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人能够凭借十块钱就能够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可偏偏有着“世界铜王”之称的王文银做到了,他凭借自己的双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自力更生的创业者。
中国的富豪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往往这些人都拥有着强大的家庭背景,实则算不上真正的白手起家,可王文银与他们相比起点就低了许多,因为他是一位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物。
没有钱那就想方设法的去挣,没有人际关系那就拼命的去跑业务,在创业的关键阶段他更是凭借着敏锐的头脑,多次力排众议为公司谋求了更大的发展。
那么王文银身上究竟有着哪些传奇故事?又是怎样的经历竟让他荣获了“世界铜王”的名号呢?
被限制高消费,“铜王”闯进大众视野
2023年8月31日,深圳正威集团收到了一则限制消费令,而发出者正是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此桩事件牵扯到了正威集团的法人王文银。
据悉正威集团一直备受各界的瞩目,因为它的年营收一度力压华为和腾讯等一众知名企业,甚至它还连续11年稳坐在《财富》世界500强的交椅上。
然而正威集团虽然远超国内企业,可外界对于它的评价却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它高昂的年营收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公司的“含金量”也屡屡遭到质疑。
根据公司官网消息可见,正威集团主要是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集团,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一直不断崛起,哪怕放眼世界它也是绝对瞩目的存在。
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正威集团的扩张速度就呈现出了令人拍手称绝的状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它就拿下了包括兰州和郑州在内的,多达44个产业园项目。
可是这次被限制高消费的原因却一度令人瞠目结舌,因为这是一起与中建八局的合同纠纷案,明确来说就是正威集团未能如期支付一亿元的资金。
此件事情曝光以后,知情人士就第一时间了解到正威集团在2022年的营收一度高达6000亿元,这1亿元的资金难道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吗?
很快正威集团法人王文银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若是此件事情查证属实的话,那么法院将会对其予以罚款,甚至会追究其更高的法律责任。
事情曝光之后,“世界铜王”王文银并未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而他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23年的8月下旬,加上正威集团上半年的业绩又不是太理想,所以此件事情的结果也让人浮想联翩。
并且根据后来的报道可知,正威集团是一个官司不断的高风险企业,而在所有的争论当中,大都和没有按时支付工程款项等金钱问题挂钩。
限制高消费还是在其次的事情,正威集团同时也面临了股权冻结、民间借贷等一系列高风险现状。
可就在外界以为处在舆论中心的正威集团和王文银,会就此“跌倒”时,9月4日正威集团发表的一篇声明就打破了猜想,并对此事作出了详细的回应。
“经双方友好协商,相关影响已解除”,正威公司发表的此篇声明给了广大网民一个交代,并正面回应了旗下公司与项目工程存在的诉讼问题。
很快南都湾财社也报道了此桩事件,并称法院已经撤销了对法人的高消费限制,由此可见正威集团在这场漩涡当中华丽的抽身而出了。
但由此王文银这个名字也闯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当中,毕竟此人一直表现得十分低调,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隐形富豪”,而关于他的发家史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按理来说出生在农村的他,起点要比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低上许多,他的命运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大的转折,还得从一封录取通知书说起。
忧喜参半的通知书,成为命运重大转折
1968年出生在安徽安庆市农村的王文银,从小就在和贫穷打交道,由于乡村的偏远让他没有过多的机会,却为自己挣得太多的机遇,好在他一直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都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王文银从小就深深体会到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含义,无论是地里农作物的播种,还是上山割猪草的任务,他自小就完成的极好。
可是他心里也明白哪怕农活干得再好,也始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为了改变现状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读书上面,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带着亲人离开闭塞的乡村。
命运的齿轮在1989年开始转动,在此之前王文银在学校总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迎来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而寄出者正是南京大学。
21岁的王文银将通知书拿在手里自是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村里出了一位大学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件新鲜事,可在欣喜过后家里人更多的是感到无奈。
这种无奈主要是来自于学费,一面是走出大山的希望,一面又是贫穷的现状,父母亲当时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但好在最后他们选择将王文银送出家乡。
当年父母挨家挨户的去借钱凑学费,也正是看到父母佝偻的背,王文银内心更加坚定了想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怀揣着这个决心他迈进了校园。
