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作者:總是餓的研究員張瑜

文: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首席宏觀分析師 張瑜(執業證号:S0360518090001)

聯系人: 高拓(13705969808)

報告摘要

今年2月,中國釋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檔案”中提出“目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看待中美博弈中的國際秩序2.0?9月22日~9月28日,我們在路演中搜集了來自20+頭部機構的100+問題,來刻畫目前國内機構對國際關系的主流預期。一、機構畫像:大型保險+規模TOP20公募為主本次路演機構共21家。分機構類型看,3家保險、18家公募。分規模看,以大型保險與TOP20公募為主,非貨币規模大于5000億的有9家,2500億~5000億的有7家,合占76%;分區域看,三地均勻分布,北京6家、上海7家、廣深8家。二、問題分類:國際地緣、中美關系、對華政策最受關注機構問題共102個,分為六大類型,數量從高到低為:1、國際地緣25個。關注中國角色、俄烏局勢(注:非中美雙向、非對華單向的國際秩序問題歸入該類);2、中美關系23個。短喜長憂,聚焦APEC峰會;3、對華政策16個。聚焦政策展望、制裁打壓措施、産業鍊重組;4、其他15個。最關心外資撤離、人民币國際化;5、美國政治12個。關注美國大選,對華态度;6、美國經濟11個。聚焦沖突風險,宏微觀均關注。三、不同機構,各問什麼?按區域、規模(非貨币),可繪制3X3表格,展示不同區域、不同規模機構的聚焦領域:上海機構最關注中美關系,北京超大機構、廣深機構最關注國際地緣(具體問題詳見正文)。風險提示:問題搜集不全面,問題分類不完善。

報告目錄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報告正文

一、總體結論

(一)機構畫像:大型保險+規模TOP20公募為主本次路演機構共21家。分機構類型看,3家保險、18家公募;

分規模看,以大型保險與TOP20公募為主,非貨币規模大于5000億的有9家,2500億~5000億的有7家,合占76%;

分區域看,三地均勻分布,北京6家、上海7家、廣深8家。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二)問題分布:國際地緣、中美關系、對華政策最受關注機構問題共102個,分為六大類型,數量從高到低為:

1、國際地緣25個。關注中國角色、俄烏局勢(注:非中美雙向、非對華單向的國際秩序問題歸入該類);

2、中美關系23個。短喜長憂,聚焦APEC峰會;

3、對華政策16個。聚焦政策展望、制裁打壓措施、産業鍊重組;

4、其他15個。最關心外資撤離、人民币國際化;

5、美國政治12個。關注美國大選,對華态度;

6、美國經濟11個。聚焦沖突風險,宏微觀均關注。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三)不同機構,各問什麼?按區域、規模(非貨币),可繪制3X3表格,展示不同區域、不同規模機構的聚焦領域:上海機構最關注中美關系,北京超大機構、廣深機構最關注國際地緣(具體問題詳見第二章)。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二、具體問題

(一)中美關系:短喜長憂,聚焦APEC峰會共23問,其中:機構最關心中美關系走向(13問),認可年内邊際改善的短期小陽春,但仍擔心長期強競争;此外,機構較關心兩國元首會晤時間(6問),尤其是APEC峰會能否會面。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二)對華政策:聚焦政策展望、制裁打壓措施、産業鍊重組共16問,其中:機構最關心對華政策展望(6問),包括美方對目前中國政經狀态的評估、近期政策出發點,以及特朗普上台、俄烏沖突緩和兩大變量的潛在影響;此外,機構較關心美對華制裁打壓措施(5問),包括對華為近期突破是否預備制裁;産業鍊重組(3問)也有多家機構涉及,關心其可行性、風險點與政策目的。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三)國際地緣:關注中國角色、俄烏局勢共25問,其中:機構最關心中國角色(13問),包括中國與“朋友圈”國家的後續發展、與日韓澳、歐洲等西方世界的關系現狀和改善方向、未來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及影響力等,對近期一帶一路問題、中東市場增量等也有涉及;此外,機構較關心俄烏相關問題(7問),包括沖突後續變數影響及對中國的影響。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四)美國經濟:聚焦沖突風險,宏微觀均關注共11問,其中:機構最關心沖突風險(4問),包括美國經濟社會目前主要沖突、明年潛在風險點等,尤其關注美聯儲貨币政策的滞後影響。此外,機構對美國宏觀經濟(3問)、産業政策(2問)、微觀感受(2問)等有涉及,具體問題涵蓋美國經濟預期、消費韌性來源,高科技産業、制造業回流等政策前景,美國人對通脹、經濟的實際體感等。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五)美國政治:關注美國大選,對華态度共12問,其中:機構最關心美國大選(4問),包括兩黨對烏克蘭的立場與訴求、大選結果預期、特朗普為何仍受黨内歡迎等。此外,機構較關心對華态度(3問),包括華爾街對華看法變化、自Q2以來對中國經濟轉悲觀的驅動、對台海局勢的評估等。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六)其他:最關心外資撤離、人民币國際化共15問,其中:機構最關心外資相關問題(6問),尤其是近期外資流向怎麼看、海外/歐美高淨值人群對中國經濟的觀點、以及國内資本市場情緒是否影響中國“朋友圈”擴張。此外,機構較關心人民币國際化&去美元化(5問),包括人民币國際化程序、後續匯率安排、貨币互換相關技術細節、中國參與石油貨币的合理性、去美元化前景等。

