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旱中的“甜蜜”出路

作者:蓋茨基金會

在拉賈斯坦邦的甘加普爾,面對長期水資源短缺和農業産出下降的雙重困境,村民們通過冰淇淋産業找到了新的生計,無數車輛被巧妙地改造成流動的冰淇淋攤點,不僅為當地農民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成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生動案例。

在拉賈斯坦邦的沙漠小鎮甘加普爾,村民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季節。每年11月至2月,當第一縷晨光尚未破曉,鎮上塵土飛揚的集市邊的汽車修理店便已開始忙碌,為即将到來的一天做準備,展示出一排排圓柱形的不鏽鋼食品容器,商販們也開始囤積巧克力和草莓味的糖漿。

3月一到,村民們便開始籌備他們的遷徙之旅。在這些修理店裡,成千上萬的車輛被改造成售賣各類冰淇淋的流動攤車,從簡單的豆蔻味煉乳冰淇淋到巧克力、香草和開心果等豐富口味。同時,那些轉行成為甜品制造商的當地農民,也在為他們的小型卡車做保養,準備駕車前往遙遠的城市和小鎮,在那裡他們将在未來九個月裡銷售這些甜品。

幹旱中的“甜蜜”出路

■ 在孟買營業的冰淇淋車。在較富裕的邦如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小吃文化”吸引了許多因氣候危機而受重創地區的農民轉行成為小販。他們在幾個月内賺到的錢将足以支援他們度過一年。圖源:Roli Srivastava/Migration Story

在印度西北部,由于長期的水資源短缺嚴重破壞了農業産出和家庭生計,冰淇淋産業已經成為村民們的救星。

此外,冰淇淋産業還在當地催生了全新的産業鍊,帶來了最寶貴的資源:就業機會。鎮上的車輛修理店和銷售冰淇淋相關用品的商店數量,從2015年的50家激增至如今的約500家。

每年在這四個月的季節裡,大約有50000輛卡車被改造成冰淇淋售賣車。甚至連當地的印刷廠也在擴招員工,忙着印制以當地寺廟和傳奇勇士為背景的冰淇淋宣傳海報。

幹旱中的“甜蜜”出路

■ 在拉賈斯坦邦的甘加普爾鎮,每年有多達50,000輛卡車被改造成冰淇淋車,以迎接夏季的到來。圖源:Roli Srivastava/Migration Story

據估計,印度有約1.4億的國内移民——這些人離開家園,到建築工地、工廠,或在其他邦作為日薪勞工尋找工作。他們選擇遷移的決定往往是由于家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損失。

盡管貿易提高了家庭收入和促進了地方經濟,但因遷移模式而催生的整個行業卻頗為罕見。

“在旺季,從11月到次年2月,我們的市場每天為500輛小型卡車提供服務,”卡盧·穆罕默德·帕坦在他的工作坊中說,此時兩名勞工正在一輛卡車下進行最後的檢查,卡車的主人即将啟程前往距離八小時車程的鄰邦中央邦的印多爾市。

這些冰淇淋卡車在印度的大街小巷随處可見,它們那色彩鮮豔的海報和閃爍的霓虹燈成為了它們醒目的标志。

“我們在這個季節裡賺的錢足以維持一年的生活,”帕坦說。“如果沒有因為冰淇淋生意而進行的遷移,甘加普爾周圍村莊的人們還會繼續貧困下去。”

“我們這裡既缺水,又缺工作,”他說道。“對于沒有土地的人來說,遷移并非易事,因為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但如今,那些留在村裡的人也找到了工作機會。每個工作坊都為當地提供了超過十個就業崗位。”

拉賈斯坦邦,以其壯觀的古堡、迷人的沙漠野生動物園、富麗堂皇的宮殿和曆史悠久的寺廟聞名遐迩,據印度統計部的資料顯示,該邦是印度人口外流至其他邦的重災區。這一現象主要是由該地區嚴酷的氣候條件所引起,幹旱少雨的環境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在甘加普爾,居民們已經忘記了上一場充沛的降雨發生在何時。然而,本世紀初那場災難性的幹旱仍然讓他們心有餘悸——它不僅摧毀了玉米、花生和辣椒等農作物,還讓他們的牲畜遭受了饑餓。正是從那個時期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離開拉賈斯坦邦,去其他地方尋找工作機會。

