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作者:壹讀

時隔4年再度回歸,《歌手2024》一播出就打出了“全程直播無修音”的大動作。

但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兩位外國選手牢牢占據前兩名位置,國内選手似乎隻有那英在挑大梁。還有網友調侃,最後一名競争反而更激烈。

一時間,《歌手2024》更新為“華語樂壇保衛戰”,不少具有實力的歌手“挺身而出”,表達了參與的意願。

節目組透露,節目籌備前期邀約歌手時,曾被多位歌手婉拒。因為直播無修音的形式,會毫無保留地展示出歌手的現場演唱實力。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歌手2024》首期排名第一的美國女歌手香缇·莫 (Chanté Moore)|綜藝節目《歌手2024》截圖

近年來,音樂節目修音、墊音現象頻現,無論是觀衆還是歌手似乎已經漸漸習慣了後期處理過的聲音。

什麼是修音?為什麼音樂節目要修音?直播唱live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修音究竟修什麼

修音,是指調音師将“幹聲”導入電腦裝置裡,并進行修善與調校,以達到預期效果。在音樂制作中,“幹聲”指未經加工、伴奏合成的人聲。

修音主要修兩部分,修音準和修節奏,即調整聲音中跑調、節奏不對的部分,保證人聲始終在正确的聲調、節奏上。

不過,對音準的修正并非萬能。

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秦懿在人民音樂評論文章《修音技術大行其道,是福還是禍? ——觀近十年中國音樂競技節目有感》中表示,修正音準時,如果偏差超過二度,容易出現明顯的“電音”,即人聲音色産生變形。這種畸變導緻的失真會讓觀衆明顯聽到一些突兀的、與歌手音色不符的聲音,破壞歌曲的整體氛圍。

實際上,人們挂在嘴邊的修音,不僅僅是修音,還包括了“後期”或叫“混音”内容,即以下幾個次元的效果處理:

  • 音色調整:改變聲音的頻率特性,以增強或減弱特定頻率範圍,使聲音更清晰或更溫暖。
  • 動态調整:調節聲音的音量範圍,壓縮或擴充動态範圍,以確定聲音在不同的音量下都能清晰地聽到。
  • 混響:添加空間感和深度,使聲音更自然和豐富,模仿不同環境的聲學效果。
  • 延時:在聲音中加入時間延遲效果,創造回聲或擴充聲音的空間感。

從流程上看,一般是先修音,再混音。如果是團體表演或者樂隊表演,每個人聲和每個樂器分别錄制單獨的音軌,會對每個音軌分别調整,再進行整體的音軌平衡、混音處理等。

從歌曲類型上,不同類型的歌曲有不同的後期制作方法。比如民歌類音樂在人聲上會處理得更圓潤和飽滿,并在人聲和音樂的音量比例上将人聲稍微突出一些。而流行類音樂,其人聲和音樂的音量比例往往會保持均衡,甚至音樂可能會稍大一點,而人聲則會較多保持歌手的演唱個性。

近年來,大量音樂節目出現,促進了音樂後期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江湖上甚至有“百萬調音師”的傳聞,把調音形容成神乎其技的過程——“無論前期唱成什麼樣,調音後人人都是百靈鳥”。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想象中的“百萬調音師”|圖源:《LOL ComediHa!》視訊截圖

實際上,調音師并沒有這麼強的挽救能力,不可能取代歌手的真實演唱實力。但調音确實普遍存在于現在的音樂綜藝等相關節目中。

為什麼音樂節目要修音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同一個音樂節目,現場聽和電視機前聽有明顯的差別。

這主要是因為聲音收集和傳遞的方式不同。現場觀衆聽到的聲音,是先通過話筒采集,再通過現場的音響裝置傳播的。

而電視節目的聲音,采用内錄傳播給電視、手機等裝置的觀衆。内錄,即分軌錄制,通過伴奏軌、人聲軌,還有其他可能出現的樂器軌進行分别錄制,再在背景對所有音頻進行融合。這個過程中,為了使各部分比例更均衡,達到高品質的音樂效果呈現,必然經過混音處理過程。

