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2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兒科咨詢委員會召開為期兩天的獨立顧問會議,讨論如何更好地評估人造子宮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産母嬰的生活品質以及患者的選擇權是倫理讨論的中心議題。
·與會成員表示,根據目前的動物資料,這項技術還沒有做好人類實驗的準備。
2023年9月19-2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兒科咨詢委員會召開為期兩天的獨立顧問會議,讨論如何更好地評估人造子宮技術(Artificial Womb Technology,AW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委員會由FDA官員、醫生、醫藥界人士以及患者代表組成。會議議題包括目前該技術動物資料的局限性,和進行人體試驗的倫理困難等。本次讨論尚未披露未來人體試驗的方案。
目前,人造子宮技術旨在拯救極度早産嬰兒的生命。極度早産嬰兒即出生不足28周的嬰兒,存活率很低。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2022年的一項有10877名嬰兒參與的研究,孕28周早産兒出院存活率為94%,孕23周早産兒有大約一半能存活,而孕22周時僅有10%能存活。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早産率在2020年至2021年間上升了4%。中國将早産兒定義為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産嬰兒,約占新生兒數量的7%。早産已成為新生兒死亡首因。
人造子宮能夠模拟子宮環境,讓早産嬰兒在其中繼續發育,進而度過危險期。全球有幾個研究小組正在開發人造子宮,由Alan Flake博士上司的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研究小組開發的“生物袋”系統(BioBag)是目前離人體實驗最近的一個。
9月14日,《自然》(Nature)雜志題為《人造子宮的人體試驗可能很快就會啟動》的文章裡提及CHOP的案例。CHOP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準許他們第一個人體臨床試驗,這也是FDA此次召開獨立顧問會議的原因。
“生物袋”是一個裝滿無菌液體的袋子,可以包裹住胎兒,并通過管道提供氧氣和營養。2017年,該系統使一隻羔羊存活了四周。之後,該研究小組在豬身上測試了他們的裝置,并将研究轉化為一家融資充足的初創公司,名為Vitara Biomedical,已融資超過一億美元。
CHOP研發的人造子宮“生物袋”使一隻早産羔羊存活了四周。圖檔來源:《自然》
動物實驗資料的局限
近日,Alan Flake博士承認“沒有完美的動物模型”。FDA獸醫醫務官員Annabelle Crusan表示,胎羊是進行新生兒研究最常用的動物,因為它們的體重和器官與人類胎兒大小相當。但羊和人類在成長速度上有所不同。靈長類胎兒的生長速度與人類胎兒最為相似,但胎兒很小,是以很難插入靜脈管與機器相連。
豬是另一種選擇,它們的大小與人類胎兒相似,但它們的血液流動方式不同。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的一個團隊在Mike Seed博士的帶領下,使用豬進行研究,但尚未成功使豬胎兒存活超過一天。Alan Flake博士說他的團隊已經嘗試了豬模型,但拒絕詳細說明實驗資料。
“我們應該如何在生長和營養方面複制人類子宮内環境?”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Christine Gleason問道,“我認為需要在動物研究中更多地了解我們可能忽略的東西。”與會成員也表示,根據目前的動物資料,這項技術還沒有做好人類實驗的準備。
“可能需要在更多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以確定該技術的安全性并填補空白。”Annabelle Crusan評論道。
此前已有專家表示,該裝置在人類身上的測試将會非常困難。首先,研究人員需要提前預測極度早産,并在一個非常短暫的視窗期從孕婦那裡獲得知情同意。其次,人造子宮對于嬰兒的長期發育有何影響尚不清楚。
“這不像我們通過對心髒病或癡呆症進行研究來延長老年人的生命那樣,”一家總部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精準醫療公司Astarte Medical的首席醫務官Bill Hay說道,“這是一個孩子生命的開始,所有人都希望這是漫長而健康的生命。”
體外胚胎發育的倫理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兒科學和生物醫學倫理學教授Mark Mercurio在FDA的會議上,提出在進行臨床試驗之前需要回答的各種倫理問題。他指出,早産存活資料在各個國家之間,甚至在美國不同的學術中心之間都存在差異。研究人員将不得不決定考慮使用哪些生存資料以找出哪些胎兒風險最高,進而決定該技術是否适用。
“找出目标人群至關重要,這不能僅僅基于孕周。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胎兒的生存。”Mark Mercurio說,“未來我們可能會被家長問到,能否為我的孩子使用這項技術?我們需要準備一個在倫理上可辯護的答案。”
Mark Mercurio教授呼籲舉行一次全國會議,專家們可以讨論人造子宮中所有固有的倫理問題——包括如何稱呼放置在這項技術内的患者,因為他們既不完全是胎兒(Fetus),也不完全是嬰兒(Baby)。
據了解,在美國的語境中,胎兒的定義是生育倫理讨論中的重要一環。以經常卷入美國兩黨政治的堕胎話題為例,反堕胎倡導者主張胎兒在受精時就是人,通過堕胎殺死無辜的人是不道德的。支援選擇權的堕胎權利辯護者則強調孕婦的身體自主權。即使一個胎兒在受精的那一刻就是一個人,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她決定她的身體内、身體上可以發生什麼的權利——意味着将胎兒從她的身體中移除是道德可接受的。
為了在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和胎兒的道德地位之間取得平衡,許多國家的堕胎立法使用胎兒的“生存能力”(胎兒有能力在子宮外存活,包括在醫療裝置的幫助下)作為衡量堕胎道德可接受性的一種标準。在許多允許堕胎的地方的法律下,當胎兒變得能夠獨立存活時,胎兒的生命權将超越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例如,英國的堕胎法僅在胎兒發育24周之前允許堕胎,這是目前一個胎兒可以在醫療裝置的幫助下存活的最早發育階段。若人造子宮出現,這一标準或将發生變化,将會引發更多倫理和法律的争論。
在上述FDA的會議中,早産母嬰的生活品質以及患者的選擇權是倫理讨論的中心議題。委員會成員一緻認為,最終目标不僅應該是生存,還應該是孩子最終的生活品質。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兒科教授Charleta Guillory指出,在黑人患者中早産嬰兒的比率很高,并呼籲在健康差異面前重視長期護理。委員會成員還建議研究人員監測幾種可能的不良事件,包括生長失敗、感染、母嬰死亡率。
Charleta Guillory還指出讓中立的第三方參與從患者那裡獲得同意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評估系統,讓患者能夠通過其參與決策。”患者-家庭代表Gianna McMillan談到她必須為孩子的惡性腦瘤選擇實驗性和标準治療時的經曆。她表示,提供容易了解的資訊、多次詢問的機會、第三方的接入和持續的情感支援都将至關重要。
“我不希望大家覺得,因為早産問題複雜,父母處于困境,他們就不能做出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Gianna McMillan說。
參考文獻:
1.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Announcement,https://www.fda.gov/advisory-committees/advisory-committee-calendar/pediatric-advisory-committee-meeting-announcement-09192023
2. Artificial wombs, after years in development, reach FDA review for human trials,https://www.statnews.com/2023/09/19/fda-studies-artificial-womb-technology/
3. Artificial womb sustains premature baby lambs for weeks,https://www.statnews.com/2017/04/25/mechanical-womb-premature-infant/
4. Artificial Wombs Will Change Abortion Rights Forever,https://www.wired.com/story/ectogenesis-reproductive-health-abo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