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文|阮白卿

在“網絡沖浪”的年輕群體眼中,情緒不是二維文字,而是三維立體的。

當在臨近下班的5點鐘接到“現在開個短會”的通知,沒有上司的小群裡少不了那隻滿臉喪氣的黃貓的大頭照片,搭配文字“滿臉都寫着高興”。假使一段聊天中有人抛出了匪夷所思的觀點,接下來多半是“地鐵大爺看手機”的表情包列隊表達衆人迷惑心情的時刻。新近成為表情包“網紅”的是一隻粉色的卡通海狸Loopy,借由它誇張的神情,年輕人隐晦地表達了一些不能明确說出來的“陰陽怪氣”。有些表情包則直接擊穿了年齡層——提及“為我們的友誼幹杯”,從20歲到50歲的使用者都會立刻聯想到那位身穿白裙舉起紅酒的女士。

在網絡文化中,表達情緒的主流載體不再是文字,而是表情包。很難有人為表情封包化寫出一份清晰的編年史,似乎是潛移默化之中,表情包就在溝通體系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實表情包并非憑空創造的産物,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已有它的存在——不必通過語言也能夠傳遞情緒,比如戲曲中的臉譜。

臉譜如何與網絡文化産生奇妙的關聯?

青年國潮插畫設計師隋偉康、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以及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康勇一起展開了探讨和嘗試,把數字化創新融入藝術創作中,讓臉譜這一非遺文化在網絡上煥發新生。

臉譜,中國人的共同文化基礎

臉譜的起源通常被認為是古代祭祀中的面具。商周時期,君主期望得到神靈和祖先的庇佑,大量開展祭祀活動,面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它代表祭祀者短暫地化身為神,與上天對話。

此後,面具的使用場景逐漸從祭祀延伸到文藝活動。唐代著名歌舞戲《蘭陵王入陣曲》中,為展示蘭陵王高長恭以兇惡的面具形象出戰的事迹,舞者亦佩戴面具起舞,這也被視為臉譜在戲曲中應用的雛形。

唐宋開始的戲曲文化裡,面具上所繪的符号被轉移到臉上。宋代《三朝北盟會編》提及“塗抹粉墨作優戲”,記載的就是塗白鼻子、畫紅眼圈表演滑稽場面的習慣。

臉譜的譜式在雜劇興盛的元朝開始形成體系,及至明清,臉譜不但有了紅、黑、藍、綠、黃等豐富的色彩,而且部分角色有了專屬的臉譜樣式,“關二爺”“包公”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戲曲中被多次演繹,他們的臉譜底色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固定下來,長期保持不變。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康勇在戲台上表演變臉

之是以用臉譜來刻畫角色,是因為面部最能夠突出一個人形、神、意的部分。表情在各國文化中都有着塑造人物的關鍵作用。在舞台上,演員的面部則承擔了更重要的形象塑造任務。要通過肢體語言和唱詞來刻畫角色,需要觀衆全神貫注于表演當中,當色彩将人的性格和情緒具象化了,神态也在色彩的襯托下更加誇張易懂。在可視化的情緒中,觀衆和表演者産生了更直覺的共鳴,對故事的感受也更加深入。

叔本華說:“人的外表是表現内心的圖畫,相貌表達并揭示了人的整個性格特征。”在中國傳統戲劇中,臉譜正是這樣的點睛之筆。川劇表演藝術家康勇用廣為人知的戲劇角色舉例:托塔天王李靖是神話人物,色澤上就講求看點,故而用紫色作底,眉頭勾塔,色澤紋飾對比鮮明;霸王項羽性格粗暴直率,眉的處理方式就有一種龍飛鳳舞的感覺。“臉譜是劇中人物的真實展現,用代表喜、怒、哀、樂的紋飾去符合人物的内心世界。”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康勇在背景勾畫臉譜圖案

随着傳統戲曲文化傳承至今,臉譜逐漸形成了中國人共同的文化基礎。不但臉譜形象成為東方文化的指代之一,不同的臉譜色彩也與其背後的曆史故事、人物情緒緊密挂鈎。黑臉的張飛象征剛直勇猛,紅臉的關羽象征義氣忠勇,白臉的曹操象征奸詐權謀……這是早已固定下來的文化聯想。當然,仍有大量曆史人物未能在戲曲中擁有一張“自己的臉”,但這并不影響臉譜文化進入漢語體系,衍生出中國人的語言共鳴。例如“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就是從臉譜裡借鑒來的俗語,每個中國人都能夠了解其中的含義。

“表情包”背後的社會情緒

網絡語言體系中的表情包,像是一盤豐富的雜燴,融合了來自各種文化的元素。

每種新的表情包進入社交網絡,都會在觸角敏銳的“沖浪人群”當中率先流行起來,而後慢慢擴散到更大的使用者群,過程中不乏後知後覺者四處打聽,“這是什麼梗”,但最終,傳播力強大的表情包會一統網絡語言的江山。