如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音樂科技學院院長、《跨界歌王》《聲入人心》等音樂綜藝混音師王磊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聲入人心》每一首歌都有七八十軌,平均一首歌混音整體在8小時左右,而一般錄音室唱片一首歌混音是10小時,是以這個節目基本達到了錄音室的高标準。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聲入人心節目舞台|《聲入人心》截圖

在這個過程中,也經常出現為了還原現場效果而對聲音進行處理的情況。

音樂節目現場,往往會設定多個音響裝置,使得聲音更具立體感。再加上現場氛圍感的加持,觀衆會感受到這是一場視覺、聽覺等多感官一體的盛宴,進而忽略一些小的瑕疵。而剪輯而成的電視節目,不僅需要通過後期處理以還原現場效果,還需要處理因失去現場氛圍感遮蓋而暴露出的瑕疵。

另外,音樂節目産業鍊日趨完善,對音樂節目内容的聲音标準也越來越高。

一方面,由于網際網路的超強記憶,參與節目的音樂人出于愛惜羽毛,不願意冒風險試錯。

歌手趙磊在接受南都娛樂采訪時表示,一次舞台呈現的效果有多好,主要取決于當天的嗓音狀态。歌手徐子未也表示,歌手的壓力來源于,一次全開麥、不修音的錄制會成為始終伴随其演藝生涯的一個作品,被觀衆翻來覆去地品味、鑒賞,這意味着“如果你有任何不好的表現,都會被大家反複地拿出來聽”。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歌手徐子未live|圖源:綜藝《百分百歌手》截圖

由于現場環境、裝置及音樂人當天身體情況等錯綜複雜情況影響,歌手可能會在音樂節目現場出現特殊情況。但網際網路的“超強記憶”,不管多久以前的節目表現都可能在之後某一天被翻出來,歌手們往往不願意冒這個險。

新京報曾援引專業人士阿傑(化名)的觀點,很多歌手在舞台上代表的并不隻是個人,背後還有所屬公司、粉絲經濟等各種利益鍊條,忌諱出現任何嚴重的技術性問題,“一旦突然跑調、破音或者搶拍,外界便會質疑他賺錢容易……但實際上這些歌手是有實力的。是以通過修音給他們加個兩三分,我覺得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綜藝節目需要滿足市場需求才能找到贊助商。據藝恩資料統計,2024年4月播放量指數TOP10的綜藝節目中,作為音樂節目的《乘風2024》贊助品牌數量僅次于《種地吧第二季》位居第二,共獲8個品牌贊助,出現26種軟廣類型。

《歌手》無修音直播,誰“慌了”?

2024年4月播放量指數TOP10綜藝贊助情況|圖源:參考文獻 [14]

大量的品牌贊助和軟廣植入,對節目呈現品質當然也有較高要求。修音等後期處理不僅能提升節目整體“賣相”,還友善延伸其他相關音頻産品上架音樂APP進一步傳播,實作利潤的最大化。

我們為什麼需要直播live?

那音樂節目的直播live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後期修音雖然提升了節目品質,但也給觀衆帶來一種“全娛樂圈不走音”的錯覺。對歌手來說,普遍的音樂後期讓他們不需要花更多時間磨煉技術和音樂效果,或者被整體環境裹挾無法獲得更多時間打磨音樂。

王磊就曾回憶道,當年一首歌可能錄兩三天,現在兩三個小時錄完一首,靠後期修。

尤其對于競賽類音樂綜藝而言,備受吐槽的“唱好唱壞一律修平”的修音方式會使真正的好聲音被淹沒。直播live不僅能激勵歌手磨煉自己,更是保持公平性的重要方式。

而且,修音也有其技術局限。

河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學者鄧博在《音準修正技術在現場音樂演出中的應用》一文中表示,對歌手唱功的評判有一些标準可循,如音準、節奏、氣息、音色、咬字與情感等,前幾項的标準在業内有基本共識,但後兩項的評價可能就因人而異。秦懿也認為,修音技術恰恰對吐字、情緒和音色等高階的審美要素很難進行精确處理,是以,想要通過修音技術打造出具有較高審美的音樂仍有一定難度。

