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作者:舊巷情書0p2n

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現在不僅是2022年,也是氣候危機紀元的第三年。這不僅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新時代,也是地球曆史上的一個嶄新時刻。" 這句話最近登上熱搜,當我們看着氣溫數字在天氣預報中飙升至40℃時,不禁要問:我們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這高溫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你不信嗎?

讓我們回顧一下1976年的歐洲高溫警告,那時的氣溫記錄僅為32℃。這一溫度已被記載為比利時、德國、法國和荷蘭自1826年以來的最高溫度。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是的,你沒有看錯。那個時候的32℃被認為是百年一遇的極端高溫。這使得今天的40℃更加突顯了極端氣候的惡化。高溫熱浪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觑。今天,我們将從旱災的角度深入了解這種極端天氣對人類生活的沖擊。

"如果你看到我,就哭吧。" 歐洲由于高溫天氣導緻的幹旱情況有多嚴重?

這兩張圖形象地展示了受幹旱影響的程度。顔色越深表示受影響越深,幾乎整個歐洲都被橙色所覆寫,紅色更是随處可見,這清晰地顯示了幹旱的嚴重程度。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黃色代表警示,橙色代表警告,而紅色則代表嚴重警告。這場幹旱幾乎讓整個歐洲都陷入其中。

河底的一塊石頭透露了真相。這塊不尋常的石頭早在中世紀就已存在。它們被視為水資源的關鍵名額,一旦露出水面,就意味着饑荒即将來臨,是以也被稱為"饑餓的石頭"或"眼淚石"。

多瑙河和萊茵河的水位降到了曆史最低點,捷克共和國、荷蘭和德國都出現了"眼淚石"。幹涸的河流使多少動植物飽受高溫和幹旱之苦?

根據歐洲幹旱觀測網站提供的資料,歐盟和英國約有63%的土地處于幹旱警告或警報狀态。英國政府宣布,英格蘭14個地區中已有8個地區處于幹旱狀态。這一情況使得水資源極度稀缺,不得不限制用水。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美聯社的報道指出,史無前例的旱災正席卷近半個歐洲,這可能是歐洲50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多瑙河和萊茵河對歐洲至關重要。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擁有大約300多條支流,其中34條支流可以通航。多瑙河流經多種地形,包括峽谷、平原和三角洲,對各國的經濟和生态都至關重要。多瑙河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對沿岸國家的運輸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萊茵河雖然流量不及多瑙河,但對西歐的經濟同樣至關重要。它是西歐第一大河,流域面積超過22,0000平方千米,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為工業生産和糧食供應提供了便利。然而,這場旱災導緻水位急劇下降,多瑙河和萊茵河的航運幾乎停滞不前。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這場旱災不僅威脅到了河流運輸,還影響到了居民的用水需求。一些地方已經實施了限水令,禁止用自來水澆灌花園、洗車、注水到遊泳池和噴泉中,以及清洗牆壁和其他物業。甚至在英國,一些地區已經實行了軟管限水令。

此外,幹旱還對糧食産量産生了嚴重影響。預計歐盟的玉米産量将減少1250萬噸,葵花籽産量将減少160萬噸。整個歐洲2022年的玉米産量預計将下降20%以上,達到5540萬噸,為十五年來的最低水準。此外,軟小麥和大麥的産量也将減少。這使得歐洲面臨了嚴重的糧食短缺危機。

歐洲的旱災危機,何其嚴峻?

總的來說,這場旱災不僅對河流和

航運産生了嚴重影響,還導緻了居民和農業面臨嚴重的用水困難。随着草地由翠綠變成黃褐色,農民們紛紛面臨着灌溉用水不足的問題。牲畜的飲水和飼料供應急劇減少,導緻牲畜健康狀況下降,奶牛的産奶量和品質都受到了影響。農民們不得不提前動用冬季飼料,以維持牲畜的生存。

而這還不是全部。整個歐洲的糧食産量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歐盟的谷物産量預計将下降8.5%,軟小麥和大麥的産量也将顯著減少。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歐洲糧食生産大國都受到了降雨不足的困擾,已經近兩個月沒有降雨。這一幹旱威脅着歐洲的食品供應,預示着未來的食品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

這一連串的問題,從幹旱導緻灌溉困難、河流幹涸、高溫加劇蒸發等方面都互相交織,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歐洲面臨了嚴重的糧食短缺和水資源危機。如果不加以解決,将會對農業、經濟和社會穩定産生嚴重打擊。

這場2022年的高溫熱浪不僅僅是一句"好熱"的問題,它觸及了整個歐洲的旱災和溫飽問題,而這一威脅将會逐漸蔓延到全球,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們正處于破壞的時代,幾十年來一直如此。" 随着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氣候危機的影響也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氣候危機帶來的後果。在面對"氣候危機元年"的時候,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我們真的已經做好準備來應對這一挑戰嗎?

在這個關鍵時刻,全球各國需要更加緊密合作,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減緩氣候變化的趨勢,保護水資源,確定糧食供應,以維護我們的生态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場我們無法回避的挑戰,但也是一個我們必須共同應對的挑戰。隻有通過全球合作和堅定決心,我們才能希望在氣候危機面前找到解決之道。

笑笑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