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三國亂世雄才輩出,誰能笑看最後,當局者迷。除那諸葛孔明,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其他人物還真沒有這等本事。劉備枭雄,曹操奸雄,孫權英雄,又如何!
鬥智鬥勇,鬥計鬥法。東漢末年,諸侯紛争,雖說“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即便孔明還在茅廬睡大覺,大家已經是鬥得不亦樂乎。“青梅煮酒論英雄”經典橋段,曹操和劉備那“貓抓老鼠”的遊戲表演得精彩至極!
許多人會有相同的疑問:既然曹操知道劉備不是池中之物,為何不早早将這潛在的對手置于死地?有的答案說:那是因為,曹操不願背負殺害賢人之名,影響其統一大業。對此說法,我隻能微微一笑,呵呵。
曹操是誰,亂世奸雄。他的名言是: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果讓曹操認為你是他真正的威脅和敵人,管你是皇叔,還是皇大爺,除之而後快。君不見那無辜的呂伯奢一家,慘遭多疑的曹操荼毒,盡管陳宮好說歹說,而那曹操竟有絲毫悔意。再看劉備和國舅董承等人密謀反曹失敗後,曹操就開始對劉備趕盡殺絕,剿滅袁紹、招降劉琮、進軍江東這些大動作,都附帶着要幹掉那個薄情寡義的“大耳賊”。
起初,曹操不殺劉備的原因,我分析有二。第一,沒有看清劉備的巨大後勁,更想不到劉備會成為自己一輩子的對手。第二,曹操愛才如命,極力想拉攏劉備為自己所用,完成霸業。
劉備在赤壁鏖兵之前,根本稱不上一方諸侯。“十八家諸侯讨董卓”之時,不過是給公孫瓒打工的包工頭而已,隻是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之後,才讓各路英雄,尤其是曹操對劉歇業這哥仨兒印象深刻。陶恭祖三讓徐州,劉備本想以此大力發展個人勢力,不想被呂布三下五除二斷了念想,如果不是曹操及時出手相救,劉備還不知道在哪裡流浪,更不可能攀上當今皇家的皇叔地位。
曹操不白給,曹操那些謀士,郭嘉、荀彧、賈诩等等也是人精。不但時時防着劉備,而且激進者早就建議一勞永逸免除後患。而曹操這才設計了一出“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好戲,為了試探劉備,也是為敲打劉備。當劉備故意踩着一腳爛泥,從菜園子稀裡嘩啦地來觐見曹孟德時,老曹的殺心已經減半。劉備真是個好演員。
至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話,半真半假;即使為真,曹操想表達的其實是,你是英雄,我是大英雄!小劉,你還是跟着我混,我不會虧待你的。不過這句話,把劉皇叔可是吓得夠嗆,一雙筷子“啪嚓嚓”應聲落地,如果不是一聲驚雷剛好滾過,那劉備的心虛表現哪能逃過奸雄的眼睛。到那時,即便是歇業拼死趕來相救,也是枉然。
一切都是定數,都說“天不滅曹”,其實這“天”,同樣不滅劉。若不是“玉帶诏事件”東窗事發,我估計劉備有可能會在曹操陣營蟄伏更長的時間。如果是那樣,三顧茅廬的故事将被延期,三國曆史将被改寫,中國曆史有可能也來不到今天。
曆史不能假設,時光更不可倒流,不負責任的評論一番,應該可行,歡迎你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