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旅行雜記-大冰溝

作者:武洋說

最近,本溪的大冰溝火了起來,特别是周末去的人更多。回來的人都說景色不錯。聽說還有組織去大冰溝搞速寫、搞攝影的。去速寫,去攝影,那一定是景色很美,或者環境奇特,或者景觀怪異的地方。周末休息時和朋友一起來了個的說走就走,去了一趟大冰溝。

旅行雜記-大冰溝

大冰溝,位于本溪市東南郊35公裡的南芬區思山嶺,距沈丹高速公路橋頭出口27公裡。打開導航,放心前行,邊走邊規劃着今後的出遊計劃,說着說着就到了橋頭出口,聽明白了導航的訓示時,車已過了下道口。沒來得及轉向,隻得奔向下一個出口,多走了幾十公裡的冤枉路。

有了教訓,老老實實地按照導航的訓示而行,估計快到景區了,更是按令而行了。“前行30米,左轉”。聽到指令,立刻減速行駛。30米後,左邊一條小路出現。小路挺平坦,但不寬,像是一條進村的路,一點也不像通往景區的路。雖有懷疑,因有前車之鑒,還是照行了。

果然是一條進村的路,村子裡很安靜,靜得一個人也沒看到。小村落也很美,圍牆外、小路邊開滿了一串串的小山花,紅、黃、粉相間,偶爾遇見人工堆成的山石小景。正當我們慢行觀賞時,導航又發出新指令:繼續前行。硬着頭皮往前走,出了村50多米,導航又發話了:到達目的地,導航結束。

旅行雜記-大冰溝

舉頭一看,前面是一座山,上山無路,進山無門。沒辦法,調轉車頭往回走,重新回到大道,前行幾百米,到了大冰溝景區停車場。朋友說:這導航是怎麼導的?我說:導航沒有錯,它給你導航到山根底下,是讓你把車停在景區外的山腳下,然後爬過山就進入了景區。不用交停車費,也不用買門票。

我們所說的大冰溝,全稱是大冰溝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遼甯省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據資料介紹,大冰溝屬長白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它形成于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公園景區總面積10平方公裡,森林覆寫率97%,是一處群山環繞的天然氧吧。到了景區才知道,大冰溝是由一溪九湖十八灣、七十二景所組成,奇峰、森林、怪石、瀑布、小溪俱全,林泉棧道密布。大冰溝最奇特之處是擁有世界中溫帶低海拔罕見的夏季冰瀑奇觀,正是這稀少的奇觀,每年都吸引了衆多遊人前來觀賞。

大冰溝高高豎起的景區大門氣派非凡。進了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群峰疊嶂,飄過耳畔的是溪水叮咚,楓樹、曲柳、紫椴、柞樹、黃波羅、胡桃楸、天女木蘭,衆多樹木漫山遍野。一條主幹線貫穿整個公園,主幹線上分出去幾條支線通往各個景區。

旅行雜記-大冰溝

和其它景區一樣,大冰溝景區裡也備有環保電瓶車,多數人選擇了乘車上山徒步下山的方式。我們還是老習慣,全程徒步,大約三萬多步吧。

雖說是山路,卻很寬敞,也很平坦,身旁青山綠水,擡頭藍天白雲,橋下河水清流,湖中清泉噴湧。野花遍野,奇石幽谷,溪流潺潺,樹木蔽日。

草坪上兩隻小白兔一個抱着大蘑菇,一個舉着welcome的木牌子,迎接遠來的八方賓客。一塊刻着“遼甯本溪國家地質公園”的大石頭立在路邊。

往前走不遠,路左,便見一湖。一塊巨石橫卧于湖邊,上面刻着“龍口湖”三個大黑字,字型端莊大方好有氣派。走近了一看,上面還有四個小字落款:“北宋蘇轼”,頓覺不解,蘇東坡何時來過遼甯本溪?後來知道,是景區借用了名人的手迹,這樣的刻石不少景區裡都有,因為是仿品,我就不再去理會了。

藍天白雲、青山巨石倒映湖水中,數十條錦鯉忽而遊開,三三五五嬉戲遊耍,忽而聚成一堆,搶吞遊人抛下的食物。幾片落葉在平靜的湖水中慢慢地飄動,悄悄地告訴人們:秋天快來了。

