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作者:細膩貝弗莉9B7y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49年開國大典上,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人民空軍還未正式成立,17架飛機呼嘯而過,對人民群衆是一種極大的鼓舞,閱兵的氣氛也被推向了高潮。盡管這17架飛機,在如今看來種類繁多,有戰鬥機,轟炸機,教練機,運輸機。但在當時,那是一個國家最美好的證明。而參與飛行的飛行員中,也有國民黨起義的一些飛行員,這展現了我黨對起義人員的信任。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的一位飛行員,楊寶慶。

楊寶慶是河北曲陽縣人,1923年出生,七七事變後,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年僅14歲的楊寶慶跟随父母開始了逃難,逃到了河南西川時,一家人盤纏用盡。為了能夠維持生活,全家經過商議,将楊寶慶和表姐和他的三嬸留下了,其他的人都傳回曲陽老家生活。楊寶慶就這樣留下了,在戰亂中楊寶慶也沒放棄學業,他到國立第一中學就讀。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國中畢業後,楊寶慶想當一名軍人,報考了成都陸軍軍官學校,但他的三叔卻反對他的做法,不想讓他生活的太危險。但這卻不能阻止楊寶慶想要保家衛國的決心,他狠下了心,選擇離開家,獨自一人來到了四川。

到了1942年,楊寶慶聽聞空軍軍官學校招生的消息,19歲的他,心情十分激動,一方面當時的空軍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一方面他也想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楊寶慶此後考取了空軍軍官學校。此後楊寶慶到印度的一所學校學習初級的飛行訓練,但美國對在印度學習的這段經曆不予承認,楊寶慶得到這一消息後,又與其他飛行員一起到美國重新進行學習初級的飛行訓練。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2年的學習過後,到了1944年結業回國時,楊寶慶與其他飛行員搭乘了一艘小貨船漂洋回國,但這艘船行駛到太平洋上,卻被一艘日本的驅逐艦盯上,為了甩掉日本人,這艘小貨船在赤道附近兜兜轉轉,經過了3個多月,才把他們甩掉。楊寶慶此後通過印度加爾各答,乘飛機到了重慶。

楊寶慶此後擔任少尉飛行員,負責駕駛轟炸機,參與對日軍作戰。在一次作戰中,為了切斷日軍的後路,楊寶慶所在的編隊迅速出擊,轟炸了黃河大鐵橋,有效地切斷了敵人的後路。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抗日戰争勝利後,楊寶慶也很高興,認為自己可以回到家鄉,看望自己許久未見的親人了。但讓楊寶慶沒想到的是,國民黨政府仍表面磋商談判,想要和平,其實是在争取時間布置内戰。楊寶慶被調到了空運十大隊,負責開運輸機,運送國民黨軍隊到東北準備進行内戰。楊寶慶得知這個消息,心中很失望,自己報國的志向卻被用來制造内戰。

到了1946年,楊寶慶調到了北平工作,與輔仁大學的一名女學生劉毓璞結婚。此後國民黨發動内戰,卻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不得人心的蔣介石,也知道自己局勢不妙,為了防止手下的将士們叛變,他先把他們的家人送往台灣,楊寶慶的妻子與孩子也被國民黨送到了台灣,孩子此時還小,到了台灣生病住院,性命垂危之際,國民黨軍隊卻調楊寶慶到南京,不停的在寶島與大陸之間運送物資與人員。楊寶慶連照顧自己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楊寶慶更加認識到了蔣介石的狼子野心,楊寶慶追求和平的願望在他的心中不斷變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大。駕機起義

到了1949年的2月,楊寶慶被調去西安執行任務,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跟他一樣執行飛行任務的自己的姐夫趙連景,心中充滿了痛苦與煩悶之情的楊寶慶将他心中的想法一股腦的告訴了姐夫,表示自己想去解放區的心情。趙連景也和楊寶慶一樣,有着同樣的看法。趙連景向楊寶慶表示,國民黨内部腐敗不堪,軍事上也是節節敗退,如今隻能狼狽逃竄,你去解放區,也是一條出路,你先去,我以後也走這條路。