表情包的取材可以來源于各種文化背景和迥異的生活。一類使用頻率最高的表情包是寵物主題,借由可愛的貓貓狗狗照片和配文,人們用一種溫和、無辜而婉轉的方式,讓貓狗替自己發聲,傳遞自己的态度。另一種被玩得花樣百出的表情包來自影視劇。它的流行有兩個先決條件:劇目本身就廣受歡迎,有傳播基礎,同時台詞或人物動作又恰好契合了劇外的某種高頻生活場景。2022年末被廣泛使用的表情包“寶鵑,我的嗓子”,正因為迎合了群體真實的日常生活,而在那段時間出現在大量的微信群聊裡。

随着表情封包化的盛行,不少機構和個人開始進入表情包原創領域,并催生了不少IP,小劉鴨、條鵝等都是其中的熱門。而表情包的使用也反過來推動了大量文化被“看見”。譬如天線寶寶、悲傷蛙,都是國外動漫中的元素,卻由于表情包的流行,使大量平時不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們了解了作品。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情包本身作為一種在年輕人中愈發流行的文化,無疑起到了傳播主流文化的作用。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康勇和隋偉康就趙公明臉譜的繪畫進行交流

在五花八門的表情包傳遞中,人們用娛樂的心态尋找着情緒上的共鳴。倘若與對話者沒有共同的情緒和認知,就無法從對方的表情包裡捕捉到真實的意思表達。這也是為什麼一個系統自帶的“微笑”表情,在年輕人和中年人兩個群體中,傳遞的是截然不同的情緒。中年使用者用“微笑”來表示禮貌和友好,但假如兩個大學生之間互發“微笑”,隐含的意思是,我們之間的關系基本走到了互相删除好友的地步。根源在于,兩代人各有各的情緒認同。

年輕人已經非常熟悉表情包背後隐藏的話語體系和群體情緒,他們無師自通,掌握了一套通過表情包風格辨識說話人年齡和性格的方法論。使用動漫遊戲主題表情包的人多半是二次元年輕人,喜歡發熊貓頭的人一定奔放健談,而以一束心形玫瑰為背景、配以彩色藝術字的表情,無疑表明背後的人至少超過了50歲。之是以如此,是因為隻有當表情包能夠引發使用者和接收者的文化背景共鳴時,才會被運用到溝通交流中。

這與臉譜在戲曲中起到的作用異曲同工,紅即是忠,白即是奸,台上台下有着共通的認知,這場以戲曲為媒介的交流就更加順暢。同樣是基于臉部的創作,同樣傳遞着群體的共鳴,表情包更像是臉譜在數字時代的變形與延伸——如臉譜一般,覆寫在每個人的文字之上,直覺地表達出群體的社會情緒。

可以說,表情包就是當代人的臉譜。

屬于2023的中國表情

作為“網絡沖浪”者,青年設計師隋偉康敏銳地捕捉到了表情包和臉譜的共同點,同時他産生了一個新的想法:既然表情包可看作當代人的臉譜,那麼反過來,臉譜能否變成表情包呢?

帶着疑問,隋偉康找到了知名設計師曹雪。曹雪團隊設計的冰墩墩曾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爆紅網絡,“一墩難求”,在他的帶領下,隋偉康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設計指導曹雪更習慣于從圖形表達的角度去了解“表情包”的重要意義。他戲稱,當代年輕人都是“讀圖”長大的,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一個畫面可以替代千言萬語,相比于文字語言,視覺語言有着無法替代的特殊魅力。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曹雪給隋偉康提出設計上的建議

把臉譜繪成表情包,是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之間的交叉點,這樣的碰撞,令曹雪感到興奮又有挑戰性。戲曲文化曆代傳承下來,臉譜本身已經被程式化,“生旦淨末醜,哪個臉譜代表哪種人物性格,這些文化符号已經被曆史認證了。我們必須把傳統的文化進行當代的表達,讓已經被鎖定的東西用現在這個時代的審美語言表現出來。”

二次創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設計師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繪出新意。戲曲中原有的臉譜顯然不能直接照搬,否則就脫離了“與當代審美語言相結合”的初衷,也未必普世。“傳統文化中的部分元素過于繁複,要變成當代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就需要去粗取精,高度概括。”

康勇則從更加實操的層面提出了這組表情包的設計要求:“臉譜要簡潔,一看就讓人喜歡;人物要接地氣,表情和文字要吻合;就連人物的配飾、服裝和道具,也得和表情有契合點。”

第二個問題立刻擺在設計師們面前:戲曲中的臉譜不下數百,應當選擇哪個角色來繪制?

