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姚力軍:困難鍛造英雄 讓高端制造業領域多幾張中國名片

中國網北京9月5日訊 (記者 張甯銳 李培剛 張靜)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歸僑代表、甯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姚力軍接受中國網專訪。姚力軍表示,“我們這代人有責任和使命,要讓‘中國制造’不僅是便宜的鞋子襪子,關鍵要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多幾張我們中國的名片。要敢于在高科技領域與世界同行競争,為‘中國制造’增添光榮,讓‘中國制造’服務世界。”

對話姚力軍:困難鍛造英雄 讓高端制造業領域多幾張中國名片

姚力軍獲“中國僑界傑出人物提名獎”榮譽稱号 中國網記者 李培剛攝

中國網:您是什麼時時候出國的,又是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回國?

姚力軍:我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的大學、碩士、博士,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94年,博士快讀完的時候獲得了日本文部省獎學金,我就決定出國讀第二個博士。畢業後到一個美國跨國公司的日本工廠工作,在那個工廠從工程師一直做到生産基地的總執行官。在日本工作的日子,我意識到,當時美國已經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制裁日本,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信念,我們中國人在高端材料領域必須有所作為,而且我們是可以辦到的。

2005年回國,我們建立了江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全球半導體晶片制作原材料的供應。

2017年公司在A股上市,到現在,我們的産品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在半導體晶片原材料領域裡,市場佔有率已經是全球第二了。我們的超高純金屬靶材,填補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結束了産品依賴進口的曆史,并在世界先端的工藝實作批量供貨,打破了美、日跨國公司的壟斷格局。我們讓電子材料領域成功參與到國際市場競争格局中。

中國網:創業不易,在高科技領域創業門檻更高,您碰到過哪些難題?

姚力軍:回國創業初期,國内總體情況确實很艱難,整個半導體産業領域,幾乎沒有成熟的高端人才、沒有像樣的裝備、沒有品牌,缺材料、少資金,就我們當時了解的情況,某種意義上說,晶片産業鍊上幾乎沒有中國企業。

我在日本工作的工廠已經有很不錯的國際市場,我本人也在行業圈積累了信任,是以,有一些外國朋友主動跟我到中國創業,我又吸引了幾個“海歸”博士,公司初創的第一批骨幹成員就這樣組建了起來。

中國網:人有了,資金呢?

姚力軍:資金非常缺,沒有投資人願意投我們,當時資金熱衷于投網際網路風口上的一些企業。沒辦法,我把自己的幾乎所有家當全都砸了進去,還向朋友親戚借了大幾千萬。

我記得,2008年年關,餘姚下了一場大雪,把樹都壓倒了。在那場大雪的春節,我開着一輛舊車,在雪地裡奔波,到處借錢,因為過年工資都發不出來了,還要支付供應商的錢,那時候真的很困難。

對話姚力軍:困難鍛造英雄 讓高端制造業領域多幾張中國名片

姚力軍(右)正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中國網記者 李培剛攝

中國網:現在回想起來,缺錢是當年最大的困難嗎?

姚力軍:還不算,最難的是,當時(在晶片材料領域)中國企業不買中國産的東西。我們拎着産品到中國客戶那裡,四處碰壁。這也難免,因為在半導體晶片市場上主流産品都是進口的。後來,最先認可我們産品的,是日本公司,後來又出口到台灣地區,日本和台灣的客戶認可,南韓市場、東南亞市場也打開了,這之後,我們的産品才得以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

中國網:聽上去,公司初創階段,國内在這一領域的生産基本空白,這種情況下你們的裝置是怎麼解決的?

姚力軍:所有裝置都是從無到有,幾乎都是我們自主設計,這也是非常困難的。18年來,我們每年都研發新工藝,改進和研發新裝置。今天看,高端的裝置我們搞了幾千台(套),現在,國外的同行來我這裡看到我們的裝置,也是非常羨慕。

中國網:在這樣艱難的創業路上,是什麼力量讓您得以持續前行?

姚力軍:困難才能鍛造英雄。創業之初,我們就明确,我們不是賺點錢了事,我們有使命有責任,一定要為“中國制造”争光,賦予“中國制造”新的内涵,我們要讓世人知道,“中國制造”不僅是便宜的鞋子襪子,關鍵要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多幾張我們中國的名片。我給自己的定位是:這輩子就幹好這一件事,把這塊技術短闆給我們國家補上,我這輩子就值了。

我經常告訴員工,你的工作代表着“中國制造”的品質,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從企業戰略上決定了我們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就像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有種精神激勵着我們。

中國網:僑胞回國創業,當地政府有沒有給你們一些支援和幫助?

姚力軍:浙江是創業的好地方,當地的政府很講誠信,一棒接着一棒幹,給了我和很多企業連續性的政策支援,對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

還有僑聯,也對我們歸僑幫助很大。你想想,我們剛回國的時候,要融入到國内社會,面臨很多困難的,沒朋友,沒有銷售管道,也與組織搭不上線。這時,僑聯組織主動來擁抱你。僑聯這個平台很包容,很細膩,我們感受到了僑聯的溫暖,也借助僑聯的很多聯誼、交流活動,認識了很多朋友,學到了很多精彩的思想理念,真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中國網:與18年前相比,您自己的事業獲得了巨大發展,中國的總體環境也有了巨大改變。對未來,怎麼看?

姚力軍: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中國已經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方案,當今中國可以承載很多人的夢想,我是從海外回來的,我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大潮中,這是舉世難得的機會。

從僑務工作的角度,我覺得我們要更多關注新生代的僑胞,三年疫情,他們很少回來交流,是以也搞不清楚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有了哪些變化,要更緊密地把新生代僑胞和祖國的發展聯系到一起,一方面讓華僑華人參與和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通過華僑華人向世界傳播真實的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