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0人死亡,數萬人失蹤!利比亞水災為何如此嚴重?

作者:精玲說

據中新社報道,飓風“丹尼爾”10日襲擊北非國家利比亞東部,造成嚴重洪澇災害。官員表示,東部城市德爾納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5300人。紅十字會警告稱,利比亞東部特大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數預計将大幅上升,至少仍有1萬人失蹤。

據報道,洪水沖垮了利比亞東部的兩座水壩,造成嚴重災難,迫使許多社群的居民落入大海。分析人士認為,大壩潰決隻是這場自然災害的導火索。政治分裂、經濟不穩定、環境惡化和基礎設施破舊等因素共同造成了這場災難。

5000人死亡,數萬人失蹤!利比亞水災為何如此嚴重?

▲洪水沖垮黎巴嫩東部兩座水壩,造成嚴重災害

當地官員:

四分之一的城市被毀

遇難者屍體随處可見

利比亞官員12日表示,洪水導緻利比亞沿海城市德爾納附近兩座大壩潰決,摧毀了該市大部分地區,甚至将整個社群沖入大海。 “毫不誇張地說,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已經消失,許多建築物已經倒塌,”官員的希赫姆·阿布·奇基瓦特在利比亞東部表示。

5000人死亡,數萬人失蹤!利比亞水災為何如此嚴重?

▲德爾納洪水前後的衛星對比圖像

希赫姆說,這座城市裡堆滿了遇難者的遺體。 “海裡和建築物下面都有屍體。”當地居民桑多斯·舒瓦伊蔔(Sandos Shuwaib)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當時他在家中,突然被洪水沖走。 ,“我旁邊有屍體,我上面有屍體,我下面也有屍體。”桑多斯最終被沖入淺水中并被送往醫院。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的家人失蹤了。”

39 歲的當地居民穆斯塔法·薩勒姆 (Mustafa Salem) 說,他一下子失去了 30 名親人。 “當時大多數人都在睡覺,每個人都沒有準備。”另一位居民拉賈·薩西回憶說,我以為隻是一場大雨,結果半夜聽到了爆炸聲。後來我才知道,大壩決堤了。 “整個家庭中,隻有我、我的妻子和我最小的女兒幸存下來。其他人都死了。”

世界衛生組織駐利比亞記者拉米·埃爾沙比表示,一場“深不可測的災難”正在德爾納上演。救援人員卡西姆·卡塔尼透露,由于道路受損嚴重,外部救援人員很難到達德爾納。德爾納現在沒有幹淨的飲用水,醫療用品也非常匮乏。 “當地唯一的醫院已經無法接收病人,因為已經有700多具遇難者屍體等待處理,而且醫院規模不夠,無法接收更多病人。”

美國-利比亞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切尼布表示,他過去經常前往德爾納,“那裡的情況被嚴重誇大了。唯一仍在營運的醫院是一棟五房間的出租别墅。””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天災”還是“人禍”?

分析人士認為,大壩潰決隻是這場自然災害的導火索。政治分裂、經濟不穩定、環境惡化和基礎設施破舊等因素共同造成了這場災難。

從地理位置上看,德爾納位于地中海沿岸。據聯合國稱,全球變暖導緻地中海擴張,導緻海平面上升,侵蝕沿海地區并引發周邊地區洪水。其中,利比亞低窪沿海地區面臨的風險尤其嚴重。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地中海每年平均經曆 1-2 次類似飓風。随着氣候變暖,更熱的空氣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飓風帶來更多的降雨。另外,夏季過後,土地幹涸,無法吸收太多水分,這也是德爾納災情嚴重的原因之一。

5000人死亡,數萬人失蹤!利比亞水災為何如此嚴重?

▲ 利比亞德爾納,洪水過後全國一片狼藉。圖檔來自視覺中國

據報道,就在利比亞發生洪災的前幾天,另一個北非國家摩洛哥也發生了嚴重地震。不過,研究利比亞政治的薩德克研究所所長阿納斯·埃爾·戈馬蒂指出,這兩場災難不能互相比較。 “地震難以預測,利比亞的洪水災害也是可以預見的。但當局沒有監測事态發展,也沒有向居民發出警告。”

媒體2022年10月報道稱,利比亞将在當年12月底前完成該國各個主權職位候選人的提名,以組建統一政府,結束該國東西方政府之間的對抗。 。但事實上,利比亞目前仍處于兩國政府共存的局面。

據報道,利比亞位于北非,瀕臨地中海。自2011年卡紮菲政權被推翻以來,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陷入了動蕩,東西方兩國政府一度發生沖突。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及其配套武裝力量控制着西部地區的部分地區,而利比亞國民大會黨則與“國民軍”結盟,主要控制着東部和中部地區。遭受洪水侵襲的德爾納則在後者的控制之下。

從基礎設施來看,德爾納市的基礎設施非常陳舊,狀況較差。德爾納副市長曼德諾表示,該市的大壩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修複,該市的其他基礎設施無法抵禦洪水。 “兩座垮塌的大壩自2002年以來就沒有維護過,而且規模并不大,其中一座大壩隻有70米長。”利比亞水文學家阿索爾去年指出,頻繁的洪水給德爾納帶來了負面影響。由于威脅嚴重,他要求立即采取措施維護大壩。

據報道,災後該國西部政府向德爾納伸出援助之手,派出一架飛機運載14噸物資前往災區,其中包括藥品、裹屍袋和87名醫護人員。不過,切尼布指出,利比亞長期存在的東西分裂導緻雙方之間存在巨大分歧和怨恨,這也對後續救援工作産生重大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李金瑞

編輯 張莉 主編 關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