都說大冰溝的楓山垛道美,是大冰溝最具原始特色的景點之一,它又有幾處曆史留下的古迹,不能不去。

沿着“垛道畫廊”直達“天門關”,全程2.5公裡。這裡分布着十多處古炭窯遺址,這些遺迹大多是明清和民國時期的炭窯遺址。楓山垛道,是當年穿行在大冰溝山梁和谷底的馬幫販炭的古道,被稱為北方的茶馬古道。

遼東山區的秋天絢麗多彩,紅葉遍野。本溪的楓葉更為出名,很早以前就被稱為楓葉之都,但大冰溝的楓葉卻鮮為人知,最近幾年才逐漸被人們知曉。據說楓山垛道裡有萬株楓樹,是秋季觀賞楓葉的好地方。這裡的楓樹分布廣,密度高,因為氣候和日照等因素,楓葉分批次紅透,有的紅得早些,有的落得晚些,觀賞紅葉的時間一個月有餘。除了楓樹,這裡還有柞樹、紫椴、黃鳳梨等植物,到了秋天,五顔六色。

大冰溝的主溝上有一段林泉棧道,從月亮灣到楓橋,約1080米,依山穿林,幽雅清靜。棧道在林木的遮掩下,伴随着清涼的溪水沁人心脾,頓感神清氣爽。

順着棧道慢慢地前行,在翠綠之中偶見微微變紅了的楓葉,好像在告訴我秋天真的快到了,再過個把月這裡将是五顔六色,五彩缤紛。在棧道旁的雜木林邊上認識了圓棗子,多年生的藤類木本植物。長白山一帶是圓棗子的主要産地,它主要生長在森林深處。

大冰溝裡,有幾處的路面是用小塊石闆鋪成,溪水從闆塊間的縫隙中流過。踏着小石闆走過,有一種别樣的感覺。溪水大的時候,路面淹沒在溪水中,此時就要排着隊從路邊高起的跳石闆上一塊接一塊地邁到對面,此時又有了種好奇的感覺。當兩邊都有人經過的時候,邁過這跳石還真需要一點技術和互相協調的配合,弄不好還會發生一點小小的摩擦。

旅行雜記-大冰溝

鳴翠溪裡溪水涓涓,水清石多,林木茂密,雖不規整,但千姿百态。林中的一棵鳴翠溪榆樹,樹齡100多年了。鳴翠溪榆樹,又名北方之木,落葉喬木,耐寒耐旱,嫩葉可食,白榆皮還可磨粉和面。别小看了這鳴翠溪榆樹,聽說它曾救荒于當年密營裡的抗聯官兵,被當地人視為抗日功臣。

棧道盡頭不遠處就是大王溝,大王溝是東北抗聯的一處密營遺址。據記載,遼甯遼陽亮甲屯人王殿甲,号南俠,1934年在本溪縣的南部,以大冰溝為根據地,組織了一支抗日山林隊,抗擊日本侵略者。1935年,這支隊伍被改編為東北人民軍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一師獨立營。1935年6月4日,憑借兩杆槍12個人襲擊了南芬火車站,擊斃日軍4人僞軍2人,繳獲槍支14支和1600多發子彈。以後又多次取得抗擊日寇和剿匪的勝利,成為本溪抗日義勇軍中一支勁旅。1936年6月,獨立營升為抗聯一師主力部隊,編入第一師前鋒三團,王殿甲任副團長。王殿甲在抗聯首次西征中壯烈犧牲。大冰溝中,保留着多處當年王殿甲部隊的密營遺址。

從大王溝口,沿着棧道往山上去,有抗聯密營哨所遺址。哨所長10米,寬2.5米,居高臨下,選址隐蔽,不遠處還有抗聯野炊遺址。棧道的扶欄上挂滿了當年抗日情況的資料介紹,這是一條紅色旅遊線路。

從王殿甲抗聯密營遺址往上300米是七碟泉,泉水流經七級台階,形成階梯瀑布,此時水量不大,幾條涓涓細流緩緩而下。據說這裡是當年抗聯戰士生活取水的地方。再往上1000多米是王殿甲密營司令部遺址,目前還沒有開發。