經過深思熟慮後,楊寶慶下定了要來到解放區的決心,他将自己身上的錢給了趙連景,讓他幫忙帶給在台灣的親屬們,并告訴趙連景,他如果能安全到北平,就會找人聯系他。如果沒能到北平,希望他能幫忙照拂親人一二,并将這些錢給妻子,讓她當做未來的生活費。

1949年一位國民黨飛行員,帶着一機艙銀元起義,結果如何

到了第二天的夜晚,楊寶慶帶着準備好的鋸子和鉗子,來到了西安機場,他早已選擇好了目标,趙連景告訴他,有一架運輸機,是從蘭州飛來的,情況不錯,可以用那架飛機離開。

楊寶慶趁着夜色茫茫,來到了飛機旁,經過一番檢查後,他用鉗子扭斷機艙的門鎖,成功地進入了機艙。

此時楊寶慶的心情才能稍稍平複下來,他馬上檢查了各項開關,是否能夠正常工作,對飛機的油量也進行了檢查,經過計算楊寶慶确定飛機能夠飛到北平,他慢慢冷靜下來,操縱飛機起飛。

飛機起飛後,哨兵才發現了這一情況,隻能眼睜睜看着楊寶慶飛入雲中。

攜帶一機艙銀元

楊寶慶此後駕駛飛機爬升一定高度後,就朝着北平方向駛去。但飛行是需要地圖的,楊寶慶沒有地圖,并且在雲層中飛行,他分不清方向,逐漸迷失了方向。飛行3個多小時後,楊寶慶開始下降高度,等他看到下面的城市不是北平而是唐山時,他已經沒有選擇的空間了,油箱的油已經所剩無幾了,留給楊寶慶的隻能是尋找地方降落。

此時,天色已經逐漸變亮,楊寶慶就着一點點的光芒,尋找飛機的降落點,很幸運的是楊寶慶看到了一片河谷灘的開闊地,他馬上當機立斷,決定就在河谷地帶迫降,盡管有着危險,但楊寶慶很清楚,這是他唯一的選擇了。他冷靜地駕駛飛機進行迫降,幸運的是楊寶慶憑借自己不錯的飛行技術,加上上天對他的眷顧,他成功迫降了。但迫降中飛機受到的沖擊,還是讓楊寶慶吃到了苦頭,他的幾顆門牙被撞掉了。但這一切,楊寶慶都不在意了,自己成功了,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讓楊寶慶十分高興。

就在他高興之際,周圍的百姓聽到了巨大的聲音,響動後也趕來前來看望情況,發現楊寶慶的飛機上,裝滿了銀元。等到天亮後,我解放軍唐山駐軍也接到了消息,馬上來到了現場,看到了口中仍流着鮮血的楊寶慶,馬上安排人員将楊寶慶送往醫院治療。

楊寶慶受了些輕傷,醫生處理後很快就沒事了。楊寶慶此後被送到了他日思夜想,想要來的北平。在南苑機場,楊寶慶見到了那位在唐山送他到醫院的首長,對方看到他,很驚奇,知道他不是我們的飛行員,詢問他那些銀元是不是他的私人财産,如果是的話,可以安排人員将銀元還給他。

楊寶慶笑着說:“那不是我的,飛機也不是我的。”那些銀元都是國民黨準備

送往台灣的财産,他們卻沒想到會讓楊寶慶帶走,并且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楊寶慶此後想起了自己遠在寶島的家人,他們應該也十分着急,楊寶慶馬上給在台灣的妻子發電報,詢問孩子的病情如何。妻子見到了來自北平的電報,她知道丈夫一定是平安到解放區了,她十分思念丈夫,決定也要來和丈夫團聚。

此後,在楊寶慶朋友的幫助下,劉毓璞帶着孩子乘上了國民黨從台灣飛往青島,負責拉貨物的運輸機,來到了青島。這勇敢的人,通過封鎖線帶着孩子來到了濟南。面對解放區的同志,劉毓璞報上了楊寶慶的名字,此後解放區的同志經過查找,很快就讓楊寶慶得知了妻子到來的消息。他馬上到濟南接上了妻子,一家人來到了北平生活。

