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姑家长 警惕!诈骗分子不光混进家长群,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

随着开学季到来

诈骗分子又蠢蠢欲动

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冒充老师进入班级群

近日,辽宁多名家长报案称有诈骗分子混入班级群,将头像和昵称改成与班主任一致,并在群中以班主任的口吻发布消息。

@皇姑家长 警惕!诈骗分子不光混进家长群,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

有不少家长未经辨认便直接缴纳“教材费”,直到班主任发现,在群聊中制止。

诈骗分子往往通过

以下几种方式进群

1.诈骗分子直接在QQ搜索班级群名称的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通过后便可进入。

2.有些老师会将班级QQ群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3.诈骗分子在网络游戏中发布免费送皮肤等虚假广告,要求学生分享班级群二维码自证学生身份,才能领取福利。

4.诈骗分子在学校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将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获取班级群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诈骗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诈骗手段分析

诈骗分子进入班级群后在群内潜伏,待掌握老师的说话方式与作息规律后,下载老师头像,复制老师昵称,快速创建高仿账号,利用老师工作休息的时间差发布缴费信息,让真正的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诈骗分子的收款方式往往选择群红包、群收款、支付宝收款码等,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

警方提示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不要轻易拉人入群。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心理,一般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从而实施诈骗。

盯上孩子的电话手表

今年4月至5月期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频繁接到报案:

一些学生家长称自己的电话卡突然被停用,与此同时,自己孩子的电话卡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皇姑家长 警惕!诈骗分子不光混进家长群,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

民警结合相关线索仔细侦查,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出现异常的电话卡,通常都绑定了一个副卡,而这个副卡一般都是办卡人自己的孩子通过电话手表在使用。而当运营商识别到副卡的异常,主卡就会被关停。

侦查中,民警发现拨打这些遗失电话卡卡号所使用的手机都是同一部手机,怀疑该地区出现了一个专门拨打诈骗电话的团伙。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

反诈中心民警刘俊杰表示,

通过技术分析发现

这部电话的使用者,是一个姓张的人。

“他说他手机丢了,我们对手机进行摸排,发现手机被卖到手机店,是一个姓黄的人在这里购买了手机。”

警方判断,张某和黄某应该属于同一个团伙,侦查员在获得嫌疑人的确切位置后,将他们全部抓获。

据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横市派出所民警周宇哲介绍,一共查处5名犯罪嫌疑人,其中2名正在刑事强制措施中,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电信诈骗离不开手机卡,

但手机卡需要实名注册,

为了逃避警方追查,

犯罪分子打起了儿童电话手表的主意。

他们是如何从孩子手里骗到电话手表,再盗取里面手机卡呢?

民警通过对学校走访和调取大量公共场所视频发现,今年4月份到5月份之间,在南康区多个中小学周围,频繁出现一些骑着电动车或者摩托车游荡的年轻人,见到小学生就会上前搭讪。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谭典雷介绍,骑着电动车的陌生男子向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询问,以停机、没有电为由向小学生借电话手表拨打电话。两个人还在交谈,小学生放下戒备心理后,他就偷偷跑到旁边,其实就是在拆卸手机卡。

@皇姑家长 警惕!诈骗分子不光混进家长群,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

犯罪嫌疑人张某表示

一般会挑四年级以下

且单独去学校的学生搭讪

民警告诉记者,在得到这些非法渠道获得的手机卡后,犯罪分子会使用一种名为“GOIP”的设备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GOIP是一种网络通信的硬件设备,支持手机卡接入,可供上百张SIM卡同时运作,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同时又可以虚拟拨号,任意切换手机号码拨打受害人电话。还支持远程操控,远程拨打电话、收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