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自8月31日起以絕食方式抗議尹錫悅政府的“暴政”,要求總統道歉、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海、改組内閣等。然而,尹錫悅政府不僅沒有回應李在明的訴求,反而在他絕食第19天時,準許了檢方對他的逮捕令。這一舉動引發了共同民主黨的強烈反彈,該黨于9月21日在國會通過了罷免國務總理韓德洙的議案,并宣布全面抵制國會常務委員會日程。此外,該黨的國會院内上司層也集體辭職,表示要與尹錫悅政府進行“生死之戰”。這無疑加劇了南韓政壇的緊張氣氛,也讓尹錫悅政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那麼,這次事件會不會引起新一輪的政治危機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李在明絕食事件的背景和影響

李在明是南韓最有影響力的在野黨上司人之一,也是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的候選人。他曾經擔任過城南市市長和京畿道知事,有着較高的群眾支援率。他此次發起絕食抗議,是為了表達對尹錫悅政府的不滿和不信任。他認為尹錫悅政府破壞了民生和民主,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缺乏應有的态度,内閣成員也存在嚴重的失職和腐敗問題。他希望通過絕食鬥争,喚起群眾的覺醒和團結,推動政府進行改革。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李在明絕食事件引起了南韓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讨論。一方面,有很多人支援李在明的行動,認為他是為了捍衛南韓的民主和主權,是一位有良知和勇氣的政治家。他們紛紛到李在明絕食現場或醫院探望他,為他送去鮮花和慰問品。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反對李在明的行動,認為他是為了逃避檢方對他涉嫌貪腐案件的調查,是一位不負責任和自私的政治家。他們指責李在明利用絕食作為政治工具,制造社會分裂和混亂。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無論如何,李在明絕食事件已經成為南韓政治舞台上的一顆定時炸彈。如果李在明因絕食而出現生命危險或被檢方逮捕,那麼共同民主黨和其支援者可能會采取更激烈的行動,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示威和沖突。如果尹錫悅政府對李在明的訴求繼續置之不理或采取強硬措施,那麼國會的運作和政府的施政可能會陷入癱瘓和僵局,導緻南韓的政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二、尹錫悅政府的處境和應對

尹錫悅是今年2月經過激烈競選而當選的南韓總統,他是繼文在寅之後的第二位進步派總統。他上任後,面臨着多重的内外挑戰,包括新冠疫情、經濟衰退、社會不公、北韓核問題、中美關系等。他曾經承諾要打造一個“溝通、團結、包容”的政府,但實際上卻遭到了很多的批評和反對。他的支援率也從最高的60%下降到了目前的40%左右。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尹錫悅政府對李在明絕食事件的态度十分強硬和冷漠。他本人沒有對李在明進行任何形式的慰問或回應,甚至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準許了對李在明的逮捕令。他的内閣成員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誠意或妥協,反而對李在明進行了嘲諷和攻擊。他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也沒有與在野黨進行任何有效的溝通或協商,反而與共同民主黨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尹錫悅政府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他認為李在明絕食事件是一種政治操作,是為了逃避司法審判和争取選民支援,不值得正視或妥協。二是他擔心如果對李在明讓步或示弱,會損害自己和執政黨的權威和形象,也會削弱自己推進政改和社改的決心和能力。三是他可能受到了檢方和保守派的影響或壓力,不敢或不願與李在明達成和解或妥協。

然而,尹錫悅政府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一是他可能會失去更多的群眾支援和信任,導緻自己和執政黨的支援率進一步下滑,甚至引發群眾的憤怒和不滿。二是他可能會加劇國會的分裂和僵局,導緻自己和執政黨無法順利地推進重要的法案和政策,也無法有效地應對國内外的各種挑戰和危機。三是他可能會激化社會的對立和沖突,導緻南韓社會出現更多的暴力和動蕩,甚至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三、南韓政治前景和展望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李在明絕食事件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目前看來,雙方都沒有表現出緩和或妥協的意願或迹象,反而都在采取更加強硬和激進的行動。這可能會導緻南韓政治陷入更深的泥潭,也可能會給南韓社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和危害。

南韓政治風波更新,絕食引發國會動蕩,尹錫悅政府能否渡過難關?

是以,我們認為,南韓政治需要盡快找到一個出路和解決方案。無論是尹錫悅政府還是李在明,都應該放下自己的利益和立場,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以民主和法治的原則為基礎,以對話和協商的方式為手段,尋求一個合理和可接受的妥協和共識。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南韓政治陷入更大的危機,也能讓南韓社會恢複和平和穩定。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充分借鑒參考了網絡上的資訊和意見,不喜勿噴。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獨到的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全文完,謝謝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