更重要的是,直播live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場生命力。

如樂評人耳帝所說,無論何時,真實的感染力、生命力、生動性都會比完美卻虛假的精修設計更有吸引力,僵化而永不出錯的完美是乏味的,是壓抑人性的。

倫敦大學學者John A. Sloboda等人在《Music And Emotion: Theory and Research》一書中也指出,觀衆對音樂中真實情感的敏感度較高,更容易被自然且有瑕疵的表演打動。

也就是說,因情緒激動導緻的哽咽等臨場失誤,以及歌手根據現場轉台的臨場發揮,更有助于豐富歌曲情緒,讓觀衆感受到音樂中的真實情感,進而産生共情。與之相反,如果通過修音批量修掉瑕疵反而會削弱真實情感的表達。

當然,直播live不等于完全沒有後期。

直播(live)是指廣播電視節目的後期合成、播出同時進行的播出方式。盡管采取直播live形式的音樂節目受内錄的錄制方式限制,仍然需要進行部分聲音的後期處理,但從整體上看,直播live已經盡可能還原了現場的真實感。

5月15日,《歌手2024》第一期節目在微網誌開分9.4分,該節目也成為曆年來微網誌開分最高的音樂綜藝,進一步證明了觀衆們對“真實”的珍視。

參考文獻

[1] 駱春青.淺談電視文藝節目的音樂錄音與後期制作[J].現代電視技術,2021,(05):74-77.

[2] 遊君屹《數字音樂制作:從入門到精通》,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版,第158頁。

[3] 黃彥鈞.音樂類節目後期制作的思路及經驗[J].視聽,2022,(05):182-184.

[4] 綜藝、選秀和直播的歌聲,還能信嗎?丨揭秘修音https://mp.weixin.qq.com/s/ArQK3QEPSYjkWdFMQi0KJA

[5] 楊應天.音樂綜藝節目修音利弊談[J].視聽界,2015,(01):104-105.

[6] 耳帝,電視音樂節目該不該“修音”?https://mp.weixin.qq.com/s/sqOiv300cOF2whE-0eLOLA

[7] 鄧博.音準修正技術在現場音樂演出中的應用[J].大舞台,2014,(06):127-128.

[8] 南都娛樂,綜藝、選秀和直播的歌聲,還能信嗎?丨揭秘修音。https://mp.weixin.qq.com/s/ArQK3QEPSYjkWdFMQi0KJA

[9] 南都娛樂,一檔全開麥、不修音、一次過的音綜,能“拯救内娛”嗎?https://mp.weixin.qq.com/s/p13YxV_LB1-7UUhFK4vwBw

[10] Sloboda, John A, and Susan A O’neill, 'Emotions In Everyday Listening To Music', Music And Emo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NY, 2001; online edn, Oxford Academic, 31 Oct. 2023)

[11] Jacqueline Rifkin, &Katherine Du.The allure of the ad-lib: New research identifies why people prefer spontaneity in entertainment. 2023,(06).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allure-of-the-ad-lib-new-research-identifies-why-people-prefer-spontaneity-in-entertainment-203487

[12] 人民音樂,秦懿 | 修音技術大行其道,是福還是禍? ——觀近十年中國音樂競技節目有感。https://mp.weixin.qq.com/s/c-Vl-C6xtng37xZj5oBbWA

[13] 娛理,“百萬修音師”答疑解惑:音綜裡的電音、假唱……到底是怎麼回事?https://mp.weixin.qq.com/s/2lafBLG91YekLF6ENQ3xTw

[14] 藝恩資料,2024年4月文娛行業市場觀察https://mp.weixin.qq.com/s/jMbGWvanBSOxN7PeLsAyjg

作者:章南編輯:田納西值班編輯: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