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全文共7854字 | 閱讀需15分鐘

1、遠東

如果要追溯亞運會的緣起,那就不能不說一下“遠東運動會”。

1911年1月,菲律賓(當時還是美國殖民地)體育協會的會長布朗(E·S·Brown)專門拜訪了中國和日本,提出希望能夠組織一個遠東地區性的體育組織,然後每兩年由三個國家中的一個城市輪流舉辦一次運動會。

這個提議獲得了中日兩國的贊成,随後三方就成立了一個叫“遠東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地區性體育組織。經過了兩年準備,1913年2月1日,第一屆遠東運動會就在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開幕了。

請注意一個細節:中國在參與籌辦的時候還是清朝,等舉辦的時候,已經是中華民國了。

1913年舉辦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隻有三個國家參加,東道主菲律賓最後拿了總分第一,第一次組團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的中國拿到了第二,日本排在末位。

1915年5月,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的虹口娛樂場舉行(今魯迅公園),光開幕式就來了2000多位中外嘉賓。

坐鎮主場的中國代表團在這屆運動會上發揮神勇,拿下了總分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屆運動會上,中國足球隊戰勝了菲律賓隊獲得冠軍——考慮到當時亞洲的整體足球水準,這個冠軍可以等同于洲際比賽冠軍了。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申報》當初對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的報道

第五屆遠東運動會又回到了上海,此時這個運動員會的規模已經擴大了不少:不再隻有中日菲三國參加了,印度、暹羅(泰國)、馬來西亞、爪哇(印度尼西亞)也派出了自己的參賽隊伍,而當初的“遠東奧林匹克協會”也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可以說,“遠東運動會”已經初步形成了“亞洲運動會”的雛形。

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的開幕式,已經有1萬多人參加了,到了1927年的第八屆上海遠東運動會,開幕式已經有5萬多觀衆了,各國派出的運動員也超過了500人,其中中國派出了164人的代表團。

如果按照這個軌迹發展下去,“遠東運動會”必然會逐漸成為全亞洲的運動盛會,但,後面的發展卻并非如此。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上海的《時報》對第九屆遠東運動會的特刊報道

1930年的第九屆東京遠東運動會,是各國表面上還能維持和諧的最後一屆遠東運動會。四年後在馬尼拉舉辦的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就成了這個盛會的絕唱:

當時已經發生了“九一八事變”,而日方在這屆運動會上要求修改章程,允許僞滿洲國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參賽,中方堅決反對。日方在中方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強迫菲方代表簽字通過決議。

至此,遠東運動會已沒有再舉辦下去的意義和必要,就此解散。

2、鬥争

二戰結束,亞洲滿目瘡痍,不少國家意識到:需要一個體育賽事來振奮精神和團結一緻。

這一次,站出來牽頭的是獲得獨立地位不久的印度。印度在各種物資條件極度匮乏的條件下,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年,于1951年3月4日在新德裡舉辦了第一屆亞洲運動會。

這場運動會有11個亞洲國家報名參加,同樣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到了邀請,但錯過了報名時間,最後是由吳學謙率領了一支禮節使團到現場觀摩學習。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第一屆新德裡亞運會的會徽,主題是“紅色太陽”,下面11個連環代表11個參賽的國家和地區

但是,任何體育賽事隻要有了關注度,就不可能擺脫政治。

在競技場外的政治鬥争,從第一屆亞運會就開始了。

巴基斯坦彼時和印度正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發生沖突,是以拒絕派代表團參賽;南北韓當時陷入北韓戰争,無法派代表團參賽;組委會并沒有邀請越南和蘇聯在亞洲的加盟共和國參賽;伊朗派團參賽了,但沒有派任何一名女運動員。

第一屆亞運會最終還是順利閉幕了。但從第二屆開始直到第六屆,所謂的“亞洲運動會”卻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尴尬——全世界人口最多,在亞洲疆域最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沒有派代表團參加。

而這場長達20年的鬥争,其實圍繞的就是一個問題:究竟誰代表中國?

