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網更新了應對輻射和核緊急情況建議儲備的藥物清單,這是自2007年以來的首次。
世衛組織改善人口健康部門助理總幹事瑪利亞·内拉說:“在輻射緊急情況下,人們可能暴露在劑量從微不足道到危及生命的輻射中。各國政府必須做好準備,保護人民的健康,并立即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
彼時,這則新聞并未在國内引起太多關注,直到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将開始逐漸将福島第一核電站超過130萬噸的核污染水排放入大海,一時間核輻射的烏雲籠罩到了普羅大衆。
美國開啟抗核輻射藥物臨床實驗
就在日本宣布正式作出核污染水排海決定後不久,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還“贊賞”日本的排放程式,認為完全透明,有科學依據。
而有趣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對抗輻射藥物有所布局,在今年4月份時,首個用于清除體内放射性污染物的實驗性口服藥物HOPO 14-1的人體I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臨床已經在NIH的資助下正式開展。
HOPO 14-1是一種金屬離子螯合劑,可以選擇性地與元素周期表F區(镧系和锕系金屬)元素結合,形成複合物随着排洩物迅速排出體外,且HOPO 14-1被制成口服膠囊,這比靜脈注射藥物更容易儲存,在緊急情況下更容易使用和管理。
該臨床試驗在密歇根州普利茅斯進行,由SRI公司臨床試驗部門的研究員sacha N. Goonewardena博士上司,研究小組招募42名年齡在18至65歲之間的健康參與者,分為7組,每組6人。參與者将接受密集的安全性監測,并将随訪14天,以測量研究藥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結果預計将于2024年公布。
福島核污水排放的危害
福島核污水由于直接接觸核燃料,理論上包含堆芯内的各種裂變産物和活化産物。福島核污水中包含了90Sr、134Cs、137Cs等62種主要的放射性核素,尤其是大量的3H(氚)。長期大量攝入上述放射性核素,會造成部分放射性核素在人體内蓄積,進而引起造血系統、内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損傷。
盡管尚未有研究證明福島核污水排海會造成上述放射性核素大量攝入進而造成相應損傷。但這些放射性物質濃度增加對于海洋生态環境和人類生命健康将産生多大程度的影響依然還是未知數。
抗核輻射藥物有哪些?
現有的抗輻射藥物主要包括細胞因子、含硫化合物和激素類藥物。細胞因子類藥物有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重組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 和重組人血小闆生成素,激素類藥物有“500”針劑、“523”片劑、雌三醇和褪黑素,含硫化合物如氨磷汀(WR-2721) 及其活性代謝物WR-1605、N-乙酰半胱氨酸,另外還有碘化鉀和DTPA類化合物。
還有很多抗輻射藥物仍在實驗研究階段,大多毒副作用較大,應用受到限制。
氨磷汀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 準許上市的第一個抗輻射藥物,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DNA 損傷發揮抗輻射作用。但是必須靜脈給藥,并且存在較多嚴重不良反應,如低血壓、頭昏、嘔吐等,嚴重限制其臨床應用。
2003年10月FDA準許普魯士藍用于治療铯-137和铊輻射污染損傷。普魯士藍(亞鐵氰化鐵)不溶于水,是一種螯合劑,對铯和铊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夠幫助從人體中清除放射性铯和铊,減少放射性铯和铊在體内停留的時間。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不适和便秘。當你服用普魯士藍時,你可能會有藍色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