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前兩天,上海一所中學裡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體育課後,同學們紛紛回到教室喝水,然而沒過多久,大家居然不約而同地開始肚子疼。

學校趕緊把20多名身體不适的同學送往醫院,洗胃的洗胃,治療的治療。

有家長察覺到事情不同尋常,于是報了警。經過調查,發現有兩名女生趁着其他同學上體育課,偷偷傳回教室,把具有清潔漂白作用的液體,倒入了同學們的水杯裡。

就這樣,幾十名同學毫無防備地喝下了混有漂白劑的水,一些同學喝下的含量較多,甚至出現了器官衰竭的症狀。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微網誌@警民直通車-浦東

事件發生後,網上衆說紛纭。有人透露,兩名女生是閨蜜,其中還有一人是班長,也有人說,她們早就看班主任不順眼,甚至想要毒害班主任。還有一種可怕的說法,在女孩身上不僅搜出了剩餘的漂白劑,還發現了水果刀。

教室裡究竟發生了什麼,還要看警方的調查結果。但是事件背後所反應出的問題,卻已經引起了家長的警惕。

第二天一早,女孩的父母在班級群發消息,對受害學生和家長們表示道歉,承認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微信群聊

從群聊内容上可以看出,女孩的父母還算有擔當,肯認錯,也沒有甩鍋。

不過,這件事肯定不會因道歉而結束,無論是對兩名女孩的父母來說,還是對無數旁觀的父親母親來說,對教育的反思才剛剛開始。

01

13歲、無差别投毒,什麼心理?

無差别投毒的行為,首先反應出的是一種傷害他人的傾向,具有一定的反社會性,同時孩子的性格相對内向軟弱,是以才會采取偷偷投毒的方式。

而13歲,則是一個微妙的年齡,在法律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2020年12月,大陸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12周歲的孩子需承擔刑事責任,但卻有着十分苛刻的條件。

“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緻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殘忍手段緻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起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兩名女孩把漂白劑倒入他人的水杯中,顯然不符合這一标準,最多算“投放危險物質罪”,而這類犯罪的追責年齡是多少呢?好巧不巧,14歲。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央視時政

女孩把漂白劑帶到學校,在教室沒人的時候投毒,有同伴作為“掩護”,還在投毒之後傳回操場上體育課,如果不是因為同學們集體出現身體不适,她們甚至都不會被發現。

如此周密的做法,很難說她們完全不了解這樣做的後果。亦或者,她們可能根本就知道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刑事責任,是以才這麼為所欲為。

學者研究表明,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作案,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

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惡性犯罪,每年都會出現幾起,比如屢屢發生的校園欺淩,以及前幾年在大連發生的,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的案件。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制約,導緻一些孩子沒有敬畏心,不斷探底法律邊緣,覺得隻要有法律的保護,殺人放火都沒關系。

但他們所不了解的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做出這樣的事,身邊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都會知曉,甚至陌生人都會有所了解,他們以後又要如何在社會立足?

就算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這樣的行為也是既害人、又害己。

02

網際網路發瘋文學,颠覆孩子的價值觀

最近,有句話在網上很火:“放下個人素質,享受缺德人生,拒絕精神内耗,有事直接發瘋。”

還有人說:“格局要打開,能怪别人的事情,盡量不要怪自己。”

對于精神狀态還算正常的成年人來說,“發瘋”無非就是和朋友抱怨抱怨,和經常找茬的同僚吵一架,上班遲到早退一會兒,或者趁着假期出去瘋玩幾天。

然而,對于孩子來說,“發瘋”可能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瘋。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電視劇《隐秘的角落》

據統計,中國未成年網民數量達1.69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7%。令人擔憂的是,高達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過暴力、吸毒等違法資訊。

前幾年,就有一名15歲的男孩沉迷網絡暴力遊戲,卻忽視了網絡和現實的差異性,為了在現實中體驗遊戲世界的刺激和快感,殘忍殺害了女鄰居。

孩子的心智不夠成熟,不了解網際網路用語背後特殊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很容易把網上的段子奉為圭杳,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

比起自我反思,他們更願意責怪他人;比起冷靜思考,他們更喜歡對外發洩;比起各退一步,他們更容易選擇傷害他人。

網際網路發瘋文學對傳統價值觀的颠覆,最終也将颠覆孩子與世界的相處方式。

03

扭曲的是非觀念,養成病态的孩子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訊,在擁擠的火車硬座車廂,有一位四五歲的小男孩不停地用腳踢對面女乘客的裙子,還在過道裡撒尿。

女乘客無可奈何地提醒男孩的母親,沒想到母親不但不管教孩子,還對其他乘客撒潑,甚至向女乘客叫嚣:“你把衣服脫下來我跟你說。”

直到身邊圍上來的人越來越多,還有男性乘客幫忙說話,這位母親才漸漸消停了下來。

很顯然,她之是以會欺負女乘客,就是仗着對面的女孩年齡不大,看起來柔柔弱弱沒什麼攻擊性,認為對方是軟柿子好捏。一旦她面對的是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立刻就會收起嚣張的氣焰。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短視訊截圖

這樣的父母從來不分是非對錯,而是對外無差别攻擊、對内無條件包庇,見人下菜碟,還要幫犯錯的孩子找理由:“他隻是個孩子,還不懂事。”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如果自己不開心,就要像父母那樣“發瘋”,如果自己不舒服,就要讓所有人都不舒服。

這與前些年飽受诟病的“精緻利益主義者”不同,因為這樣的孩子既不精緻,也沒利己。

他們隻想随心所欲地去做當下最想做的事,絲毫不顧忌後果和責任。

13歲女孩給​全班同學投毒,扭曲的是非觀養成病态的孩子

圖檔來源:電視劇《漫長的季節》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為人父母,就是不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因為是父母,是以不能為所欲為地“發瘋”;因為是父母,是以要時刻注意對孩子的影響;因為是父母,是以要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也是父母得以陪伴孩子成長的一份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