在1952年時,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美國人布倫戴奇幫助當時盤踞在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的體育組織相繼加入了足球、籃球、田徑、舉重等國際組織,而亞運會聯合會也接納“中華民國”作為會員,這引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強烈抗議。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布倫戴奇。他在1952年至1972年期間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為奧運事業做出不少積極有益的探索和貢獻,但也犯過一些錯誤。1934年,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布倫戴奇帶隊考察了納粹德國,最終得出了柏林可以舉辦奧運會的結論,使得1936年柏林奧運會在納粹的陰影下舉行。1954年,已經當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布倫戴奇為當年的行為道歉。

1954年的第二屆亞運會和1958年的第三屆亞運會,分别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日本的東京舉行。這兩個國家都屬于美國的“勢力範圍”,當時也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以都邀請“中華民國”參賽——作為抗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拒絕參賽。

這兩屆亞運會好歹有個說法:主辦國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1962年的第四屆雅加達亞運會,讓這場鬥争完全公開化了——主辦國印度尼西亞1950年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了,而且兩國關系友好。

當時中國已經在1958年退出了國際奧委會,但印尼如果邀請台灣方面參加亞運會,依舊會是一個嚴重的國際政治問題。時任中國政府總理的周恩來以及外交部長陳毅分别寫信給當時的印尼總統蘇加諾,嚴正聲明中方的立場。

但印尼方面此時也陷入了兩難:

一方面,他們當然不願意得罪友好國家中國,而且當時他們也想收複争議地區西伊利安群島,需要中國的表态。但另一方面,台灣方面是當時的亞運會聯合會成員,不被邀請參加亞運會,不僅不合規定,在國際奧委會那裡也交代不過去。

蘇加諾總統考慮良久,最終通過相關管道告知中方:

我們會邀請台灣方面參賽,但請放心,我們有辦法讓他們來不了。

結果,台灣方面雖然接到了邀請,但被印尼方面告知他們的身份證技術出了問題,無法入境印尼。順帶,印尼那次還因為宗教方面的原因,沒有邀請以色列參賽。

但印尼也為此付出了重大代價:

由于台灣方面和以色列未能參賽,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在大會開幕前宣布不承認第四屆亞運會,撤銷了對這屆亞運會的贊助(次年2月又宣布“不定期禁止印尼參加奧運會”)。亞運會聯合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也緊随其後,前者同樣不承認這屆賽事,後者宣布如果有舉重選手參加這屆亞運會,那麼接下來不能參加1964年東京奧運會以及之後各項國際舉重賽事——這個宣布直接導緻了這屆亞運會最終取消了舉重比賽。

這次事件也促成了印尼和中國等亞洲國家另起爐竈,後來辦了“新興力量運動會”。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會徽

接下來的1966年和1970年的兩屆亞運會都在泰國的曼谷舉辦,中國因為同樣原因都沒有參賽。

1971年,中國恢複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兩年後,亞運會聯合會通過決議,驅逐台灣方面所謂的“中華民國”,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

于是,1974年的第七屆德黑蘭亞運會上,終于出現了中國代表團的身影。

中國代表團的回歸,标志着關于亞運會賽場外的“政治紛争”告一段落,但同時也正式宣布:

關于賽場内的競技體育争霸,正式拉開帷幕。

3、争霸

從第一屆亞運會開始,日本就是當之無愧的亞洲體壇霸主。

從第三屆亞運會開始,日本代表團在金牌榜上的金牌總數,至少要領先第二名50枚以上,第五和第六屆亞運會,日本代表團的金牌總數都領先第二名多達66枚——讓人感覺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的較量。

這個局面直到第七屆德黑蘭亞運會才被打破——中國代表團參賽了。

1974年的德黑蘭亞運會有16個比賽項目,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3100名運動員參加,從規模到參賽人數為曆屆亞運會之最。中國派出了一支269人的代表團,參加14個項目的比賽。

中國射擊運動員蘇之勃在男子自選手槍慢射項目中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亞運首金,整個代表團在那屆亞運會上共奪得33金、44銀、26銅共103枚獎牌,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的第二。

雖然金牌數距離第一名日本代表團的72枚金牌尚有不小距離,但考慮到中國代表團是第一次參加亞運會,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不易。而中國代表團的這個成績也引起了日本媒體的注意:警惕!中國運動員正在奮力追趕!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中國代表團出現在了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開幕式上

到了1978年的第八屆曼谷亞運會,中日兩國的距離再一次接近:日本奪得70枚金牌,總獎牌177枚列第一,中國奪得51枚金牌,總獎牌151枚列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第三的南韓代表團隻奪得18枚金牌,總獎牌數為69枚,被遠遠甩在後面——日中兩強争霸的格局已在亞洲初步顯現。

但有些所謂的“格局”,剛形成就崩潰了。

1982年,亞運會又一次回歸印度的新德裡,這裡曾是亞運會的起點,也是日本體育“制霸亞洲”的起點——但這一次,另一個全新的“霸主”誕生了:

