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心中的老師

作者:來自大地的報告

教師,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是以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号給予人民教師。在蘇北農村,有許多家庭将教師與“天、地、國、親”排列在一起供奉。

我心中的老師

打開記憶的閘門,許多往事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眼前一一放映,在許許多多往事中,我最難忘的是曾經教育過我們的老師。在上學時期,先後有幾十位老師為我們上過課,他們的恩德永遠銘記于心,然而難以一一表述,經過深思熟慮,毅然選擇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師予以追憶。

啟蒙老師孫秉仁

我心中的老師

8歲那年9 月1日早晨,我穿了一身新衣服,背着一隻空書包,跟着三姐去上學。學校離家很遠,我是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第一次去學校,一路上走走停停,很不容易才跨進學校的大門。

這所學校是我們村唯一的初級國小,叫做坎南國小。學校是由一座寺廟改建的,東廂房是老師的辦公室、夥房及宿舍,西廂房住着廟裡的方丈和幾個和尚。跟着三姐來到老師辦公室報名,隻見老師頭發已經花白,臉上布滿了皺紋,頭戴一頂禮帽,身穿一件長袍。老師姓孫,叫做孫秉仁。後來聽說他家住本鄉新龍村,曾經當過私塾老師。再後來,我将孫老師與魯迅先生的畫像劃上了等号。

我心中的老師

大雄寶殿裡的菩薩全部被清除,整整齊齊的擺放着四行學桌,每行10張。每行一個年級,最多20個學生,全校4個年級的學生擠在一起,後來才知道這叫做“複式”班。一年級新生坐在最南邊一排,靠近窗戶陽光充裕。然後按年級依次類推。西邊牆上挂着一塊木頭黑闆,黑闆前放着一個講台。一陣鈴聲響起,老師走進了教室。“同學們好”!“老師好”!老師揮了揮手,示意讓大家坐下。他說了幾句客套話,算是開學典禮。然後走到新生桌子前面,讓我們打開國文課本掀起封面,第一課的題目是《開學了》。我似懂非懂,兩眼盯着老師,聚精會神聽講。大概講了十幾分鐘,老師布置完作業,又走到了二年級一排前面。就這樣,一堂課下來四個年級的課輪流講完,有些分心的同學能夠“分享”其他班級的課文内容。進入教學正常程式後,每堂課老師隻講兩個年級的課,其餘兩個年級做作業,輪流運轉,辛苦了老師,友善了學生。老師上課時得不到休息,下課後又要批改作業,有時顧不上吃飯,常常睡不着安逸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孫秉仁老師整整教了我四年,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成績優異的“三好學生”,并連續四年擔任“班長”。孫老師為了學生忘我工作的品德有口皆碑,全村流傳着這樣一段順口溜:“校長兼職工,上課代敲鐘;飯菜自己弄,睡在廟堂中”。

我心中的老師

客籍校長柏友方

我心中的老師

五年級秋學期,我轉入殷南國小讀書。這所學校是由沈竈地區遠近聞名的龍王廟改建的,位于九龍村7組與雙龍村3組之間。這是沈竈鄉的一所定點完小,承擔着九龍、雙龍、宏大、湯名、竹園等6個村兒童國小就讀的重任。殷南國小與坎南國小相同的是一至四年級都在一個教室,五、六年級各占一個教室。我們五年級教室門前有一棵古老的白果樹,樹身得四個人合抱,樹高五丈有餘。過去時常有人前來燒香拜佛,後來家長将孩子送到這塊風水寶地讀書,都指望将來能夠成才。孩子成才不靠菩薩保佑,靠自己刻苦鑽研,靠家長引導和督促,更靠老師的辛勤教育,教育方法和管理水準則是重中之重。

我心中的老師

給我們上第一節課是一位中年教師,他自我介紹說:“我叫柏友方”。“哇”!教室裡突然響起一片尖叫聲。同學們不認識這位老師,但是知道柏友方是校長。很快,教室裡鴉雀無聲,專心緻志聽講。當老師提問題讓同學們回答的時候,我急于表現自己,并高高的舉起手來,可是老師卻叫了另外一個同學來回答了。我心想你還不知道我初國小習成績一直很好吧,等到他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又趕緊舉起手來。這次老師終于看到了,并讓我來回答。我得意的把答案完完整整的回答了出來,等着接受表揚。可是,我想錯了。老師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嗯,好。”這給了我很大的打擊。