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華創宏觀·張瑜團隊】

具體内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10月8日釋出的報告《【華創宏觀】三地百問聚焦國際關系——來自20+頭部機構的主流預期》。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适當性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引,本資料僅面向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不是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資料中的資訊。本資料難以設定通路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的了解與配合。

20230818-進一步寬松看什麼?——2023年二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點評

20230817-出口的“七朵金花”——出口再審視系列三

20230804-中國特色“類消費券”的路徑——關注公積金提取優化,建議進一步放開

20230725-經濟呈波浪,地産超預期,股市有轉機——七句話極簡解讀7月政治局會議

20230717-經濟的7個積極變化

20230602-務勞工員、宏觀分析師、基金經理——經濟體感的分歧

20230531-降息機率的摸索——年内降息機率定量分析

20230527-人民币匯率破7如何了解?

20230526-尋找産業現代化“排頭兵”——高品質投資架構“BBT”系列二

20230525-BBT——高品質時代的新投資架構

20230517-低于預期之下的四層了解——4月經濟資料點評

20230510-新舊三大貿易夥伴的角力——4月進出口資料點評

20230428-經濟平穩轉段,政策偏向成長——六句話極簡解讀4月政治局會議

20230421-三大體系——金融名額如何實戰指引資産配置

20230414-3月出口超預期的四個原因及影響評估——3月進出口資料點評

20230413-美國通脹的“魔力圈”如何打破?

20230404-如何評估當下經濟的高度?

20230329-小險怡情——海外銀行及流動性50張圖全跟蹤

20230321-對接高标準經貿規則也是需要重視的改革動能

20230314-尋找最優時間——夏秋好于春冬20230311-金融資料與經濟和資産配置的7個關系——2月金融資料點評20230306-平淡中也有“超預期”——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極簡解讀20230221-全息重大項目:多元摸清投向

20230209-2022年,居民資産負債表真的受損了嗎?

20230208-“消費下沉”:支撐的邏輯有哪些?——消費複蘇之路系列一20230201-美國經濟何時陷入衰退?衰退幅度有多大?——關于衰退這件事·系列二20230128-中國版QE:誰在“非正常”擴表?20230108-一個有趣的名額看當下股票

20221223-加杠杆一定引至利率上行嗎?20221218-一切圍繞“提振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極簡解讀20221212-從全球原油格局演變的視野再思俄烏沖突20221207-一“少”,一“變”,一“多”——五句話極簡解讀12月政治局會議

【國内基本面】

20230816-政策加碼的兩大觸發條件或已至——7月經濟資料點評20230728-利潤同比即将轉正——6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20230702-哪些環節在趨穩?——6月PMI資料點評

20230616-經濟症狀和或有的對策推演——5月經濟資料點評20230601-PMI下行:導火索與連帶反應——5月PMI資料點評20230528-庫存之底會有哪些信号?——4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20230523-出口十大高頻跟蹤架構——出口再審視系列一20230503-PMI忽高忽低,但經濟結構強弱分明——4月PMI資料點評20230429-工業利潤增速開啟回升——3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20230419-七個判斷與三個待定——3月經濟資料點評20230331-超預期之下,看10個細節——3月PMI資料點評20230327-利潤增速或已見底——1-2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

