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作者:阿德說事JMS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正闊步前進,從20年前的首次飛天,到今天的空間站建造,中國人的太空夢想一直在不斷實作。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空間站也開啟了常态化營運新階段。

這意味着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能夠長期在軌運作,提供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支援各種航天器交會對接和出艙活動的大型空間設施。

目前,世界上隻有兩個空間站在運作,一個是國際空間站(ISS),另一個是中國空間站(CSS)。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美國的禁令,近十幾年來中國一直被拒絕進入國際空間站。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到達使用期限,各國紛紛申請與中國進行合作,美國反而因為禁令無法參與進來,似乎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個長期駐留型空間實驗室,由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構成,總品質約為90噸,設計壽命為10年。

中國空間站一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任務需要,調整組合體姿态、軌道參數、内部布局等;

二是具有較強的擴充能力和相容性,可以根據發展需要,增加或更換實驗艙、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等;

三是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多種安全保障措施,保證了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裝置的正常運作。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實驗平台,可以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方位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具體來說,中國空間站能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探索太空科學奧秘。利用其獨特的微重力和真空環境,開展實體、化學、生物、醫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

二是促進地球觀測與應用。利用其高分辨率和多波段的遙感裝置,開展地球表面、大氣層、海洋等方面的觀測與監測。

三是推動航天技術創新與發展。利用其複雜的工程系統和豐富的試驗資源,開展交會對接、出艙活動、在軌維修等方面的技術驗證與示範。

四是培養航天人才與文化。利用其廣闊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開展太空教育、太空文化、太空藝術等方面的活動。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中國空間站的建造曆經了20年的太空夢想,10年的科學奇迹。

以下是中國空間站的一些裡程碑: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傳回艙成功着陸,大陸成為第3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11年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宮一号和神舟八号進行了兩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與天宮一号實作了手動交會對接,中國完整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首次進駐自己的空間站。

2023年5月30日,神十六飛船發射升空,标志着大陸空間站建造階段圓滿完成。

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和營運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國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國空間站:20年太空夢想,10年科學奇迹

中國空間站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國家而言,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戰略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對于科學而言,是探索太空科學奧秘和促進地球觀測與應用的重要平台;是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方位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的重要基地;是推動科學認識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

對于人類而言,是培養航天人才與文化的重要平台;是進行太空教育、太空文化、太空藝術等活動的重要基地;是激發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共享的重要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