢有一絲僭越。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從不收“辦不成事”的錢财。他自知權力有限,決不輕言應允無法達成的要求。因為一旦收了錢卻辦不成事,後果不堪設想。和珅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是以他極力的保全羽毛。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正是運用這“三不貪”原則,和珅穿針引線,左右逢源,終于在這張滿清的政壇站穩了腳跟。他既讨好皇上,又收買人心,成為乾隆朝不可動搖的第一紅人。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駕崩後,兒子嘉慶登基,立即将這個大寶庫據為己有。抄家那一夜,和珅全家被軟禁在府中。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天明時文武百官突然降臨,将他家中的億萬兩白銀一一搜刮一空。這足足是11年的國家财政收入!最後按照皇命,和珅被迫自盡,生前的輝煌一夜間化為烏有。

一個大貪官,最終難逃罪有應得的宿命。但是,正是因為有了“三不原則”這層保險,和珅才能在這個腐朽朝堂立足30載,不被打倒。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他用權力換取金錢,又用底線維系權力,可謂“進階A錢”的典型。當權力成為通向财富的唯一橋梁時,王朝就注定步向滅亡。和珅的成功與失敗,正是這個末世風雲的真實寫照。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環境能影響一個人,但不能決定一個人。成功最難的不是登頂,而是守住登頂後的本心。和珅輝煌與堕落的一生,既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也給我們警示與教誨。隻有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才能避開名利的雙重誘惑,獲得真正的内心滿足。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曆史既不能為人開脫,也不該草率定罪。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代中,面臨着獨特的挑戰。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想,堅持原則,而不隻是服從環境。權力是否終将腐蝕心靈?這個問題,恐怕要留給未來的曆史學家去探讨和總結。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款不貪,最後一條略顯高明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