20230316-開年經濟适配5%的目标嗎?——1-2月經濟資料點評

20230303-複蘇途中,下行風險偏低,尚有上行動能——1-2月經濟資料前瞻

20230301-兩個名額看繼續“擴内需”的必要性——2月PMI資料點評

20230201-溫和的開局——1月PMI資料點評

20230201-今年利潤會是什麼節奏?——12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

20230118-疫情三年36個名額回顧:各個環節現狀如何?12月經濟資料點評

20230104-GDP讀數或不足以反映需求收縮程度——12月經濟資料前瞻

20230101-穩增長需要解決一連串問題——12月PMI資料點評

【金融】

20230822-艱難的平衡——8月21日LPR利率調降點評

20230816-降息是一種明确的“選擇”——8月15日央行降息點評

20230812-企業補庫可能需要一點耐心——7月金融資料點評

20230716-居民中長期消費貸款首次單季負增長——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點評

20230712-社融總量同比或見底,結構仍需觀察——6月金融資料點評

20230621-債市“獲利”幅度夠大嗎?

20230614-搶在社融回落之前的安慰——5月金融資料和降息點評

20230518-一季度信貸,錢都去哪了?

20230516-貨币政策的“中庸之道”——2023年Q1貨币政策執行報告點評

20230512-信貸投放力度最大的時間段或已過去——4月金融資料點評

20230415-重點是結構性工具——2023年Q1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例會點評

20230412-為何社融強,債市利率下行?——3月金融資料點評

20230411-大行的存款利率未來會下行嗎?

20230318-降準:調節流動性的工具——央行2023年3月27日降準點評

20230314-定量測算居民提前還款可能造成的影響

20230225-貨币政策:“質”比“量”重要——2022年Q4貨币政策執行報告解讀

20230220-2022年信貸流向行業圖譜

20230211-金融資料開年三問——1月金融資料點評

20230111-社融“至暗時刻”,降息“翹首以待”——12月金融資料點評

【海外】

20230812-加息結束的通脹信号再确認——美國7月CPI資料點評

20230805-停止加息的三個信号均已顯現——美國7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30727-美債或已進入最優配置區間——7月FOMC會議點評

20230713-美國通脹寬度回落!——美國6月CPI資料點評

20230616-如何了解“停而未止”的美聯儲?——6月FOMC會議點評

20230614-小心通脹資料的“坑”——美國5月CPI資料點評

20230611-美債萬億供給來襲?

20230604-就業資料對聯儲和市場意味着什麼?——美國5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30511-什麼樣的通脹和就業可讓聯儲降息?——美國4月CPI資料點評

20230506-就業韌性強化維持高利率的必要性——美國4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30505-加息或結束!然後呢?

20230429-經濟的成色與聯儲的選擇

20230426-美國房地産市場有大“雷”嗎?

20230415-加息結束看什麼信号?經濟還是通脹?——3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30324-因子投資與機器學習及業績歸因——海外論文雙周報第15期

20230323-美聯儲難題在于利率敏感性不對稱——3月FOMC會議點評

20230317-美國超額儲蓄還能撐多久?——海外雙周報第2期

20230316-市場預期大幅波動會影響聯儲加息節奏嗎?——2月美國CPI資料點評

20230312-時薪增長對通脹的壓力仍未緩解——2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30311-日銀新行長可能帶來什麼政策調整?——3月日央行貨币政策會議點評

