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文|十三姐

顯而易見,不喜歡吳豔妮的網友越來越多,但依然容易挨罵。我的一個朋友說:“我說不喜歡吳豔妮,被他們說是心理陰暗,搞得我開始懷疑自己了”......

我對吳豔妮本人不粉不黑,我認為喜歡或不喜歡她都沒問題,但是我覺得吧,“不允許大家不喜歡她”的那撮網友才是心理不大正常的。

寫這個話題挺危險,畢竟有的人光看一眼第一段就該給我貼标簽了。

唉,這裡面的邏輯我不想仔細掰扯,反正一部分人根本聽不懂。我隻想說從心理變化來看,很多網友對吳豔妮是從欣賞到排斥的,我們讨論下這種情感上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大家都是社會動物,以後做人做事可以引以為戒,盡量避免把一手好牌打爛。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不同于谷愛淩的媽媽把“自信”定義為“更好的自我控制”,吳豔妮的媽媽對“自信”定義是沒有定義,也許她認為自己開心就叫自信。

谷愛淩的“自信”好像從沒引發過太大争議,那麼吳豔妮的“自信”把網友分成兩派到底是哪兒出了bug呢。

其實一開始也沒什麼問題。成都大運會期間,吳豔妮憑借高調張揚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走紅,那時候沒有太多人不喜歡她,因為她的一系清單現被明确定義為“自信”,這不正是運動員需要的東西嘛。

而且這屆網友經受過不少捶打,包容性已經非常強,隻要一個人是單純的自信、努力,且不損害别人利益,那麼無論怎麼個高調、張揚都沒問題,反而更容易被喜歡。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後來事情就開始有點微妙變化。

自從網上出現對吳豔妮過分高調張揚的不同評價聲音,隻要一有負面,馬上就會被她的追捧者“打死”。

如果有人評論吳豔妮“太狂了”,後面跟帖就是“你行你上啊”。

如果有人評論吳豔妮“就不能低調點嗎”,後面跟帖就是“咋沒見你為國争光”。

如果有人評論吳豔妮“把心思放在當網紅上了”,後面跟帖就是“你想當還當不了呢”。

凡是不利于她的聲音,一律會被定義為“鍵盤俠”、“失敗者”、“杠精”、“叛徒”,甚至“間諜”,反正是心理有問題、不能承認别人的優秀、blablabla......

這時很多網友心裡可能就開始覺得不對勁了,很想套用吳豔妮自己的好詞好句來問問這些“衛士”們:“你們沒事吧?”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其實喜歡or不喜歡本身也沒什麼問題,但事情發展得有點越來越“飯圈”,這就逐漸變成一種愚蠢的捧殺了。

大家都知道“飯圈”思維的屬性——“我喜歡的你不能不喜歡,否則你就是嫉妒;我不喜歡的你也不能喜歡,否則你就是蠢貨......”

而且更敗好感的是,吳豔妮本人對這種飯圈思維的要點掌握熟練,下面幾個階段性變化,展示了網友們是如何一路走來越來越不喜歡吳豔妮的。

第一,大家發現她沉浸于捧殺的繭房之中,拒絕客觀面對評價。她曾把不誇她的人歸為兩類——1. 嫉妒她的女人;2. 不如她的男人。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如果到這一步時,所有人還把她的“自信”看成是單純的“自信”,那可就真的太過于“自信”了。

體育精神本身就是一種認清不足、取長補短、突破自我的精神,而不是浸泡在蜜汁自信裡當井底之蛙、自娛自樂的精神。

這是一種典型的“飯圈思維”的自信。

第二,大家發現她(或背後團隊)深谙“流量密碼”和“飯圈文化”營銷之道,老打“愛國”牌——她無時無刻不把“為國争光”這個口号和自己的個人人設結合起來,擷取壓倒性優勢标簽,這樣就可以讓不支援她的人顯得“不愛國”。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為國争光、為國征戰,确實是厲害的,是應該被鼓勵和贊揚的。

但為國争光、為國征戰不應該成為“不能接受任何批評”的擋箭牌吧。

為國争光的人多了去了,而天天把這個挂嘴上的不多,這其實就是一種耍聰明網紅才喜歡的行為。

第三,大家發現她擅長拉背書充當自己的保護傘。在她的言語中,經常出現一些同行業标杆的字眼,例如劉翔、劉詩穎、鞏立姣、蘇炳添......

