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作者:今日講法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市場經濟條件下,奉行的是一套資本主義的經濟運作體制,這個體制下,國家總是需要鼓勵生産擴大生産,在當下世界疫情嚴重,外貿外需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生産,國家就需要講擴大内需。比如,今天的中國社會,無論大中小城市,都已經是車滿為患了,就整個社會而言,實際上已經不需要或者不能繼續增加小汽車的數量了,但是國家仍然需要鼓勵甚至獎勵人們去購買小汽車,這樣才能維持企業繼續生産。

其它的各種産品,如服裝鞋帽,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之類的道理也一樣,也都要有人購買才行,即便人們實際不需要,也要采取鼓勵、降價、補貼等等方式,刺激人們去購買,這樣經濟才能運作。如果生産的産品沒有人買,企業就要停産甚至關門倒閉。比如,有消息說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航空公司,如果國家不給予資金支援,這些航空公司都将可能倒閉。企業倒閉了,勞工也要失業,勞工失業了,就沒有了經濟收入,人們的生活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産品已經太多,但是為了經濟能夠運作,社會能夠運轉,仍然需要繼續生産,甚至擴大生産,這不是一種病态社會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說,有哪個社會又不是這樣的呢?當然有啊。共産主義社會(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就不是這樣的。上述這種情況如果是在共産主義社會,是完全不存在的。比如前面說到的小汽車,在社會保有量已經足夠多的情況下,國家是不需要繼續生産的。

因為,即便不生産了,勞工也不存在失業,也不會生活沒有着落,這樣當然就不會繼續生産了。如果我們從這樣的角度觀察問題,我們還會發現共産主義還是一個非常非常節約的社會。工農們确實有空閑,可以組織工農們學習法律健康知識,預防工農們犯罪生病,還可以給工農們上上政治課和技術課,讓工農們愛黨愛國又有技能。總之,甯願讓工農們閑着工資照發,也不要讓工農們去做無謂的工作。發展是為了人民更幸福,絕不是為了人民更勞累。

我認為: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大壞事。随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機器越來越發達,必然會取代更多的勞動者,導緻勞工失業,這并不是壞事。勞工的工作完全被先進的機器所取代,勞工們就不用勞累了。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産率,友善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但機器的使用造成了嚴重的失業問題;國家應統籌規劃,統一安排。讓國企多招工去沙漠植樹造林、去農村平整土地修路蓋房。也可以采用輪流工作。每個工作崗位,由原來的一個員工自己工作,改為由兩名員工輪轉工作。

其實,中國農村還有不少破舊的公路房屋,甚至土路草房,就是城市裡也有很多破舊的樓房街道。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投資建設,一能解決國家産能過剩問題,二能解決就業壓力問題,還能大大地提高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這是一個利黨利國利又利民事業。政府為人民辦事不要去計較盈虧,沒錢印錢就可以了。

其實幹這些事,政府負責生産錢就可了,政府拿錢給建築企業,建築企業拿着政府的錢叫工農幹活就行了,工農掙的錢向政府買水,電,瓦斯,廣播電視,網絡等,錢又回到政府手裡了。有些經濟磚家可能會說,大量印錢會引發通貨膨脹,我認為通貨膨脹不是因錢多,而是因為缺貨,比如目前的鋼筋水泥和車房服裝過剩會漲價嗎?解決通貨膨脹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生産力度,缺什麼生産什麼,不管什麼東西,多了都不可能漲價的。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2023.8.3門頭溝洪水退下後,村民陸續回家檢視受災情況。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洪水之後,村民回家收拾屋子。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一位村民檢視自己家裡受損的房屋。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一是進一步鞏固和修建通村公路,解決偏僻角落村灣出行難問題。二是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資金的投入,挖塘堰,修溝渠,切實解決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用水問題。三是整合平整土地,實行農業生産機械化,可以由村幹部上司聯合生産,也可以由招标承包給一個企業生産,要改變過去包産到戶的政策,把一大塊地分成幾小塊,一戶一小塊,你種這他種那,農業根本實作不了機械化的。四是一村建一所學校和一所養老院及一個門診部,讓村民就近學習,就醫,養老。五是根據實際需要,一村先建一幢水,電,瓦斯,廣播電視,網絡,暖氣空調等設施齊全統一裝修好的防汛抗震樓房,免費提供給村民居住生活後,再讓村民把舊房平整成農業土地。不要先拆後建,想從中漁利。

以上建設需要很多資金和建材及勞工的,政府不用為錢多而發愁,去購買要不回來的美國債券。政府不用為産能過剩而發愁,千方百計想辦法出賣給外國。政府不用為農民、勞工、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而發愁,搞勞力輸出。政府也不用為政權能否長期穩固而發愁,你給人民辦這麼多好事,人民擁護還來不及呢!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與公平正義互為依托、相輔相成。沒有共享談不上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更不可能共享。共享要求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展現統籌兼顧、追求普遍受益,這樣的發展狀态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的。新形勢下,隻有着眼于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才能有效促進共享發展。

目前,受發展水準制約,大陸東中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差距較大,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财力相對有限,基本公共服務水準較低,影響了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享發展,就要着眼全體人民,從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财政轉移支付,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群體補短闆,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作基本公共服務全覆寫,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

北京中公法律咨詢中心主任陳中華

陳中華:經濟下行勞工失業,并不是什麼壞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