旅行雜記-大冰溝

從七碟泉原路下山到溝口,回到主路繼續往山上走。路邊遇到一口井,水泥的井圍子上刻有“冰泉”二字,井後石頭上刻着“雷公電母井”五個大字。下面幾行小紅字寫到:相傳很久前,一年遇大旱,十裡八村水井幹涸。一少年上山找水不遇。困睡,夢一泓冰泉湧出,一對夫婦正在酣飲。問:泉何而來?答:泉源地縫……少年醒,冰泉在,井中且有雷公電母法相映出,一時天降甘露,大旱止,再無幹涸。百姓得知,年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雷公電母生日,香火旺盛,祈福風調雨順,吉祥安康!

旅行雜記-大冰溝

離開“雷公電母井”繼續往前走,山腳下遇玉壺潭,山腳綠樹成蔭,潭水清澈。潭邊豎石上刻着“玉壺潭”三個大字。不知是玉壺潭三個字寫的好,還是因為潭水清能見底,數人排隊輪流站在石刻前拍照留念。趁兩人換位的縫隙時間,我搶拍了一張照片,豎石、大字、潭水一并收入鏡中。

在青山綠水的峻嶺中,忽見半山腰一處山體崩塌的遺迹。不見了山上的植被,隻見裸露在外的光秃秃的山體,路面上橫着一塊巨石,上刻“山崩遺迹”幾個大字。

巨石上有這樣的記載:

“百萬年前,此處山崩。俗稱雷擊砬子,近代地質學稱崩塌。

二零一八年七月五日戊戌時分,忽雷雨交加,轟然天驚,詫石破蟒出,摧枯拉朽,夜半始停,時潛龍潭上,澗段盡平。

感慰天道自成,有險無恙,山崩可鑒,冰溝幸甚,是為記”

再往前走,又是上山的棧道,直通大冰溝瀑布。

旅行雜記-大冰溝

大冰溝瀑布是大冰溝木蘭冰谷瀑布群中的一個瀑布。木蘭冰谷瀑布群主要有五個瀑布組成,依次是追風瀑、飛虹瀑、浣紗瀑、漱玉瀑、大冰溝瀑布。其中飛虹瀑最高落差40米,大冰溝瀑布盛水期寬15米。

走到峽谷盡頭,便可見大冰溝瀑布,跌宕數十米的瀑布,水流形成了三個台階,氣勢恢宏。

奇特的是,每年冰谷11月結冰,冰體晶瑩剔透,宛若玉翠瑪瑙,綿延3—4公裡,最厚處達5—6米,第二年6—7月份才消融。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冬季的冰瀑看不到,夏季殘餘的冰也都融化了。

瀑布對面是雙塔峰,茂密的樹枝樹幹把雙塔峰遮掩得似見又不見。真想明年早一個月再來一次大冰溝。

有人問什麼時候去大冰溝最好,有人說大冰溝群峰競秀,林茂水豐,瀑飛溪澗,楓紅秋谷,奇花異草,野果飄香,春夏秋冬都有佳景,四季變換:春看冰——綠白相間;夏看水——飛瀑長流;秋看楓——漫山紅遍;冬看雪——玉樹瓊天。

走出大冰溝,浮想聯翩。不同時期,本溪給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本溪給我的印象是盛産煤,我們家燒的煤就有本溪産的,本溪煤品質好,很受居民歡迎,但是價格也貴。那時候還知道本溪生産鋼鐵,本溪是一個重工業城市。除了工業,本溪的溫泉也很有名,本溪小市的溫泉幾十年前就很有名。

到了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社會上興起了旅遊,我也去了不少地方,去的最早最多的景點是本溪。又認識了本溪水洞、關門山、五女山、望天洞等等。後來又認識了湯溝、大雅河、九頂鐵刹山、高麗墓子墓群、老邊溝等景區。這時本溪給我的印象是山清水秀、泉多洞幽、層岩疊彩、怪石羅列、水清石淨。從此幾乎每年暑期我都要去本溪旅遊、賞景、避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