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任誰也不會想到,一個人能夠憑借十塊錢就能夠走上發家緻富的道路,可偏偏有着“世界銅王”之稱的王文銀做到了,他憑借自己的雙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自力更生的創業者。
中國的富豪可以說數不勝數,但往往這些人都擁有着強大的家庭背景,實則算不上真正的白手起家,可王文銀與他們相比起點就低了許多,因為他是一位從農村一步步走出來的人物。
沒有錢那就想方設法的去掙,沒有人際關系那就拼命的去跑業務,在創業的關鍵階段他更是憑借着敏銳的頭腦,多次力排衆議為公司謀求了更大的發展。
那麼王文銀身上究竟有着哪些傳奇故事?又是怎樣的經曆竟讓他榮獲了“世界銅王”的名号呢?
被限制高消費,“銅王”闖進大衆視野
2023年8月31日,深圳正威集團收到了一則限制消費令,而發出者正是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此樁事件牽扯到了正威集團的法人王文銀。
據悉正威集團一直備受各界的矚目,因為它的年營收一度力壓華為和騰訊等一衆知名企業,甚至它還連續11年穩坐在《财富》世界500強的交椅上。
然而正威集團雖然遠超國内企業,可外界對于它的評價卻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它高昂的年營收的确是不争的事實,但公司的“含金量”也屢屢遭到質疑。
根據公司官網消息可見,正威集團主要是由新一代電子資訊産業鍊為主導的高科技集團,在金屬新材料領域一直不斷崛起,哪怕放眼世界它也是絕對矚目的存在。
尤其是在2013年以後,正威集團的擴張速度就呈現出了令人拍手稱絕的狀況,在極短的時間内它就拿下了包括蘭州和鄭州在内的,多達44個産業園項目。
可是這次被限制高消費的原因卻一度令人瞠目結舌,因為這是一起與中建八局的合同糾紛案,明确來說就是正威集團未能如期支付一億元的資金。
此件事情曝光以後,知情人士就第一時間了解到正威集團在2022年的營收一度高達6000億元,這1億元的資金難道不是信手拈來的事情嗎?
很快正威集團法人王文銀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若是此件事情查證屬實的話,那麼法院将會對其予以罰款,甚至會追究其更高的法律責任。
事情曝光之後,“世界銅王”王文銀并未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而他最後一次露面是在2023年的8月下旬,加上正威集團上半年的業績又不是太理想,是以此件事情的結果也讓人浮想聯翩。
并且根據後來的報道可知,正威集團是一個官司不斷的高風險企業,而在所有的争論當中,大都和沒有按時支付工程款項等金錢問題挂鈎。
限制高消費還是在其次的事情,正威集團同時也面臨了股權當機、民間借貸等一系列高風險現狀。
可就在外界以為處在輿論中心的正威集團和王文銀,會就此“跌倒”時,9月4日正威集團發表的一篇聲明就打破了猜想,并對此事作出了詳細的回應。
“經雙方友好協商,相關影響已解除”,正威公司發表的此篇聲明給了廣大網民一個交代,并正面回應了旗下公司與項目工程存在的訴訟問題。
很快南都灣财社也報道了此樁事件,并稱法院已經撤銷了對法人的高消費限制,由此可見正威集團在這場漩渦當中華麗的抽身而出了。
但由此王文銀這個名字也闖進了更多人的視野當中,畢竟此人一直表現得十分低調,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隐形富豪”,而關于他的發家史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按理來說出生在農村的他,起點要比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低上許多,他的命運之是以能夠出現如此大的轉折,還得從一封錄取通知書說起。
憂喜參半的通知書,成為命運重大轉折
1968年出生在安徽安慶市農村的王文銀,從小就在和貧窮打交道,由于鄉村的偏遠讓他沒有過多的機會,卻為自己掙得太多的機遇,好在他一直有改變現狀的決心。
都說自古英雄多磨難,王文銀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的含義,無論是地裡農作物的播種,還是上山割豬草的任務,他自小就完成的極好。
可是他心裡也明白哪怕農活幹得再好,也始終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為了改變現狀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讀書上面,并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帶着親人離開閉塞的鄉村。
