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主旋律反主旋律,李安為什麼如此大膽?

作者:懶惰的小小甘

李安,這位著名導演的電影創作一直備受關注。然而,并非所有他的作品都能被譽為佳片。回顧他的職業生涯,除了那些備受推崇的作品如《卧虎藏龍》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也曾失手。今天,我們将聚焦于他的一部備受争議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探究其中引發的巨大争議背後的原因。

這部電影以主旋律的方式開篇,似乎在歌頌英雄主義。然而,随着劇情的深入,我們會發現李安的真正意圖,他試圖解構英雄、國家和人性的概念。他的手法并不像某些導演那樣激進,但卻運用了後現代主義的技巧,将故事分解成碎片,逐一審視,最終在觀衆面前展現出答案。

用主旋律反主旋律,李安為什麼如此大膽?

比利·林恩因為被視為英雄而感到束手束腳,他的英雄稱号似乎隻是國家的宣傳工具,商業利益的手段。人們追捧他的英勇事迹,但卻不關心他的現實問題。比利最終意識到這一點,選擇重返戰場,因為他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通過吹噓而來的,而是通過行動和責任感來塑造的。

為了更具體地解構英雄主題,李安采用了戲中戲的手法。電影中,B班想要将他們的故事拍成電影,但卻面臨重重困難和利益的利用。這個内嵌的模式增加了影片的諷刺和思考深度。雖然看似是拍電影,但電影中的現實情況經常上演,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

用主旋律反主旋律,李安為什麼如此大膽?

盡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有其争議之處,比如故事過長和技術炫耀稍顯多餘,但李安的大膽嘗試和創新精神仍然值得贊賞。作為一名備受尊敬的導演,李安并沒有滿足于過去的成就,而是勇于走出舒适區,始終對電影充滿熱情和恐懼,這使他一直保持在創新的前沿。

用主旋律反主旋律,李安為什麼如此大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