曹雪更願意從臉譜與表情包的連結點出發來分析——既然要表現當代人的社會情緒,為什麼不以情緒本身為原點來選擇适配的形象呢?“視覺傳達,要傳而有達。”情緒與角色背景的精準契合是首要條件。他們追溯曆史,搜尋能與之共鳴的人物,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從曆史煙塵中走出來:過年時的一句“笑發财了”以其喜慶之意沿用全年,沒有哪個人物比财神爺更适合傳遞這種情緒;年輕人流行“搭子”文化,進而細分出飯搭子、音樂節搭子、話劇搭子等等,曹雪認為,倘若古代有“搭子”這個詞,說的一定就是秦瓊和尉遲恭這對“門神搭子”……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尉遲恭和秦瓊組合而成的“門神搭子”

在這些被挖掘出了“現代氣質”的角色身上,設計師們表達着現代人的情緒:“财神”趙公明的臉譜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臉上有錢”,一邊元寶、一邊銅錢,連帽子上都帶有金元寶的紋飾。康勇也認為,财神爺非常契合年輕人彼此調侃“一夜暴富”的語境,“财神的形象是正直、和藹、具有親和力的,他願意為廣大群衆帶來吉祥如意。”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以趙公明為原型的表情包設計“笑發财了”

無論什麼樣的創意,設計都要建立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否則表達就失去了意義,這考驗着設計師的文化功底。而表情包的繪制過程本身,則考驗着設計師的技術功底。

“表情包是在特定的電子媒體上展示的,它會縮成很小的面積,是以要更加簡約和概括。繪制一個形象,傳統的線描方法要幾百筆,可是放在表情包裡,要求三五筆就能看出是誰。”曹雪介紹,這對繪圖工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隋偉康帶去的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令曹雪感受到了全新的創作體驗。傳統臉譜的描繪着色講究揉、勾、抹、破,粗細曲直的線條勾畫出嬉笑怒罵的人物性格情緒,借助華為的超萬級壓感手寫筆,設計師可以在平闆上還原臉譜的勾畫筆觸和着色方式,更流暢的跟手性讓長線條繪制一筆到位,手指通過對筆頭施壓,能夠控制線條的細膩變化,準确點出臉譜人物的微表情,刻畫精細圖案。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曹雪給齊天大聖表情包做修改

由于是根據戲劇臉譜創作的,表情包的色彩也需要盡量還原臉譜本身的絢麗多彩,對于數字創作來說,想要将傳統臉譜的顔色元素運用出彩,好的工具載體很重要,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的業界首款柔性OLED屏能夠還原飽滿色彩,讓富有底蘊的中國色調更好地傳達出來,筆尖的精準取色與真實畫筆的調色幾無差别。當臉譜表情包在平闆上動起來時,存于詩文間的經典人物也随之鮮活“重生”,流暢高清的畫面讓衣飾細節纖毫畢現、表情栩栩如生。

為了更好地完成表情包的創作,隋偉康還實地參觀古迹,了解人物的曆史生平和背後的文化淵源。依靠這塊隻有580g重、5.5mm薄的平闆,設計師可以随身攜帶它到任何地方,随時随地記錄腦内一閃而過的靈感。同時,得益于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的超大螢幕和94%的超高屏占比,設計師擁有更大的繪畫空間,在平闆上鋪開來畫,創造力也更能突破過往的限制。

在與隋偉康的交流中,曹雪深刻感受到,現代科技正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電子産品給傳統文化帶來的,是新的命題和更多可能性。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以自己的方式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實作代際傳承,像隋偉康一樣的年輕人,也正以嶄新的創意和靈感接過傳統文化的接力棒。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表情包”:當代人“臉譜”的誕生

以曆史人物為原型設計的臉譜表情包

電子産品的普及,讓每個人都可以借助平闆,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新鮮視角、新奇想法展現出來,而華為平闆創作能力的提升,讓繪畫設計變得更簡單友善。喜愛是文化傳承最好的動力,華為平闆正用科技創新的形式,幫助更多人關注、了解、發揚傳統文化。在這個每天都有技術進步的時代,他們會發現,傳統文化正穿上現代的新衣,以新潮的姿态走進大衆的視野。而文化傳承這個嚴肅的命題,同樣不必桎梏于博物館、課堂和書本。傳統文化也可以活潑、開放、妙趣橫生,以更樸素親和的形象貼近生活,以數字化的方式在當代找到延續下去的途徑。

“我想借肖邦的一句話來和大家分享。肖邦說,當人類無法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的時候,音樂誕生了。我置換一下概念,當人類已經無法用文字再表達情感甚至展現心情的時候,就要試着用圖形化的語言來表達情緒。”曹雪說。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臉譜不僅在戲曲舞台上赢得喝彩,更活躍在網絡世界,活躍在年輕一代人的日常中,成為傳遞中國人情感共鳴的載體。曆史也因而在現代得以流動,煥發新生。

(專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