命運的齒輪在1989年開始轉動,在此之前王文銀在學校總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他迎來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而寄出者正是南京大學。
21歲的王文銀将通知書拿在手裡自是感慨萬千,在那個年代村裡出了一位大學生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件新鮮事,可在欣喜過後家裡人更多的是感到無奈。
這種無奈主要是來自于學費,一面是走出大山的希望,一面又是貧窮的現狀,父母親當時也面臨着兩難的抉擇,但好在最後他們選擇将王文銀送出家鄉。
當年父母挨家挨戶的去借錢湊學費,也正是看到父母佝偻的背,王文銀内心更加堅定了想要出人頭地的想法,懷揣着這個決心他邁進了校園。
但大學時期王文銀并沒有多麼出衆,與其他一些家庭背景極好的同學相比,他甚至感到自己微不足道,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而将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
很快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王文銀就被校内老師熟知了,1993年大學畢業之後被配置設定到了上海高橋石化公司工作,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都是一個鐵飯碗。
可是王文銀卻沒有感到欣喜若狂,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工作和自己原本學習的天文學是完全不對口的,而在崗位上也一眼能夠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很明白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王文銀最後還是一咬牙辭去了工作,他心裡明白想要出人頭地那就必須去拼去闖,當即就拿着四百塊錢隻身一人來到了陌生的深圳,希望尋找到更大的機遇。
但話又說回來,像王文銀一樣想要飛上枝頭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數,當置身深圳以後他才對自己的決定産生了動搖,因為遍地都是找工作的人。
甚至不久之後他就發現自己處在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因為好的公司看不上自己,而不需要任何學曆的工作他也沒有辦法放下心氣兒去接受,畢竟很多工作連自己原本辭去的都不如。
可最後他還是敗給了冰冷的現實,為了找工作他在深圳飄了很長時間,最後身上隻剩下了十塊錢,王文銀從一個信心滿滿的高學曆人士,瞬間成為了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打工仔。
于是他隻得把畢業證書扔到了一邊,為自己找到了一份苦力,在工作期間他那“心高氣傲”的脾性也漸漸地被打磨幹淨了,憑借着認真的工作态度逐漸成為了一名倉庫管理者。
這也就意味着王文銀的工作不僅輕松了許多,就連薪資也高了不少,同時他也在心内暗暗給自己下任務,必須混出點人樣再傳回家鄉。
隻是當時的他并不知道,也正是由于這份工作為他之後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日積月累積攢下來的經驗,更成為了他多年後能夠在創業道路上一帆風順的堅實基礎。
雖然倉庫管理者看似是個無關緊要的職位,可它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要求可不低,往往管理者都得十厘清楚地知道那些被編碼的物料,究竟放在了哪裡。
而在此之前很多管理者都因為記憶不足,才導緻了工作效率低下,沒想到王文銀接手以後就出現了大反轉,這也讓他得到了上司的關注及重視。
短短一年時間王文銀就一躍成為了上司的助手,在接下來的工作期間更是幹勁十足,将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緻,從總管成了廠長,又從廠長當上了總經理。
随着他職位的變更,工資待遇也在水漲船高,在外人看來王文銀已經是一位成功人士了,可是這時他卻再次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辭職決定。