拉上這些赫赫有名、口碑很好的背書之後,她自然就站到了“中國田徑”的立場上,台階一下就上去了,不捧吹她的人就顯得“不支援中國田徑”。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面對争議,她習慣性地拉上了劉翔“墊背”,然後熟練套用“中國人應該立挺中國人”的口号。

這下好了,如果你不能無條件挺她,你還是不是中國人?

第四,大家發現她擅長喊話和讨好支援者。例如時常說“這個時刻是屬于你們的”,莫名給捧吹她的網友增加了成就感,而實際上她并沒有什麼“時刻”,亞運會決賽甚至連成績都沒有。但一旦有人提了這個話茬,又有人會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你們格局太低”、“你們氣度太小”......

這不就是飯圈最大特征之一嗎——不以實際成績說話,以“擁有多少支援者”為成功标簽。

與此同時她嘴上經常挂着“我也是個普通女孩”的字眼,但又時常透露出與衆不同的優越感,例如“我隻是比普通人多了一項特長”。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這個底層邏輯是有問題的。

她并沒有比普通人多一項特長,短跑是她的職業,不是特長,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都得幹好自己的工作。

她隻是和别人的職業不同,而這項職業,就和别人把科研、教育、農業、研發、藝術當職業一樣,都是為國做貢獻的職業,誰也沒有高人一等。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裡的時候,也還好。畢竟大家都挺忙的,也沒空去對一個運動員産生太大的反感。

大家普遍對她的評價出了問題是在她“出盡風頭”之後卻“對他人不公”的一系列敗好感行為之後——

首先,每個大小比賽她都要“壓軸出場”,别人都準備好了她仍在以各種“标志性”小動作主動捕捉鏡頭。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喜歡出風頭也是張揚個性的展現之一。

其次,杭州亞運女子100米跨欄決賽,她搶跑了,搶跑也不稀奇,雖然這本身就是考察運動員素質的一方面。但也有情可原,賽場狀況千變萬化,不能對運動員過于苛責。

然後,搶跑後說對手影響了她,這也有情可原,總不能說“是我心理素質差”吧,畢竟那麼多粉絲看着,飯圈文化的要素之一就是——“人設”比“成績”重要。

最後,就算上面這些都沒啥大不了的,但她賽後率先披上國旗開始繞場,這對得了冠軍的林雨薇是不公平的。

如果說她之前的“自信”都是小範圍發揮,但在最後這一刻,她就是把自己的“自信”踩在了所有人之上。

這個舉動,觸到了很多人的逆鱗。

這不就是和大家在職場上遇到過的那個搶盡風頭又搶功的同僚差不多嗎。

最棒的、拿第一的、又努力又低調的那個人明明是你,旁邊出來一個“綁架式邀功”的人,你會怎麼想?難道這也能用“自信”來解釋嗎。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家的反感源自于隐忍而謙遜的普通人之間深深的共情,因為無論我們個性如何千變萬化,都不能忽略一個重要因素——“秩序”。

你可以自信,但你需要在秩序之内。

你可以張揚,但你不能侵犯到别人的感情。

你也可以高調行事、不顧及任何人善意的規勸,但你不能随意瓜分不該屬于自己的利益。

飯圈捧殺很容易拉低一個人的道德水準,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走入了一個怪圈,以為自己的都是對的,反對者都是錯的,意識不到自己越界了。

我們知道不能因為吳豔妮的高調和不合時宜的行為而去全盤否定她,不能忽視和埋沒了她日積月累的努力和拼搏;然而,目前來看,她和她身後正在襲來的龐大的“飯圈文化”卻并沒有同等對待他人,甚至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這不是自信與不自信的差別,這是道德價值觀和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社會正常與道德的一緻性”。

不喜歡吳豔妮的人,被罵慘了

人們不反對自信,不排斥張揚,是以不要低估人們的包容性和接納能力。

人們隻是讨厭強行輸出價值,還要逼着别人接受這種價值,提出異議就會被用毫無邏輯的标簽封印,正常人說不出話,無腦飯圈沖入了一個又一個領域,捧殺着一個又一個可能優秀的人。

有一些職業,就是不适合當網紅的。以網紅姿态行事和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工作,必然會出現不同表象,也許會扭曲了一個人的基本認知,阻礙在該領域前進的節奏。

更慘的是一大堆所謂“媒體”正在跟風為飯圈文化敲邊,從娛樂圈到體育、文化、科技領域,捧吹到最後一地雞毛,隻會害了孩子。

也别老扯什麼新時代,中國博大精深的儒釋道文化精神還沒搞明白吧,先賢們從沒教育過人們放低謙虛去追求浮誇的吹捧,老祖宗的智慧是有道理的。謙卑和自我審視從來都是最強者才有的品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