中國代表團在這屆亞運會上獲得了與日本代表團相同的獎牌總數:153枚,但金牌數為61枚,比日本代表團多了4枚,第一次登頂亞洲體育霸主的寶座。

從重返亞運會到登頂第一,中國隻用了八年時間。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中國體育健兒在1982年新德裡亞運會上

在新德裡亞運會後,日本人并不服氣,他們醞釀着四年後報一箭之仇,而中國第一次品嘗到第一的滋味,也是不敢懈怠,把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的競争對手,開始了又一周期的訓練和備戰。

但誰也沒想到,四年之後的1986年漢城亞運會,威脅中國亞洲體壇霸主地位的并不是日本,而是東道主南韓。

1986年的這屆亞運會,被主辦國南韓視為主辦1988年奧運會的預演,是以格外重視。而這亞運會從規模到參賽運動員均超過曆屆,競争激烈程度也空前絕後:共有200多人次重新整理亞運會紀錄,破兩項、平兩項世界紀錄。

在這屆亞運會上,剛剛形成的中日争霸局面,被東道主南韓迅速打破(當然,南韓也很善于利用一些東道主的主場優勢):中國代表團挾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奪得15枚金牌的餘威,一開始就在金牌榜上遙遙領先,日本和南韓在第二和第三名的位置上緊咬不放,但金牌數都遠遠落後中國。

但當大賽到了閉幕前三天的時候,南韓人忽然大發神威,一舉拿下29枚金牌,其中包括在乒乓球項目上戰勝中國男、女團搶下兩枚金牌,一下子把金牌數增加到了92枚——和中國代表團持平。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當年才18歲的南韓“天才少年”劉南奎在漢城亞運會上橫空出世,接連擊敗江嘉良等中國名将,奪得乒乓球男單冠軍,并作為主力率隊獲得男團冠軍。兩年後,才20歲的劉南奎在漢城奧運會上成為乒乓球進入奧運項目後的第一個男單冠軍。

大賽進行到最後一個比賽日,南韓舉國沸騰,全民關注:南韓代表團在獎牌總數上以223枚超越中國代表團的221枚——這也就意味着:哪怕最後金牌數持平,南韓代表團也能憑借獎牌數的優勢首次榮登亞洲體壇霸主寶座。

最後一天比賽日,還剩三個比賽項目:男足決賽,男子和女子4X100米短跑接力。

前一天晚上,中國代表團團部緊張地連夜開會讨論形勢:南韓男足憑借東道主優勢,奪取冠軍應無懸念,中國必須把田徑的兩塊金牌全部拿下,才能確定金牌榜第一。

最後一天比賽日開賽,南韓男足果然毫無懸念奪冠,但中國女隊也拿下了女子4X100米短跑的金牌,中韓雙方的金牌總數都上升到了93枚——就看男子4X100米短跑決賽了。

當時中國男子短跑隊領銜的是名将鄭晨,他是亞洲紀錄的保持者(10秒28),但在那屆奧運會上因為肌肉拉傷退出了百米角逐,一方面也是拼盡全力力保男子4X100米金牌。

那場大戰堪稱蕩氣回腸,第四棒的鄭晨在接棒後帶着傷病頑強飛奔,最終力壓日本隊率先沖線,而中國隊也以39秒17的破亞洲紀錄成績奪冠,把金牌總數鎖定在94枚——力壓南韓代表團一枚,再次捍衛亞洲體壇霸主榮譽。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中國4X100米短跑接力隊領獎,右一為鄭晨

這屆亞運會,90%的金牌都被中韓日三國代表團瓜分,東亞完全壓倒西亞。

但這也是第二名和第三名,離第一名中國代表團距離最近的一次亞運會了。

4、北京

1990年,中國迎來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洲際運動賽事:第十一屆亞運會。

(關于這屆亞運會,之前“饅頭說”公号裡已有文字描述,不過在這裡願意再說一次)。

中國政府是1983年提出申辦的,1984年申辦成功,1985年成立亞組委,随後開始破土動工一系列迎亞運的工程: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村以及大量的立交橋、大馬路和配套工程,總投資20多個億,是北京繼50年代興建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以來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建設。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在經濟情況并不樂觀的1990年,中國政府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家底”很快告急:一盤賬,最後資金缺口還有6億元。于是,新中國體育史上又出現了一個“第一”:亞運會體育彩票開始在全國發行。刮一張1元面值的彩票,無論中不中獎,都是為亞運會做一份貢獻——有不少老百姓都是中了獎後,還是把獎金都捐給了亞運會組委會。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北京亞運會體育彩票

