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使用1800年前古老戰術,美軍痛苦地寫進了回憶錄中

作者:Rainie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51年4月,志願軍39軍的軍長吳信泉正着急的頭皮發麻,在指揮所裡走來走去,現在美軍正瞄準我軍軟肋,危機四伏。

這時他無意間在地圖上看到了一片湖泊,頓時豁然開朗。腦海中不自覺想到了1800年前三國名将關羽的玩法,于是他立刻有了獵殺美軍的妙計了。

老美的坦克個個皮糙肉厚,志願軍缺乏反坦克武器,隻能依靠戰士們的年輕生命,抱着炸藥包和美軍坦克群同歸于盡。此刻不隻是戰士們斷糧多日,就連42軍的軍長吳瑞林都連餓了三天。

志願軍使用1800年前古老戰術,美軍痛苦地寫進了回憶錄中

此時正處于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糧彈齊缺又倉促應戰的志願軍,被李奇微麾下大軍偷襲得手,其創造的磁性戰術更是讓志願軍損失慘重。

吳信泉軍長急了,這樣打下去有多少人都不夠呀。終于喜上眉梢,他發現地圖上的華川區域有片很大的湖,而這個湖是為了築壩發電形成的人工湖。

吳軍長立刻召來了偵察科長蔡愚,讓他趕緊帶上翻譯等人員,到華川水庫去偵察偵察,摸清楚大壩的閘門和蓄水量。

蔡愚興奮了!這要是能成,簡直一招制敵而且還很好玩。可是到了湖區一看,讓人失望了,水庫裡的水遠遠不夠呀,于是就彙報給軍長吳信泉。

志願軍使用1800年前古老戰術,美軍痛苦地寫進了回憶錄中

吳信泉當即下令将水庫上的12道閘門全部關閉,開始蓄水。最終蓄水工作持續了8天時間!

4月8日,39軍115師的作戰科副科長沈穆來到華川大壩上,此情此景讓他高興不已,因為不管水庫的容積、蓄水量以及上下遊高度差都令人興奮。由于十多天的蓄水,水庫裡的湖水裝得滿滿當當,甚至都快溢出來了!

此時115師師長王良太建議直接将閘門徹底炸掉,來個真正的洪水猛獸,吳信泉卻擺了擺手,他深知這平靜如鏡的湖水,一旦被炸開,其破壞力将是毀滅性的,不僅讓美軍損失慘重,也會給當地人帶來損失。

志願軍使用1800年前古老戰術,美軍痛苦地寫進了回憶錄中

吳信泉說道:“以後仗打完了,北韓人還要用這個水庫發電,咱們能少破壞一點,就少破壞一點吧。”

最後他下指令,隻将閘門的開合處破壞,這樣既能讓敵人無法關上閘門,又能防止敵人依樣學樣我們然後對付我們。雖然有些将領們不舍地放棄了炸毀水庫的想法,但是為了北韓人民的利益,志願軍決定隻開閘放水,可是即便如此,也夠美國人受的了。

4月9日淩晨4點鐘,巨大的華川大壩迎來了一隊志願軍戰士,很快,大壩的12個閘門被一起提起,滔滔湖水像洪水猛獸般一洩千裡,直撲正在渡河的美軍最強大的陸戰一師和韓軍第六師。

志願軍使用1800年前古老戰術,美軍痛苦地寫進了回憶錄中

當夜,軍長吳信泉在指揮所裡的監聽機旁,興奮的合不攏嘴,而報話機裡的美軍則是哭天搶地,一片慌亂。美軍有炮兵陣地被沖垮,有帳篷被沖走,原先在橋梁上的坦克、汽車也被一起沖到了低窪的地區,美軍士兵更是被沖得到處逃竄。

吳信泉哈哈大笑道:“這叫水淹美國海軍陸戰隊!”但是随後,他又歎息道:“可惜呀可惜!如果能炸毀大壩,他們一個都别想跑!”

