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瓊特愛研究養生,做飯一定少鹽寡油,且菜多以煮為主,幾乎不會吃油炸食品,吃到她做的飯大多皺眉,歎服:的确減肥,養不養生不知道,寡油、減肥都是一定的,因為難以下咽啊,吃不飽,能長胖嗎?
如果想請她吃飯,必須訂在中午,真正的是過午不食,晚上從來不參加任何聚會,她說,晚餐去大吃大喝就是一種罪過。
購買的主食以玉米面、荞麥面為主,還常做一些蘑芋豆腐,拿它炒酸菜,否則,酸菜是不會吃的,因為聽說鹹菜吃多了對血壓不好。
玉米面饅頭,荞麥面饅頭,硬得能砸人,朋友們都謝絕她的好意,說你留着自己養生用吧,我們不需要。其實,我感覺這些要是趁熱吃的話,也還可以,不是很喜歡,但是,也不像别人說的那麼難以下咽,是以,她就熱心地送了我很多。
有幾個随性的朋友說,我們承認健康很重要,但是,如果要這樣清湯寡水的活着,好不容易熬到食物鍊的頂端,卻仍是如此吃着最原始的食物,再長壽有意義嗎?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失去了對美食的向往,更沒有享受生活的樂趣,拒絕青燈古佛的生活。
自律性強如瓊一樣的朋友卻說,人總得有點自律,如果現在隻管放縱自己,放任食欲的姿意,任何享受都不是放縱,就像自由必須是自律之後的享受一樣,否則,很快就會讓身體進入一種病态之中,最後不死不活地活着那有意義嗎?
我覺得大家說得都沒錯,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還是隻聽信自己的身體,今天想吃肉決不克制,紅燒肉,大塊剁夷也決不含糊。想吃魚,不管别人說市場的魚如何用藥,如何有毒,那也要買回一條來,先烹了再說。
不過,我做飯就像做人一樣簡單,非黑即白,沒那麼多彎彎繞,就是沒那麼多方法。我家要麼紅燒肉、清蒸或者炖煮,不管豬肉、牛肉、羊肉和雞塊,都是這樣,要麼清炒素菜。幾乎不會什麼菜炒肉絲。因為,我刀功不行,切出來的絲向來比棍還粗。
早餐,更是花樣很多,油條、饅頭、玉米、蕃薯、山藥、面包、煎餅等等,很少煮稀飯,一般都是豆漿或牛奶。偶爾會跟着朋友學煮各種養生湯,其實,對于我來說隻當是喝藥,且還沒有對藥的虔誠,因為,每天都會喝咖啡和茶。
養生的朋友,一聽說我每天都要喝咖啡,驚訝地看着我,那對胃不好,還是别喝了,也會讓鈣流失。年紀大了,本來就缺鈣,這樣會很不健康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習慣是我們最難抗拒的。
滿網滿屏都是養生資訊,到底誰是最科學的,我們難以甄别。對于養生,應當有一個最權威的機構站出來告訴大衆,可是,一直沒有,即使有人說的也是模棱兩可的。并不是沒有人認真做研究,而是,人的機體是千差萬别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何況是所有大衆呢?
對于養生真的不能公式化,統一照搬,我們能做的,最基本的,就是了解自己的身體,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養生。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