除了購買體育彩票,全國的上下還掀起了一場捐款運動。從名人到普通人,每個人都發自内心想出一份力。

當時江蘇鹽城五年級的國小生顔海霞,在報紙上看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号召全國人民捐助亞運會的文章。她在一個信封裡塞入了平時自己節省下來的1.6元錢,也不知道寄給誰,就寫了“張百發叔叔收”,然後發了出去。後來這份捐款幾經輾轉真的寄到了組委會,幸運的顔海霞後來還受邀出席了亞運會開幕式。

但對負責亞運會基建工程的張百發而言,資金問題解決了還不夠,關鍵還有按時完成亞運場館建設的問題。當時他在人大代表們面前立下重誓:

“如果不能如期完成亞運工程,我将從目前北京最高點——208米高的京廣大廈跳下去。”

回到指揮部,張百發很快将壓力傳遞了下去,他對7個副總指揮說:

“要跳樓你們先跳,你們跳完我跳。”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張百發後來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北京亞運會最終還是如期開幕了。在開幕式上,亞奧理事會副主席緻了發言詞。這個環節本來應該是由亞奧理事會主席來完成的,但已經不可能了——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戰争中戰鬥到最後一刻犧牲的那位法赫德親王,正是亞奧理事會主席。

法赫德親王在任期間力主讓中國舉辦1990年亞運會。由于當時國際輿論認為北京不安全,他帶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專門到訪北京作為表态,鼓勵北京辦好這屆新中國成立後最大的國際體育運動會。為了在開幕式現場緻辭,他還專門學習了中文。

在開幕式的運動員入場式上,已經失去“國家”的科威特運動員代表入場式,現場的很多中國觀衆都起立鼓掌。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法赫德親王

在不少老北京人的回憶裡,1990年北京亞運會引發的全民關注度,一點都不亞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大街小巷,人人哼唱的是劉歡和韋唯的那首《亞洲雄風》,甚至有人在小發廊吹着高高隆起的頭發時,都會唱上一句“山是高昂的頭”。很多人至今以為這首歌是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歌,其實并不是,主題歌是《燃燒吧,火炬》。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劉歡和韋唯在演唱《亞洲雄風》

當時北京的許多公共汽車裡挂上了一塊小黑闆,寫着“今日獎牌榜”,記錄當日中國運動員獲得的成績,每次售票員用粉筆更新數字,車廂裡就會迎來一片歡呼聲。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股熱情也有所消減——不是因為不愛國了,而是大家漸漸認識到:至少在亞洲範圍内,中國體育健兒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一般。

這屆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奪得183枚金牌(第二名的南韓代表團獲得54枚金牌),341枚獎牌,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一騎絕塵。

自此之後,亞洲範圍内,再也沒有任何國家能撼動乃至接近中國代表團的第一位置。

5、警鐘

1994年,第十二屆亞運會在日本廣島舉行——這是亞運會第一次沒有在舉辦國的首都舉行。

最後的金牌榜毫無懸念:中國代表團以125枚金牌的成績再次遙遙領先,輕松獲得第一。

但其實原來應該是137枚金牌的,有12枚金牌被最終剝奪了。

事情的爆發點在遊泳。

雖然日本代表團在之前的三屆亞運會的金牌榜上被中國代表團越甩越遠,但至少在遊泳項目上,他們還是非常自豪的——日本一直是亞洲泳壇的霸主。

但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女子遊泳冒出“五朵金花”之後,日本的遊泳受到了極大威脅。而在1994年亞運會開幕之前的羅馬遊泳世錦賽上,中國女子遊泳隊更是所向披靡,将16塊金牌中的12塊收入囊中。

這股勢頭延續到了廣島亞運會:中國遊泳隊席卷了四分之三的金牌,将日本遊泳隊打得落花流水。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廣島亞運會開幕式

但沒等國人興奮太久,令人吃驚的消息傳來:日本掌握了中國遊泳隊服用興奮劑的一系列證據,要求國際泳聯對中國運動員進行飛行藥檢。

當年11月,藥檢結果公布:7名參加亞運會遊泳比賽的中國運動員被查出服用違禁藥物合成類類固醇,其中包括4名在世錦賽上奪金的運動員。結果這7名運動員在亞運會上獲得的12枚金牌被統統剝奪,判給了獲得亞軍的日本運動員。

