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軟多汁的枇杷是原産于中國的薔薇科水果,有長達2000多年的種植史,也曾是極具文化意義的園林植物和重要的皇室春日清供。雖然曆史悠久,但由于保鮮難度大、皮薄易破損等原因,直到今天,許多優質的枇杷品種依然隻有去産地才能吃到.
味鮮汁多,一口甜進心窩的餘杭臻品
塘栖枇杷是浙江省餘杭乃至全國享有盛名的傳統特色果品,果形美觀、色澤金黃、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風味較佳、營養豐富,為初夏水果中的珍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枇杷古稱無憂扇,又名金丸,别名盧橘,因狀如民族樂器中的琵琶,故而得名。
口口潤甜的米易珍果,冬日清甜“小炸彈”
米易枇杷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的特産,為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其果實金黃透亮、果大厚實、果肉軟化爽口、汁多鮮美。由于在寒冬季節就已自然成熟,是以米易枇杷被譽為“早春第一果”“全國最好吃的枇杷”,是枇杷中的精品。
汁多甜上雲霄,閩南“報春第一果
雲霄枇杷是福建省雲霄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詩人丁儒就描寫過關于漳州雲雪的山肥水美、花果飄香的景象。該枇杷作為果中珍品,在當時是時令貢品。
果肉透如白玉,被譽為“甯海一寶
甯海白枇杷,為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該杜杷果實圓形至長圓形;果面淡黃色、鏽斑少,皮薄易剝;果肉乳白色,肉質細嫩、入口易化,汁多味鮮、清甜爽口,風味佳美。
路橋枇杷隐綠從,浴陽沐雨香氣濃’
路橋枇杷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的名水果之一,具有曆史悠久,滋味鮮美,果形美觀,營養成分豐富,耐運輸貯藏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睐。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準許對“路橋杜杷”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
天仙酮[dong] 把是納溪區特色水果之一,獲得國家農業部“天仙洞杜杷地理保護産品認證”,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該枇杷果實倒卵圓形,果個大,果頂微凹,果基尖削。果面橙黃色,果粉多,鏽斑少,尊閉合,果皮中等厚,易剝離,果肉厚,肉質細密、汁液中等酸甜适度,風味濃、可食率高。
綠孔雀停歇枇杷樹,黃腹山雀藏于花叢
宋代畫家崔白所繪,規格為183.1x109.8cm,為絹《枇杷孔雀圖》,本設色圖,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以水墨勾染,宋朝遺風顯著
宋代畫家趙信所繪,纨扇頁,絹本,墨筆,縱22.6《枇杷山鳥圖》,裡米,橫24.5厘米。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鈴“禦書”朱文葫蘆形印-方,裱邊題簽:“宋宣和枇杷山鳥”,鑒藏印鈴“宣統禦覽之寶”,中縫鈴“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朱文印各一方,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以淡墨畫枇杷,清潤淡雅薄而透明
沈周《枇杷圖》軸為明代文物,縱132.7厘米,橫36.5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以淡墨畫枇杷,墨色清潤淡雅,薄而透明,是即興神來之筆。
“百年蜜煉中藥,液體澄清味清甜
潘高壽川貝枇杷露是以枇杷葉、桔梗、水半夏、平貝母流浸膏、薄荷腦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藥制劑,具有鎮咳祛痰之功效。
金丸熬成膏,一都香飄飄“
在福清,隻要提起枇杷,大家一定會想起一都;一都枇杷以果大色豔、肉厚汁多、味美爽口而聞名,而枇杷膏更是香甜美味,尤以陳氏手工制作的最佳,至今已有百年曆史。
炮制繁卻不省人工,所制膏品沁人心”
西洋參蜜煉川貝枇杷毫制作技藝是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的傳統醫藥技藝,京都安順堂依據傳統理論,傳承百年經典古方,運用傳統蜜煉T藝精制,所制成品清咽爽喉、香甜宜人,2016年,西洋參蜜煉川貝枇杷膏制作技藝被列入宜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