當時在很多人看來王文銀無疑是在玩火自焚,可隻有他心裡明白有舍才有得,就這樣他毅然決然放棄了百萬年薪,再次踏上了創業的道路。
兩次力排衆議,危機中求得生存
1995年王文銀正式向公司送出了辭呈,在衆人詫異的眼光中毅然決然離開了那個令無數人向往的總經理的位置,不久之後一家名為攜威實業的公司在深圳成立了。
王文銀無疑是個十分聰明的人,因為他并沒有選擇另起爐竈而又幹起了剛剛放棄的行當,攜威有限公司主營的就是電源線買賣,這讓深谙門道的王文銀有着足夠的底氣。
公司起步階段是王文銀人生最為至暗的時刻,資金一直處于十分緊張的狀态,因為起初公司在供貨商那裡拿貨的時候都要先付款,而将貨物寄給顧客之後還得後收款。
雖然這隻是一個短短的時間差,但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纰漏,那麼公司将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為此王文銀隻得親自緊盯供貨商和客戶。
當然王文銀也知道人脈在生意道路上至關重要,為此他拼了命地去跑業務,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産業鍊也被順利打通,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穩步以後王文銀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測試,那就是有意放出假消息,聲稱自己由于拖欠供應商的貸款而面臨着被清算的局面。
為此很多原本較為親密的夥伴紛紛找上門來與攜威公司斷交,而這正是王文銀想要看到的局面,因為他實施“模拟生意失敗”的目的,就是為了篩選出值得信任的盟友。
1999年王文銀與不離不棄的工廠,共同攜手組建了正威國際集團,拿着十億元的資産不斷将自己的産業進行延伸,不久以後他的産品就遠銷到了國外。
2003年正威集團已經處在了衆多企業的前列,由于産業鍊的完善它成為了國内最大的電源線生産廠家之一,哪怕放眼國際也十分具備規模。
可是這一年爆發的非典卻動搖了很多企業的根本,各類資源價格的下跌讓很多公司都面臨着破産,可是王文銀這時候卻嗅到了商機,他毅然決然買下了幾座銅鎢礦山。
當時無論是合夥人還是家人都覺得王文銀是在胡作非為,因為礦山對電源線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可是這個被人人反對的行為,後來卻成為了拯救公司的法寶。
果不其然,在非典過去之後正威集團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可就在公司風氣萎靡不振之時,銅鎢礦在市場上卻非常搶手,連它的價格都實作了翻倍。
這下讓正威集團看到了希望,在其他企業殚精竭慮思考着怎樣去挽回損失時,正威集團已經因為王文銀的先見之明而賺的盆滿缽滿了。
2005年王文銀得知安徽銅陵有一個招商項目,原本接手的國有礦業公司因為能力不足而在尋找新的接班人,這再次讓王文銀嗅到了商機。
要知道銅陵之是以被人熟知,很大程度上都在“銅”這個字上,在王文銀看來這個項目的發展前景極好,但招商資金卻十分高昂,這讓很多合作夥伴都站出來持反對态度。
可王文銀堅定自己的想法,再次力排衆議豪氣地将該項目收入囊中了,僅用了兩年時間正威子公司全威銅業科技一期項目就開工了,之後“世界銅王”名号的獲得,證明他的選擇是明智的。
至此王文銀徹底實作了自己的創業夢,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也好,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也罷,這些大的變故在王文銀眼裡都成了小事。
很大程度上都在于他有未雨綢缪的能力,穩紮穩打的創業風格是他與其他企業家最大的不同,同時王文銀更算是白手起家創業者當中的翹楚。
着眼于如今王文銀的生意已經越做越大,早已遍布了全球,他的名字更是常年出現在各大富豪榜上,可以說是妥妥的一位人生赢家。
最難能可貴的是,王文銀發家緻富以後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為了改變鄉親們的生活他一直十分重視扶貧事業,也曾投入大量的資金去幫扶教育。
包括2021年河南發生重大水災時,王文銀也曾自掏腰包第一時間購買抗洪物資,一系列的行動都表明他自始至終都有一顆回饋社會和百姓的心。
同時在王文銀的身上我們也能看到一種堅強的品質,他能享閱聽人人向往的理想生活,也能在苦難中突破自我,或許正是因為他具有逆風翻盤的勇氣,最後才能成就人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