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開學季到來
詐騙分子又蠢蠢欲動
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冒充老師進入班級群
近日,遼甯多名家長報案稱有詐騙分子混入班級群,将頭像和昵稱改成與班主任一緻,并在群中以班主任的口吻釋出消息。
有不少家長未經辨認便直接繳納“教材費”,直到班主任發現,在群聊中制止。
詐騙分子往往通過
以下幾種方式進群
1.詐騙分子直接在QQ搜尋班級群名稱的關鍵字,即可出現大量公開的群聊資訊,申請通過後便可進入。
2.有些老師會将班級QQ群号(老師的微信号、QQ号、手機号)直接寫在黑闆上或對外公開,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3.詐騙分子在網絡遊戲中釋出免費送皮膚等虛假廣告,要求學生分享班級群二維碼自證學生身份,才能領取福利。
4.詐騙分子在學校門口逗留,與其他家長套近乎,擷取相關資訊後将自己僞裝成學生家長,擷取班級群二維碼。由于很多群聊設定并未開啟“群主确認”功能,詐騙分子可直接掃碼進群。
詐騙手段分析
詐騙分子進入班級群後在群内潛伏,待掌握老師的說話方式與作息規律後,下載下傳老師頭像,複制老師昵稱,快速建立高仿賬号,利用老師工作休息的時間差釋出繳費資訊,讓真正的老師不能及時發現。
詐騙分子的收款方式往往選擇群紅包、群收款、支付寶收款碼等,許多家長見老師釋出通知都會立即響應。
警方提示
不要輕易對外公布班級群,不要輕易拉人入群。詐騙分子利用學生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心理,一般會第一時間積極響應,進而實施詐騙。
盯上孩子的電話手表
今年4月至5月期間,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警察局頻繁接到報案:
一些學生家長稱自己的電話卡突然被停用,與此同時,自己孩子的電話卡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民警結合相關線索仔細偵查,發現一個共同點,這些出現異常的電話卡,通常都綁定了一個副卡,而這個副卡一般都是辦卡人自己的孩子通過電話手表在使用。而當營運商識别到副卡的異常,主卡就會被關停。
偵查中,民警發現撥打這些遺失電話卡卡号所使用的手機都是同一部手機,懷疑該地區出現了一個專門撥打詐騙電話的團夥。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警察局
反詐中心民警劉俊傑表示,
通過技術分析發現
這部電話的使用者,是一個姓張的人。
“他說他手機丢了,我們對手機進行摸排,發現手機被賣到手機店,是一個姓黃的人在這裡購買了手機。”
警方判斷,張某和黃某應該屬于同一個團夥,偵查員在獲得嫌疑人的确切位置後,将他們全部抓獲。
據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警察局橫市派出所民警周宇哲介紹,一共查處5名犯罪嫌疑人,其中2名正在刑事強制措施中,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電信詐騙離不開手機卡,
但手機卡需要實名注冊,
為了逃避警方追查,
犯罪分子打起了兒童電話手表的主意。
他們是如何從孩子手裡騙到電話手表,再盜取裡面手機卡呢?
民警通過對學校走訪和調取大量公共場所視訊發現,今年4月份到5月份之間,在南康區多個中國小周圍,頻繁出現一些騎着電動車或者機車遊蕩的年輕人,見到國小生就會上前搭讪。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警察局反詐中心民警譚典雷介紹,騎着電動車的陌生男子向一個放學回家的國小生詢問,以停機、沒有電為由向國小生借電話手表撥打電話。兩個人還在交談,國小生放下戒備心理後,他就偷偷跑到旁邊,其實就是在拆卸手機卡。
犯罪嫌疑人張某表示
一般會挑四年級以下
且單獨去學校的學生搭讪
民警告訴記者,在得到這些非法管道獲得的手機卡後,犯罪分子會使用一種名為“GOIP”的裝置來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GOIP是一種網絡通信的硬體裝置,支援手機卡接入,可供上百張SIM卡同時運作,能将傳統電話信号轉化為網絡信号;同時又可以虛拟撥号,任意切換手機号碼撥打受害人電話。還支援遠端操控,遠端撥打電話、收發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