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挺、 曾瀞漪:八月外貿資料為何全勝預期

陸挺、 曾瀞漪:八月外貿資料為何全勝預期

中國8月份的貿易資料全面超出預期。按美元計算,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從7月份的19.3%加速至25.6%。《華爾街日報》稱,這一結果輕松超過了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17%的增幅。進口增長加速至33.1%,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至583.4億美元,均高于市場預期。

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最快達到29.9%,占我國外貿比重也同比上升至48.1%。

曾:為什麼中國8月份對外貿易表現好于市場預期?而且很多機構的期望都被低估了,為什麼?

陸婷:我想大概有兩個因素,一是與天氣有一定的關系。在7月的最後一周,華東地區受到台風煙花的影響很大,影響了出口貨物和報關,當一批貨物沒有時間清關出口時,被壓到8月,是以影響了7月份的出口資料,并上調了8月份的出口資料,而我們的許多預測者可能沒有很好地處理好這個因素。

其次,在過去幾個月的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南亞的印度,三角洲病毒的影響已經非常大,影響了當地的生産和出貨及物流,是以過去幾個月可能已經有一些訂單來到中國,将反映在我們 8 月份的出口中, 并可能在即将到來的9月和10月産生一些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我們低估了中國的出口勢頭。

曾:中國8月份的外貿資料不錯,但我們也在關注最近的一系列資料,比如8月份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的下降。未來三到四個季度,中國的經濟表現會如何?您認為存在哪些風險?

陸婷:在出口方面,我預計9月和10月仍将保持較高的增長,特别是考慮到東南亞向中國轉移了一些訂單,但在11月和12月,我認為一方面由于基數高,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采取了與病毒共存的戰略, 經濟解封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居民的消費都流向了服務業,對中國的出口可能會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是以(當時)不能高估。

我認為到12月,中國出口增長很可能恢複到8~10%的水準,這是一個趨勢,整體還是不錯的,但要看到下降的趨勢。

至于内需,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像我們第三季度因為疫情爆發,對服務業的影響确實不小,8月份服務業PMI隻有45,明顯處于收縮狀态。如果看一個領先名額,比如8月份的粗鋼産量,應該會比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乘用車下降13%。

如果你看看房地産塊,開發商可能會看到房屋銷售下降24%,而他們購買的土地則下降了53%。是以,從各個角度看,内需整體下行下降十分明顯,如果外需與内需相結合,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也将明顯加大。

來源:闫金石财經

(作者:野村陸廷,曾燕金石金融首席經濟學家主持人/制片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