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知進退,為世所鄙”的張堯佐

作者:長弓攬明月

宋仁宗共有三位皇後,分别是先廢後複、英年早逝的郭皇後、曹彬的孫女曹皇後和死後被追封的張皇後。

公元1024年,崇儀副使郭允恭的次女郭氏與已故骁騎衛上将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同時入宮,仁宗見張氏美貌,便想立其為皇後,可劉太後卻喜歡郭氏,力主郭氏為皇後,張氏被封為才人。

公元1028年,張才人晉升為美人,五日後病逝。而郭皇後則在劉太後的支援下,恃寵而驕,妒忌跋扈,派人監視宋仁宗,不允許宋仁宗與其他妃嫔親近。

“不知進退,為世所鄙”的張堯佐

郭皇後

公元1033年,劉太後去世,宋仁宗立即疏遠郭皇後,專寵貌美可愛的尚充儀和楊美人,并追封已經死去五年的張美人為後,郭皇後醋意大發,多次登門,破口大罵。

這天,尚充儀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後的不是,恰逢郭皇後登門,二人再起争執,郭皇後舉手扇向尚充儀,宋仁宗連忙上前阻止,可郭皇後收勢不住,一巴掌打在了宋仁宗的脖子上,宋仁宗龍顔大怒,聲稱要廢黜郭皇後。

曾因郭皇後進讒言而被罷相的宰相呂夷簡聽說郭皇後誤打宋仁宗,心中竊喜,慫恿谏官進言,奏疏中說:“後立已有九年,尚無子,義當廢。”意思是說:郭氏被立為皇後已有九年,卻生不出兒子,理應被廢黜!

朝堂之上,呂夷簡認為郭皇後該廢,可右谏議大夫、禦史中丞孔道輔與谏官孫祖德、範仲淹等人極力勸阻,他們認為:“皇後不可廢,宜早息此議,不可使之外傳。”

公元1033年11月,宋仁宗頒布廢後诏書,诏書中說:“郭皇後以無子願入道觀,特封其為淨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别居長甯宮以養。” 孔道輔、孫祖德、範仲淹等人再次反對,結果俱被貶斥。

公元1034年8月,宋仁宗再次下诏,曆數郭淨妃的過錯,命其出居瑤華宮。同年9月,冊立曹彬的孫女曹氏為皇後。10月,賜郭淨妃法号:金庭教主、沖靜元師。

此後,宋仁宗曾密召郭淨妃回宮,郭淨妃說:“如果再次召見,必須由百官立班上冊才行。”可當時曹氏已被立為皇後,宋仁宗無法滿足她的要求。公元1035年,郭淨妃患病,宋仁宗派呂夷簡的好友閻文應帶禦醫前去診治,閻文應故意拖延,緻使郭淨妃暴死,年僅二十四歲。

“不知進退,為世所鄙”的張堯佐

溫成張皇後

公元1041年,進士張堯封之女張氏因姿色明豔,生性乖巧,多才多藝,聰明伶俐,被宋仁宗封為清河郡君,同年晉封為才人,後升為修媛,為宋仁宗陸續生下三女,分别是:鄧國公主、鎮國公主和唐國公主。

公元1043年,鎮國公主早夭,張修媛悲痛萬分,對宋仁宗說:“妾姿薄,不勝寵名,願為美人。”宋仁宗準奏,将其降為美人,可榮寵不衰。公元1048年,張美人被封為貴妃,距皇後僅一步之遙。

張貴妃的父親張堯封,曾任石州推官,早年病故,母親曹氏本想帶着女兒投奔張堯封的哥哥張堯佐,可張堯佐卻以路遠為由拒絕收留。曹氏無奈,隻好領着女兒進入齊國大長公主府以歌舞為生,張貴妃八歲時,被大齊國長公主送入宮中,由宮女賈氏撫養,後得寵于宋仁宗。

按理說,張貴妃對伯父張堯佐理應心懷不滿,可張貴妃卻對張堯佐的仕途格外關心,在宋仁宗面前屢次推薦張堯佐,這又是為什麼呢?

張堯佐,是張貴妃的伯父,進士出身,曆任憲州、筠州推官,掌管推勾獄訟之事。後改任大理寺丞、汜水知縣,又升為殿中丞、犀浦知縣,後升任開州知州,回京被授予判登聞鼓院。

如果按部就班,明政事、通刑律的張堯佐必會有一番成就,可恰恰是因為張貴妃的關系,使張堯佐走到了文武群臣的對立面,成為了依靠外戚身份步步登高的反面教材。

張堯佐回京之時,張貴妃還僅是修媛,為提升門第,擡高自己,她訴請宋仁宗,希望提升張堯佐出任開封府推官。谏官餘靖上疏說:“張堯佐不應提拔太快。”可宋仁宗不聽,将張堯佐升為三司戶部判官、天章閣待制、吏部流内铨、遷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加官為龍圖閣直學士,升給事中、端明殿學士,還任命其為三司使,掌全國錢谷出納、均衡财政收支。

“不知進退,為世所鄙”的張堯佐

包拯

谏官包拯、陳升之、吳奎等人上書說:“近年,地震頻發、黃河泛濫,都是小人當道所緻。張堯佐主持大計,諸路苦于索求無厭,緻使内帑受擾,法制凋敝。臣等認為,親昵之私,聖人雖不能免,但定能處理妥當。”宋仁宗準奏,改任張堯佐為戶部侍郎,可不久後,又任命其為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還賜其兩子進士出身。

包拯等人再次上書說:“陛下重用張堯佐,過錯不在陛下,而在女寵、寵臣和執政。陛下應大義決斷,立刻追奪張堯佐的官職。若萬不得已,宣徽、節度可二選其一,唯有如此,才合乎天意,順應人情。”可宋仁宗不準。

公元1049年,宋仁宗開科取士,京城中人,都認為今科狀元非鄂州士子馮京莫屬,因為此人曾在在鄉試、會試中兩奪頭名。張堯佐見獵心喜,遂将馮京請到家中,贈以金腰帶,并要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馮京,可馮京不願與張堯佐同流合污,“笑而不視,力辭。”

“不知進退,為世所鄙”的張堯佐

馮京

張堯佐惱羞成怒,發動部屬,聯絡考官,準備在殿試時讓馮京落榜。馮京預感危機将至,便将自己的名字前面兩點後移,馮京成了“馬涼”。發榜之日,張堯佐突然發現:人群中走出來的狀元不是别人,正是化名馬涼的馮京,這就是諺語“誤把馮京當馬涼”的出處。

鑒于民意洶洶和群臣反對,宋仁宗終于下诏,罷免張堯佐三司使之職,不久後,再以宣徽使出任河陽通判,後被召回京,改鎮天平軍,去世後被贈為太師。

公元1054年,張貴妃暴病身亡,時年三十一歲。宋仁宗悲痛不已,辍朝七日,準備以皇後之禮為張貴妃發喪。因曹皇後在位,群臣反對,宋仁宗一意孤行,宣布追封張貴妃為皇後,全谥為:溫成皇後。追贈溫成皇後的父親張堯封為清河郡王,母親曹氏為齊國夫人。張堯佐之子張山甫,後出任引進副使、樞密副都承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