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崇祯繼位之後,假如閹黨依舊存在,那麼大明或許會延長十數年,或許會縮短十數年,但終歸無法逃離滅亡的命運。

魏忠賢是明末最大奸宦,沒有之一,他的身上罪行累累,雙手沾滿了鮮血,如此惡人實在是該殺。崇祯懲治閹黨本就是理所應當,最後魏忠賢自缢而我,也算是罪有應得。

那麼魏忠賢究竟做了哪些惡行?他的身上有沒有可取之處?我們就此分析一二。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荼毒後宮

在明代,想要在實作自身價值,或者說實作抱負,當官是最好的選擇。隻要考試成績好,考中個進士,成為庶吉士,那麼前途就會無限光明,封侯拜相也指日可待。但像魏忠賢這種街頭混混,大字不識一籮筐,他沒有這個能力參加科考,是以魏忠賢一狠心,一蹬腿,去了根,去做了宦官。

官宦不用考試,而且混得好也能位極人臣。魏忠賢經介紹僥幸入宮,之後結識了魏朝、王安等人,一衆宦官對魏忠賢也不錯。但魏忠賢知恩不報,反而驅逐了魏朝、坑死了王安,和客氏聯合之後,魏忠賢的權勢一發不可收拾。

客氏原本是朱由校乳母,由于年幼的照顧,朱由校對客氏極為信任。等朱由校長大成人,雙方關系暧昧,仗着朱由校的寵信,客氏在後宮可謂獨霸天下,和魏忠賢聯合起來胡作非為。

史料記載:

“裕妃張氏有娠,客氏谮殺之。又革成妃李氏封。皇後張氏娠,客氏以計堕其胎,帝由此乏嗣。”

一般來講,後宮的鬥争都是十分血腥、暴虐,很多時候,這些女人鬥起來比男人狠毒萬分,但荼毒妃嫔子嗣的還相對少見。客氏為了防止皇帝的妃嫔懷孕,運用各種手段殘害對方,比如暗殺,比如堕胎、投毒。

裕妃張氏就被客氏暗殺,張皇後有了身孕,客氏就安排人故意令其堕胎,于是不管朱由校如何努力,他就是沒有兒子。這些都是魏忠賢、客氏一起圖謀操作的,可謂是令人發指。皇帝的兒子就是國本,就是下一任皇帝,魏忠賢、客氏就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殘殺無辜,如果朱由校沒有選好繼承人,那麼天下大亂或在旦夕之間。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欺擾百姓

很多人說魏忠賢虐殺的人隻是官員,為了鏟除異己,他的确殺了很多官員,但魏忠賢同樣冤殺了很多百姓。換言之,隻要對魏公公有意見,或者說了魏公公幾句壞話,被東廠得知,那麼八成難逃一死。

“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辄被擒僇,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

朝廷鬥争再激烈,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系,魏忠賢虐待百姓,這就上升到了全民公敵的水準。是以對于大明王朝,對于皇帝,對于大明百姓,魏忠賢就是那個緻人死地的癌細胞,幾乎沒有絲毫可圈可點之處。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威脅皇帝

在明熹宗朱由校去世前後,魏忠賢還和客氏幹了一件更為出格的事。作為權傾朝野的頂級宦官,魏忠賢當然希望他的權勢能永遠延續下去,魏忠賢本人當然無法做皇帝,這一點他應該很清楚,是以他想偷梁換柱,搞出一個不知明的嬰兒,并充當朱由校的兒子。

不知道客氏在哪裡找了個孕婦,就安排入宮,并威脅張皇後,要求立這個孕婦肚裡的孩子為皇帝。魏忠賢如此胡來,他置大明宗廟社稷于何地?難道魏忠賢真正考慮過大明的将來嗎?

在最危急的時刻,張皇後站了出來,這位魏忠賢在後宮唯一畏懼的女人,及時勸阻了熹宗皇帝,才順利傳位給朱由檢。如果讓魏忠賢得逞,搞了個不知名的嬰兒做皇帝,他來掌控天下,那麼明王朝或許要早亡十七年。

“忠賢自出請王入,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

崇祯即位前夕,面對強大的閹黨,他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的身邊沒有什麼親信,就連喝水、吃飯,他都要自己攜帶,生怕魏忠賢在其飯食中下毒。這并是不危言聳聽,以魏忠賢的陰毒性格,如果被逼得無路可退,真的可能狗急跳牆。

假如崇祯是個不太謹慎的人,還不聽魏忠賢的安排,那麼很有可能魏忠賢會害死崇祯。魏忠賢并非忠于大明、忠于君主,而隻是忠于他的權勢。迫害皇帝子嗣,威脅皇帝、皇後,如果崇祯讓其繼續下去,估計朱元璋都會從棺材裡爬出來,跳腳罵娘。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制衡黨争

假如魏忠賢能繼續在崇祯朝參政,或許能起到一些制衡黨争的作用。崇祯一朝的黨争十分嚴重,大家總是在朝堂争來争去,大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反而總是在掣肘崇祯的各種判斷。

崇祯原本是想和後金議和的,少數大臣已經謀劃了很久,但就是由于這幫東林黨,一概堅持抗戰,讓明軍和後金死磕到底,就是不同意議和。既然無法議和,那麼崇祯隻能走向了死胡同,直到最後的末日。

在李自成攻陷京城前夕,崇祯也定好了南遷的方案,同樣這幫大臣還是不同意,崇祯隻能委曲求全。如果崇祯能後金議和,那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李自成、張獻忠,那麼明王朝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崇祯能南遷至南京,那麼南明也不會群龍無首,甚至收複中原都計日可期。反而到了最後,崇祯殉國而亡,而那些公卿大臣即刻投降了李自成,隻是李自成也看不慣這幫高官,幾乎殺了個精光。

魏公公或許是這幫東林黨的克星,但假如這幫人畏懼魏公公,或者全部歸順了魏忠賢,那麼閹黨将會成為另一個東林黨。而在魏忠賢看來,他不會想到什麼權力制衡,他隻會為了他的權勢不擇手段,如果閹黨繼續存在,那麼很可能崇祯朝的朝廷會更加混亂不堪。

魏忠賢本是大奸宦,為什麼有人講,崇祯帝若不殺他,大明不會亡?

魏公公不是那個大明的救星,他隻是個壞得掉渣的宦官。能挽救大明的隻有那些忠臣和宿将,當然,命數這個東西誰也無力改變,政權同人壽命一樣,沒有什麼永恒和不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是無法改變的規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