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作者:北京科學中心

稽核專家:占明錦

江西省資訊應用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博士

今年夏天,京津冀地區受到台風杜蘇芮登陸的影響連續下了幾天大暴雨,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老話說“久旱必澇”,雖然流傳下來的完整版本有很多種,但最廣為流暢的便是“大旱之後必有大澇,大澇之後必有大疫”。

其中“大旱”指的是一種自然災害,通常是指天氣炎熱,長時間沒有下雨而導緻空氣幹燥、土壤缺水的現象;“大澇”指的是降雨過多導緻低窪地區淹沒、積水的現象;“大疫”指的是瘟疫流行。

前幾年的大範圍罕見幹旱和今年的暴雨洪澇似乎完美驗證了這句俗話,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經驗之言呢?真的具有科學依據嗎?

為什麼幹旱後的大雨會導緻山洪?

為了解釋幹旱後的大雨可能會導緻山洪暴發這一現象的原因,來自英國雷丁大學的羅伯特·湯普森教授把三杯水倒扣在三種不同濕度的草地上,并分别記錄每塊草地吸收完一整杯水所需時間,左邊十分潮濕的草地隻用了9秒,中間一般濕潤的草地用了52秒,而右邊幹燥的草地則用時15分鐘左右。實驗表明,越是幹燥的土壤就越難被水浸透。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來源丨新聞截圖

雖然在對比過程中,小草的存在确實會對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并不能保證三杯水都完美貼合地面,但是結果的巨大差距還是能說明一定問題。

有關專家表示,對久旱地區而言,低強度的降水特别是和風細雨,對于緩解旱情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但是突發的高強度降雨很可能會導緻久旱地區發生旱澇急轉,進而引發洪澇災害。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來源丨新聞截圖

長期持續處于幹旱狀态下的土壤,土壤顆粒之間的連接配接強度會降低,造成土質疏松。此時一旦遭遇強降雨,雨水不會被土壤迅速吸收,而是會直接流過不透水的幹燥土地,然後憑借極大的動能沖走地面上的一切,引發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

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也十分常見,假如家中有一盆久不澆濕的盆栽,土質也隻是一般的黃土,那麼某一天大量澆水就會發現,水流會直接濺出花盆,基本不能被土壤吸收。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來源丨某社交軟體

為了及時預防并應對幹旱後的強降雨天氣可能會引發的洪澇災害,僅靠土壤自身的蓄水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建設足夠多的蓄水設施,比如大型水庫等,才能做到在為土壤蓄存所需水分的同時,盡可能合理調蓄大部分的降水,避免引發更大的災難。

此外,這種旱澇急轉的現象的頻繁發生也對氣象預報的準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什麼會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兩種極端?

大陸南北地域跨度大,北方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而南方地區則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和海洋上的低氣壓的共同影響。是以大陸的降水情況主要與季風的進退有關,季風一旦反常就會造成降水異常,在較大範圍内交替出現旱澇災害。

在夏季風的影響下,雨帶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内陸逐漸推進。當夏季風強的時候,雨帶推進過快,華北地區雨季會提前降臨,旱情提前解除,甚至會出現洪澇災害,南方則幹旱少雨,可能會出現嚴重伏旱。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幹旱龜裂的土壤 來源丨pixabay

當夏季風弱的時候,雨帶推進慢甚至不動,就會停留在長江以南,使南方地區長時間降雨,而北方地區旱情得不到解除,就可能會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局面。

另外,全球氣候變化也會導緻降雨的時空分布更加不均勻,從空間上看,可能會造成幹旱的地方更加幹旱,多雨的地方雨下的更多;從時間分布上看,在降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降雨天數減少,降水更加集中,旱澇急轉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加頻繁地發生。

幹旱久了那麼缺水,為啥一下雨還要發洪水?

洪水 來源丨pixabay

為什麼“大澇之後必有大疫”?

高強度的連續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很容易引發瘟疫,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 動植物屍體和廢棄物可能導緻水源被污染。洪澇災害會帶來大量的廢棄物,同時可能帶來被淹死的動物屍體,而這些很可能就會成為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體微生物滋生的源頭,人們飲用或接觸這些受污染的水源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 污水處理設施損壞導緻污水不能及時處理,增加了傳染病傳播的風險。
  • 洪水可能會使城市衛生排水系統受阻,排水不暢可能導緻積水滞留,滋生蚊蠅。
  • 洪澇災害來臨後,可能會把大量人員疏散到臨時避難所,那裡人員密集、過于擁擠、衛生條件差,可能會使人的身體素質下降,更容易得傳染病,同時也更容易傳染給其他人。

暴雨洪災發生之後,要注意以下事項:

  • 在洪災發生後,首先要保證自身和家人的安全,盡量避免涉水和進入危險區域。如果身處危險水域,要盡量尋找地勢高的地方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如果車輛被淹,不要試圖啟動,避免損壞發動機。
  • 對天氣預報和當地政府釋出的警報資訊保持持續關注,及時了解洪澇災害情況和相關應對措施。
  • 保持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避免使用污水清洗食物。保持身體幹淨清潔。
  • 清理住所,清除廢棄物和污泥,確定住所幹燥通風。檢查房屋結構是否有損壞,確定居住安全。
  • 盡量避免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自來水。可以在煮沸後飲用,或使用消毒劑進行處理。
  • 檢查食品是否受水浸泡,如有疑慮可以選擇丢棄。避免食用未經處理的野生動物和死亡動物。
  • 防止疫病的傳播,避免接觸垃圾、廢水和屍體。如有發熱、腹瀉等症狀,請及時就醫。
  • 洪水可能導緻蚊蟲滋生,使用蚊蟲驅蟲劑,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以防蚊蟲叮咬。
  • 如有電器受潮,應等其完全幹燥後再使用,避免發生觸電事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