20230302-關于反通脹,曆史會告訴我們什麼?——海外論文雙周報第14期

20230227-歐日韓高通脹的動力是什麼?——新版海外雙周報第1期

20230213-美國就業市場真得如此緊張嗎?——海外論文雙周志第13期

20230216-當下跟2022年3季度一樣嗎?——1月美國CPI資料點評

20230204-日本“失落的十年”與居民消費——海外論文雙周志第12期

20230203-美股“搶跑”轉向,警惕後續補跌風險——2月FOMC會議點評

20230114-美國通脹:油、房、商已緩,“人”緊是關鍵——12月美國CPI資料點評

20230109-就業強勁+薪資放緩≠軟着陸可期——12月非農資料點評

20221215-市場預期主要央行加息周期何時見頂?——12月FOMC會議點評

20221030-全球能源通脹的新時代——海外論文雙周志第11期

20221214-讓子彈再飛一會兒——11月美國CPI資料點評

【政策跟蹤系列】

20230822-下半年外資政策的三大可能方向——政策觀察雙周報第64期

20230803-超大城市瘦身健體如何了解?如何推進?——政策觀察雙周報第63期

20230726-民營經濟政策脈絡與新變化——政策觀察雙周報第62期

20230706-如何推進房屋養老金制度?——政策觀察雙周報第61期

20230624-國務院立法計劃透漏哪些信号?——政策觀察雙周報第60期

20230607-中國-中西亞合作30年:戰略意義、合作曆程及重點領域——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9期

20230529-一個主線與三個變化——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跟蹤系列二

20230520-不隻是海參崴!一文讀懂中俄遠東合作——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8期

20230504-政府購買服務的三大變化——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7期

20230425-央、地逾百場調研都關注什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跟蹤系列一

20230413-新設立的國家局會做什麼?——從國家能源局看國家資料局

20230406-浙江如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5期

20230326-關注海南自貿港:十件大事落地情況回顧——每周經濟觀察第12期

20230307-曆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怎麼改?——每周經濟觀察第9期

20230307-夯實科技、産業自立自強根基——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3期

20230219-什麼是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每周經濟觀察第7期

20230217-中央一号檔案的10個新提法——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2期

20230207-地方兩會的五大看點

20230206-2023年海内外有哪些“大事”?——每周經濟觀察第5期

20230204-15個關鍵詞看部委新年工作安排

20230131-春節假期哪些政策值得關注?——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1期

20230118-部長專訪裡重要資訊有哪些?——政策觀察雙周報第50期

20230115-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三年對比,三個變化

20230103-提振信心”有哪些抓手?——政策觀察雙周報第49期

【年報&半年報系列】

20230627-尋找看不見的增長——2023年中期政策報告

20221227-移動靶時代:邊開槍,邊瞄準——宏觀2023年度政策報告

20220516-有形之手突圍,中美風景互換——2022年中期政策報告

20211115-赢己赢彼的穩增長——2022年度宏觀政策展望

20210510-登頂後的惆怅——2021年中期政策報告

20201123-2021:歸途——年度宏觀政策展望

20200625-顯微鏡下的經濟複蘇——2020年中期政策

20191111-踏邊識界,持盾擊矛——2020年度政策報告

20181126-來者猶可追--宏觀2019年度政策

【投資導航儀系列】

20220815-當宏觀可以落地·2022版——16小時千頁PPT邀邀約!

20210909-中國政經體系與大類資産配置的名額體系——2021教育訓練系列一

20210910-舊瓶如何出新酒?200頁PPT詳解中國宏觀經濟特色分析架構——2021教育訓練系列二

20210911-中美通脹分析架構的共性和差别——2021教育訓練系列三

20210912-流動性之思——2021教育訓練系列四

20210913-财政收支ABC——2021教育訓練系列五

20210914-海外研究的架構:全球資料盲海中的那些“燈”——2021教育訓練系列六

法律聲明

華創證券研究所定位為面向專業投資者的研究團隊,本資料僅适用于經認可的專業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華創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資料的行為而将訂閱人視為公司的客戶。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标價等内容産生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

本資料來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釋出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産生歧義,應以報告釋出當日的完整内容為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釋出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後續釋出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緻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閱人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閱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資訊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資訊所産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資訊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設條件,提供中長期的價值判斷,或者依據“相對指數表現”給出投資建議,并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是以不能夠等同于帶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普通個人投資者如需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相關的後續解讀服務。若因不當使用相關資訊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華創證券對此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未經華創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制本資料的内容。華創證券未曾對任何網絡、平面媒體做出過允許轉載的日常授權。除經華創證券認可的媒體約稿等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如因侵權行為給華創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華創證券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訂閱人若有任何疑問,或欲獲得完整報告内容,敬請聯系華創證券的機構銷售部門,或者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