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作者:光哥侃紀實

前言

1977年,一個16歲侗族少女的側臉被印在了新版一進制紙币上,一時間名聲大噪。然而在繁榮的表面下,她的生活依然清苦。

在貧困的陰霾下,她不忘初心,繼續用雙手繪就自己的人生。她就是石奶引。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一、

1977年的一個夏日,貴州從江縣的山間小路上,一位中年男子提着畫箱四處張望。他時不時停下腳步,在速寫本上塗塗抹抹。

這人就是第四套人民币設計者——侯一民。為了落實上級“要充分展現廣大勞動人民的形象”的訓示精神,他特意來到邊遠山區,尋找設計靈感。

這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山村小道上漫步寫生。忽然,一群嘻嘻哈哈的少女迎面走來,中間一個長發披肩、瓜子臉、皮膚白皙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

侯一民立刻攔住她,懇請為她畫一張素描像。姑娘有些羞赧,還是答應了。侯一民立刻取出畫筆,飛快地繪制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側影素描。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謝謝你,畫得真好!”姑娘紅着臉說。侯一民也由衷贊歎她那張姣好的面龐與堅毅的眼神,正符合他心目中勞動人民的形象。

這個姑娘名叫石奶引,1961年生,今年16歲。她生在一個典型的貴州農村大家庭,兄弟姐妹共6人,生活清苦。她從小就肩負起幫補家計的責任,無論洗衣煮飯還是田間勞作,都積極投入。

尤其是她對傳統的藍靛靛染印花布手藝展現出極高的天賦,隻要她親手織就的布,品質和花色都遠超其他人。這為家裡增加了不少收入。她把織布當成自己的責任,任勞任怨、誠實勞動。

石奶引的樸實善良和勤勞樂觀的性格也給鄉親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村裡的姑娘們都願意和她一塊去山上采茶,她們說,石奶引總是最先面對困難,而且唱歌也最動聽。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這天她正是和幾個姐妹出門準備購買刺繡用的針線,才“有幸”被畫家相中。畫完畫後,石奶引也就把這事抛在腦後,和姐妹們繼續趕路去買針線了。

而那張素描,也成就了她的一生。

二、

10年後,第四套人民币正式發行,石奶引的側臉畫像被選中,印在了一進制紙币的正面。

一個做針線活的農村少女,被國家選中,成為13億人民每天流通使用的貨币人物,這在當時可謂震驚全國。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很快,有人發現了這張畫像的真實原型,并把消息傳到了石奶引家。

當一張熟悉又陌生的自己倩影呈現在眼前時,睡夢中的往事開始蘇醒。原來,十年前畫家留下的素描,居然成就了她的“紙币之路”。

“我也上錢啦!”石奶引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家人笑着說。對一個山區農村出生的普通婦女來說,這樣的殊榮簡直難以想象。

然後,各地的記者開始蜂擁而至,要對這位“紙币妹子”進行采訪報道。石奶引的名聲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起初她因為這突如其來的關注有些不太适應,但很快就調整了心态。對于各種商業合作的機會,她婉言謝絕,沒有利用這份名氣謀取任何利益。

“我還是我,還要勞動養家呢。”她這樣想。

因為她知道,僅僅憑一張畫像換取的名聲終會褪去。支援一個家的,仍然是自己的雙手與汗水。

三、

名聲來得快,去得也快。不過數年,石奶引的知名度就漸漸淡出公衆視野。她的生活也回到了原點,在這片山間田野裡重複着勞作的日子。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1987年的時候,22歲的石奶引嫁給了同村青年石學海。兩家都很貧困,生活依靠低保度日。即便如此,這對恩愛的夫妻也過得很知足。

“咱們倆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幹,總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石奶引常常這樣鼓勵丈夫。

為了多掙點錢改善生活,石奶引又重新拿出了織布機。她仍然保持着一絲不苟的作風,用心經營每一匹布。這給她的小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

然而,長年累月的辛勞還是在她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迹。那雙曾經潔白的手,也因為粗重的勞作變得粗糙了起來。

而她的畫像,還靜靜地印在人民币上,牢牢儲存着她16歲時的樣子,和現在判若兩人。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正當石奶引以為自己會就這樣一直過完這平淡的一生時,命運卻再次為她打開新的大門。

2017年,國家打響脫貧攻堅戰,各地專家紛紛投身其中。一個叫淩裕平的果樹專家來到了石奶引的村子,并在聽說她的故事後主動找上門來。

“阿姨,您當年的勤勞善良深深打動了我。我想在您的家先試點,看看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大家脫貧。”他誠懇地說。

石奶引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淩裕平為她家改良了土壤,引進了養殖魚和中藥材種植,一年下來,石家的收入就翻了兩番!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看到成效,淩裕平又把這套方案推廣到更多貧困戶家中,很快,整個村寨都沐浴在脫貧的春 風中。石奶引也由此成為了村裡的脫貧楷模。

2021年,在田間勞作了大半輩子的石奶引,終于靠着自己雙手改變了命運,實作了小康生活。

而她的故事,也成為脫貧路上一座熠熠生輝的豐碑。

四、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1977年畫家侯一民沒有偶然發現石奶引,她的人生是否會有所不同?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或許她不會享受到短暫的名聲,但也許可以少受些打擾,專心為家謀生活。

但她勤勞的品質,樂觀進取的精神,都絕不會改變。正是這份韌性支撐她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最終在脫貧的道路上綻放光彩。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聲大小,而在于通過雙手和汗水創造價值。石奶引的一生,就是對這個真理最好的诠釋。

她沒有被一時的成名沖昏頭腦,而是保持住了初心。她也沒有在貧窮中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堅持努力。終于,她以脫貧楷模的光環圓滿人生,這是對她勵志故事最好的注腳。

無數像石奶引這樣勤勞善良的勞動者,他們用雙手書寫的傳奇,也在激勵着我們每個人。

1977年,她16歲,因長相美麗出現在1元紙币上,如今怎麼樣了?

結語

讓我們記住那張印在鈔票上的側影,更要銘記她用雙手書寫的人生傳奇;讓我們學習她的樸實善良,更要傳承她的勤勞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