因為這次事件,中國遊泳隊總教練陳運鵬辭職,教練王林調離。而這件事也無疑等于在世界體壇丢下了一顆原子彈——原先就被中國壓了一頭的美國和澳洲這些遊泳強國的媒體立刻宣稱“這是近代運動史上查出的最大藥物醜聞!”。

在1994年年末的各國通訊社評出的世界十大體育事件中,“中國遊泳服藥事件”都排在前三位。1995年,中國遊泳隊直接被禁止參加泛太平洋遊泳錦标賽。中國遊泳從此在世界泳壇被人用“有色眼鏡”觀看了至少十年以上。

但反過來說,廣島亞運會的“興奮劑事件”也給中國體育狠狠敲響了一記警鐘,再加上後來的一系列事件,最終讓國家體育總局狠下決心,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開始徹查各個運動隊的興奮劑事件。

6、廣州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屆亞運會在中國廣州開幕。

這是中國第二次舉辦亞運會。相對于1990年的全民熱潮,已經舉辦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這一次已經完全變得更從容,更自信。

從開幕式就可以看得出來。

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是放在海心洲島上舉行的——這開創了全世界首次綜合性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不放在體育場内的先河。

這場名為《啟航》的開幕式文藝表演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尤其是《白雲之帆》這個環節,由1300多名地面拉鋼繩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密切合作配合180名空中威亞飛人的表演讓人大受震撼,成為整個亞運會開幕式曆史上都可以留下一筆的回憶。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一共奪得199枚金牌,416枚獎牌,再一次遙遙領先。但中國老百姓的關注點早已從純粹的金牌數上轉移了,他們更看重的是一些金牌的品質。

在這屆亞運會上,27歲的劉翔以13秒09的成績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實作了亞運會的“三連冠”。而這個看似輕松的成績背後,劉翔其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是他北京奧運會傷退,經過手術并且康複後第一次在大型賽事上亮相。當時人們都以為他已經完全走出了跟腱傷病的陰霾,但恐怕他自己也不會想到,兩年後他還将經曆一次煉獄般的磨難。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劉翔在廣州亞運會奪冠後

除了成績之外,中國老百姓還開始更多關注一些競技場背後的故事。

廣州亞運會期間,有一張照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甚至在之後幾年也一直在網際網路流傳:

七個關鍵詞,了解一下亞運會的曆史

世界排名第228位的伊拉克羽毛球運動員亞拉·阿劄德,在亞運賽場遭遇了世界排名第17位的中國香港選手胡赟。

阿劄德花了十幾個小時輾轉乘坐飛機趕來,但隻在胡赟面前堅持了27分鐘就以0比2敗下陣來,遭到了淘汰。

失利後的阿劄德一個人默默在場邊整理球包,沒有教練,沒有翻譯,也沒有為他加油的粉絲。但他卻很滿足了:

“伊拉克國家羽毛球隊隻有我一個人,是不是一個人不重要,我喜歡羽毛球。這是我第8次參加國際賽事。亞運會是我參加過的最大的綜合性賽事。”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來自巴勒斯坦的20歲柔道選手薩爾罕。他在男子柔道60公斤級比賽中,與南韓奧運冠軍崔敏浩對抗了不到1分鐘就輸了。

長途跋涉趕來參賽的薩爾罕賽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在巴勒斯坦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訓練場地,甚至無法與隊友彙合,但亞運會的經曆太難得了,這有助于我提高實力,這在巴勒斯坦很難實作。”

當亞運會進行到16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觀衆和運動員似乎又已經回歸到了最初舉辦這場洲際賽事的初衷:

團結,友誼,和平,發展。

7、獎牌

自1951年第一屆開始,迄今亞運會已經舉辦了19屆。

在總獎牌榜上,獲得金牌最多的是中國(共1437枚,含之前中華台北獲得的金牌數),獲得銀牌和銅牌最多的是日本(1037枚和985枚),總獎牌數最多的依舊是中國(3187枚),比第二名的日本多出133枚。

金牌榜前十的國家依次是:中國,日本,南韓,伊朗,哈薩克斯坦,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北韓,中華台北。

至今有九個亞洲國家,從來沒有在亞運會上拿到過金牌,他們分别是:阿富汗,寮國,尼泊爾,文萊,葉門,巴勒斯坦,不丹,馬爾代夫,東帝汶——其中不丹,馬爾代夫和東帝汶三個國家從來沒有拿到過一枚獎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