楊寶慶此後經過組織安排到東北齊齊哈爾空軍航校,當了一名飛行教員,培養飛行人才。而妻子劉毓璞則被安排在華北航空局當了一名會計。

到了1949年的8月,空運分隊成立,楊寶慶又駕機回到了南苑機場,到了9月,楊寶慶所在的飛行隊接到了組織指令,他們将在開國大典時,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得知這個消息,不僅是楊寶慶,整個飛行隊的人都十分高興。

到了開國大典那天,楊寶慶駕駛的運輸機在第五分隊,呈“品”字形飛過了天安門上空。這一刻,他心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他不僅是一個飛行員,還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為了實作自己的理想,他不顧一切,冒着巨大的風險,最終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懷抱。

此後,楊寶慶參與教育訓練了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這一群勇敢的女性接受了他的指導,迅速掌握了飛行的本領。他為國家的航空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然而,時光不饒人,到了1955年,楊寶慶停飛,後來調到四川省重工業廳工作。盡管不再在藍天飛翔,但他始終為祖國的建設默默奉獻。

1988年,楊寶慶離休,退休後的他仍然心系祖國,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為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楊寶慶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折,但他的堅韌與堅定,以及對祖國的深厚情感,讓他克服了一切困難,成為了新中國空軍的一名英雄飛行員。他的故事激勵着我們,讓我們銘記曆史,珍惜和平,為祖國的繁榮和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章提到了楊寶慶這位飛行員的故事,他的生平經曆充滿了艱辛和堅韌。這個故事的啟示有許多方面,讓我們深入分析一下:

首先,楊寶慶的堅毅和奉獻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從年少時逃難,到為了報國抛棄家庭,再到駕機起義加入解放區,他一直秉持着為國家和人民的理念。這表明,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一個人的信念和決心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其次,楊寶慶的行動展示了對和平的渴望。盡管在國共内戰中,他被國民黨派往台灣,但他内心渴望的是和平,不希望看到内戰的繼續。這也反映出一個普通人在曆史大背景下對和平的珍視和追求。

楊寶慶的冒險精神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他不僅決心駕機離開,而且在極具風險的情況下成功迫降,充分展現了他的勇氣和冷靜。這表明,有時候,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人們需要冒一些風險,堅持自己的信仰。

楊寶慶的故事也強調了家庭和團結的價值。他不僅為國家而奮鬥,還堅持團聚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帶着孩子穿越封鎖線來到解放區,這也是家庭團結的力量。

總的來說,楊寶慶的故事展示了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動蕩時期堅持自己的信仰,追求和平,堅韌不拔,最終為國家和家庭做出傑出貢獻。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提醒我們堅守信仰,勇敢面對困難,珍視和平,重視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在當今社會,我們也可以從中汲取勇氣和啟發,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标。

這個故事還強調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楊寶慶的決定離開國民黨,回到解放區,表明了他對新中國的忠誠。無論個人和家庭的困境,他的決策始終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優先考慮。這個觀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意義,提醒我們個人的選擇和行動應該服務于更大的社會和國家利益。

楊寶慶的故事也強調了毅力和不懈努力的價值。他不僅在飛行領域表現出出色的技能,還在後來成為一名飛行教員,培養了新中國的飛行人才。這顯示出,通過堅韌不拔的努力和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一個人可以對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産生積極的影響。

最後,楊寶慶的故事還強調了勇敢和冷靜的平衡。他在飛機迫降時表現出冷靜和勇氣,這種平衡是成功的關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壓力和危險,而楊寶慶的故事提醒我們需要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同時勇敢地采取行動。

總結來說,楊寶慶的故事教導我們堅持信仰、追求和平、勇敢面對困難、珍視家庭、服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毅力和不懈努力以及勇敢和冷靜的平衡。這些價值觀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啟發我們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為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