吳信泉軍長的這個“水淹美軍”的古老戰術,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翻遍歐美各種軍事教科書,也沒有見過這種怪異的打法。

多年後

李奇微在其回憶錄《北韓戰争》一書中寫道:“4月9日,我左翼和右翼部隊抵達目的地,正要發起進攻時,突然,敵人打開了華川水庫基部的好幾個水閘!頓時洪水泛濫,江面一小時内就上漲了幾英尺,不僅沖垮了我們一座剛架設好的浮橋,還迫使我們把另一座浮橋拖回岸邊,以免沖垮,是以進攻隻能暫時停止!雖然我們立即派出一支部隊去奪取大壩,關閉閘門。但是由于天氣能見度很差,山路崎岖,再加上敵人頑抗,是以沒能成功!最終一直到7天後的4月16日,也就是範弗裡特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後,華川大壩才落入到我軍手中。”

在絕境之時,吳信泉軍長憑借1800多年的古老戰術,擊敗了最現代化的美國軍隊,不僅抵住了美軍整整7天時間,還順利地跳出美軍的合圍圖謀。

抗美援朝期間,東方軍事思想的靈活多變的智慧和謀略大放異彩,相較于西方軍事教條,這種戰術演繹得淋漓盡緻。

這一場戰役成為抗美援朝曆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也讓吳信泉軍長的“水淹美軍”成為一種獨特的戰術。這一故事告訴我們,在軍事沖突中,創造性的思維和出奇制勝的政策常常能夠扭轉局勢,即便面對看似不可戰勝的敵人,智慧和創新也能取得勝利。

這段曆史也反映出志願軍為了保護北韓,不僅奮勇作戰,還在關鍵時刻選擇保護環境和資源,展現了他們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的精神。在戰争中,不僅要有勇氣和決心,還需要智慧和創造力,這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群戰士和指揮官為了維護和平和正義而付出的努力,他們的精神和奉獻精神值得銘記和尊敬。

啟示與道理:

這個曆史故事提供了一些啟示和道理,讓我們深思和學習:

創造性思維的力量:吳信泉軍長在危機時刻通過創造性思維,靈感來自于三國名将關羽的戰術,找到了一種出奇制勝的方法。這表明在戰争和危機中,創新思維可以産生令人驚訝的成果。

保護資源和民生:吳信泉軍長在采取行動時考慮到了未來北韓人民的利益,盡量減少破壞水庫,確定未來能夠繼續使用。這教導我們在危機時刻,不僅要關注軍事利益,還要考慮到保護環境和民生的重要性。

東方軍事智慧:這個故事強調了東方軍事思想的靈活性和智慧,對比西方的教條主義。它告訴我們,在戰争中,不拘泥于傳統思維,善于變通和創新的軍事戰略可以帶來勝利。

總結:

這個故事發生在北韓戰争中,志願軍39軍的吳信泉軍長通過創造性思維,利用水庫水位控制戰術,成功阻止了美軍的進攻,展現出東方軍事思想的靈活性和智慧。這個事件教育我們,創新思維和對未來的考慮在戰争中至關重要。保護資源和民生不僅有助于赢得戰争,還有助于維護和平時期的可持續性。這個故事也強調了在危機時刻,東方軍事思想的靈活性可以勝過西方的教條主義。它在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創新、智慧和戰略性思考的重要教訓。

這個曆史故事還告訴我們,戰争是一個充滿不确定性和複雜性的領域,而成功的決策需要在最困難的時刻做出。吳信泉軍長的決策是在極端情況下的高壓力下做出的,但這也正是他的創新思維和遠見卓識得以充分發揮的時刻。

這個故事也強調了團隊合作和上司力的重要性。吳信泉軍長能夠啟發下屬和同僚,以及時采取行動并實施他的計劃,這是他成功的關鍵。在戰争中,團隊協作和有效的上司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可以産生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突出了在戰争中保持人道和道德的重要性。盡管吳信泉軍長采取了激進的戰術,但他仍然考慮到了北韓人民的利益,并決定盡量減少破壞。這個教訓适用于當今世界,強調了在沖突和戰争中必須遵守國際法和人權原則。

在總結這個故事時,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創新思維、團隊協作、上司力和道德原則是在戰争和危機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個故事激勵我們思考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如何在困難時刻做出明智的決策,同時保護人民和資源。它提供了有關戰略性思考和在困難時刻保持冷靜的寶貴教訓,這些教訓不僅适用于戰争,也适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領域。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