在離開的人中,包括了16歲的坎海亞·普拉賈帕蒂。2005年,他跟随一位村民的冰淇淋車,踏上了前往北方邦戈拉克普爾的旅程。

“農田的收成大幅下降,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四個月後,我帶着5000盧比回到了家。那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是以第二年我決定自己單幹,”普拉賈帕蒂說。他現在坐在他那輛嶄新的冰淇淋車前,這比他近20年前開始時用的木頭手推車先進多了。

幹旱中的“甜蜜”出路

■ 在甘加普爾的工廠中的房間裡,巴伊拉夫·拉爾·當加爾和他的卡車。他通過自己制作和銷售冰淇淋,每月能存下數千盧比。圖源:Roli Srivastava/Migration Story

在過去的十年中,普拉賈帕蒂所在的350人小村莊中,約有100人加入了這一行業,大多數都是經營冰淇淋車。

他們都已經聽說過在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等更富裕的邦流行的“小吃文化”,那裡的人們會一直在路邊小吃攤上購買冰淇淋、可樂和冰棍,直到深夜,這與他們日落而息的村莊形成了鮮明對比。

31歲的巴伊拉夫·拉爾·當哈爾,14歲時,他的父親厭倦了長途跋涉95英裡到中央邦放牧,于是購買了一輛二手小型卡車。

“我在曼薩薩(一個小型寺廟鎮)租了一個地方,自己制作冰淇淋。我每月至少能存下15000盧比寄回家,這在我原來的村莊是不可能的,”他說。

這些貿易幫助了他們家鄉的家人建造了混凝土房屋,安裝了家用水井,以及灌溉農田。

受到這些成功的遷徙故事啟發,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将冰淇淋車開往鄰近的地區,乳品廠官員表示,在比拉瓦拉,當地國營乳品廠的牛奶需求陸續增加。

幹旱中的“甜蜜”出路

■ 在甘加普爾,卡車在季節性旅行前,車身上貼着冰淇淋口味和傳統印度甜點,如法魯達(一種米粉甜點)的廣告。圖源:Roli Srivastava/Migration Story

在甘加普爾以南大約兩小時車程的烏代布爾的湖畔城,一位汽車經銷商表示,在為期四個月的季節裡,他們銷售了多達600輛小型卡車——俗稱“小象”——大多數都被改造成了冰淇淋車。

在甘加普爾市場600英裡之外,尚卡爾·辛格在孟買郊外的一座寺廟旁擺放了他的冰淇淋車。他的助手正在清潔櫃台,點燃香火,同時點亮了發出藍橙色光芒的LED燈,為攤位增添了光彩。

“這個生意支撐着我全家的生計,我不能關店,哪怕是一天都不行,”辛格如是說。他和許多人一樣,決定放棄回村參加選舉的行程。

他提到,由于擔心在夏季高峰期間的收入損失,以及對任何政黨解決他所在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公共交通不便和醫院設施不足等問題缺乏信心,是以他選擇放棄回家投票。盡管如此,對辛格和許多像他一樣的人來說,孟買僅僅是他們的工作場所。

在甘加普爾的冰淇淋車上,常見的一張海報描繪了拉賈斯坦邦的沙漠、駱駝和身着傳統服飾的女性,上面用粗體字印着舊時的宣傳語“Padharo mhare desh”(歡迎來到我們這片土地)。這不僅是對顧客的呼喚,也是對家鄉的自豪回憶。

本文譯自The Guardian的文章“Cool solution: how ice-cream saved drought-hit farmers in India”,該文章最初由“遷徙故事”(Migration Story)釋出,這是印度首家專注于該國龐大國内移民人口的新聞編輯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