過了幾天,舉行第一次數學考試,我考了滿分,名列全班第一。拿到試卷,我高興的不得了,在同學們面前十分得意。上課了,老師說要講評試卷,我心想,老師肯定誇獎一下我吧。可是卻聽到老師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再一次感覺到了老師的冷漠與偏心。從那以後,我都不怎麼喜歡他了。

又過了幾天,我受涼感冒了。下課後,老師把我帶進宿舍,掏出兩片藥,倒了半杯熱水。接着,在一個練習本上寫下了一段話:“對不起,有的時候老師故意不去表揚你,是因為你太容易驕傲了,我不希望你是以而退步。”看到這段話,我突然感覺到了老師對我特别關心。從此,“謙虛”成了我的座右銘。直到現在,老師當年的教導聲仍在耳邊回響。

柏友方是一名客籍知識分子,他老家在揚州市江都縣城。1952年,他響應國家号召,毅然抛棄城市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帶着妻子和8歲兒子、3歲女兒舉家來沿海地區支教,被配置設定到沈竈鄉殷南國小任校長,從此以校為家,一直幹到離休。值得自豪的是,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都當教師,成為名符其實教育世家。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桃李滿天下。

我心中的老師

海門大哥吳松林

我心中的老師

又是一個秋天,我走進了沈竈初級中學的大門。當時沈竈國中有200多名學生,20多名教師。8位老師分别教我們班的政治、國文、數學、實體、化學、地理、曆史。其中一位二十歲剛出頭、帶有海門口音的青年教師格外引人注目。他身材不高,四肢肌肉特色健壯;他皮膚不白,卻有光澤;上課時他嗓門不大,課堂上卻沒有半點嘈雜聲。他叫吳松林,是我們的實體老師。

吳松林老師家住本縣南陽鄉城豐村,祖籍屬海門縣。解放前,他爺爺從海門遷居大豐,一家人仍然習慣講“啟海話”。1960年,吳松林畢業于江蘇省教育學院,由于學習成績突出,被留校任教。吳松林兄弟姐妹8個,母親40歲那年不幸病逝。他是長子,義不容辭的幫助父親挑起家庭的重擔,第二年他要求回到大豐,被安排在沈竈國中任教。

我心中的老師

起初,同學們對吳老師并不是那麼十分關注。當看到吳老師在黑闆上寫的粉筆字猶如龍飛鳳舞,又十分剛勁有力時,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吳老師用粉筆在黑闆上畫的圓形,總是一氣呵成,與用儀器畫的一模一樣,實在令人刮目相看。有人誇吳松林老師多才多藝,還有人稱他是全能冠軍。除了教實體,他還教代數、幾何。同時,音樂、美術樣樣精通。尤其是體育運動: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遠、長跑,無所不能。令沈竈人震驚的是,在一次全鎮民兵大比武活動中,吳松林參加投擲手榴彈時,竟然将一顆手榴彈從學校操場北端投擲到操場南端外的荒地上,73.6米,超過其他選手20多米,同時打破了全縣擲彈紀錄!

吳松林老師還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在課堂上,他一絲不苟,認真嚴肅。下課後,尤其是節假日,他和同學們談笑風生,到了我們國中畢業前,他居然和我們幾個玩得好的男生稱兄道弟,由于他是海門人的後代,我們親切的喊他“海門大哥”。他手一攤,“什麼海門海門的,叫大哥就是了!”

吳松林老師更是一個追求卓越、勇于擔當的人。國中畢業後,不斷聽到吳老師成長進步的好消息: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被提拔為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成為校委會上司班子成員,學校革委會主任。1978年,吳松林被調到小海中學擔任副校長。1981年,吳松林又被調到西團中學擔任校長。每換一個崗位,每到一所學校,吳松林總是團結帶領大家勤奮努力,創造佳績。1990年,吳松林作為大豐教育系統的唯一代表去北京參加全國實體自制教具表彰大會,并受到表彰。同時,他應邀參加北京亞運會開幕式,這是黨和人民給予他的榮耀,也是他持之以恒奮鬥的結果。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曾經就讀的兩所國小由于生源減少被撤并,啟蒙老師、客籍校長和海門大哥三位恩師,以及曾經教育過我的大多數老師相繼去世,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作者江蘇鹽城陳萬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