但大学时期王文银并没有多么出众,与其他一些家庭背景极好的同学相比,他甚至感到自己微不足道,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而将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
很快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王文银就被校内老师熟知了,1993年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工作,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铁饭碗。
可是王文银却没有感到欣喜若狂,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工作和自己原本学习的天文学是完全不对口的,而在岗位上也一眼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他很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王文银最后还是一咬牙辞去了工作,他心里明白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去拼去闯,当即就拿着四百块钱只身一人来到了陌生的深圳,希望寻找到更大的机遇。
但话又说回来,像王文银一样想要飞上枝头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数,当置身深圳以后他才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动摇,因为遍地都是找工作的人。
甚至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处在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因为好的公司看不上自己,而不需要任何学历的工作他也没有办法放下心气儿去接受,毕竟很多工作连自己原本辞去的都不如。
可最后他还是败给了冰冷的现实,为了找工作他在深圳飘了很长时间,最后身上只剩下了十块钱,王文银从一个信心满满的高学历人士,瞬间成为了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打工仔。
于是他只得把毕业证书扔到了一边,为自己找到了一份苦力,在工作期间他那“心高气傲”的脾性也渐渐地被打磨干净了,凭借着认真的工作态度逐渐成为了一名仓库管理员。
这也就意味着王文银的工作不仅轻松了许多,就连薪资也高了不少,同时他也在心内暗暗给自己下任务,必须混出点人样再返回家乡。
只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也正是由于这份工作为他之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经验,更成为了他多年后能够在创业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坚实基础。
虽然仓库管理员看似是个无关紧要的职位,可它对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要求可不低,往往管理员都得十分清楚地知道那些被编码的物料,究竟放在了哪里。
而在此之前很多管理员都因为记忆不足,才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没想到王文银接手以后就出现了大反转,这也让他得到了领导的关注及重视。
短短一年时间王文银就一跃成为了领导的助手,在接下来的工作期间更是干劲十足,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从总管成了厂长,又从厂长当上了总经理。
随着他职位的变更,工资待遇也在水涨船高,在外人看来王文银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了,可是这时他却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辞职决定。
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王文银无疑是在玩火自焚,可只有他心里明白有舍才有得,就这样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百万年薪,再次踏上了创业的道路。
两次力排众议,危机中求得生存
1995年王文银正式向公司提交了辞呈,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毅然决然离开了那个令无数人向往的总经理的位置,不久之后一家名为携威实业的公司在深圳成立了。
王文银无疑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因为他并没有选择另起炉灶而又干起了刚刚放弃的行当,携威有限公司主营的就是电源线买卖,这让深谙门道的王文银有着足够的底气。
公司起步阶段是王文银人生最为至暗的时刻,资金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因为起初公司在供货商那里拿货的时候都要先付款,而将货物寄给顾客之后还得后收款。
虽然这只是一个短短的时间差,但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么公司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为此王文银只得亲自紧盯供货商和客户。
当然王文银也知道人脉在生意道路上至关重要,为此他拼了命地去跑业务,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产业链也被顺利打通,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稳步以后王文银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测试,那就是有意放出假消息,声称自己由于拖欠供应商的贷款而面临着被清算的局面。
为此很多原本较为亲密的伙伴纷纷找上门来与携威公司断交,而这正是王文银想要看到的局面,因为他实施“模拟生意失败”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值得信任的盟友。
1999年王文银与不离不弃的工厂,共同携手组建了正威国际集团,拿着十亿元的资产不断将自己的产业进行延伸,不久以后他的产品就远销到了国外。
2003年正威集团已经处在了众多企业的前列,由于产业链的完善它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哪怕放眼国际也十分具备规模。
可是这一年爆发的非典却动摇了很多企业的根本,各类资源价格的下跌让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破产,可是王文银这时候却嗅到了商机,他毅然决然买下了几座铜钨矿山。
当时无论是合伙人还是家人都觉得王文银是在胡作非为,因为矿山对电源线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可是这个被人人反对的行为,后来却成为了拯救公司的法宝。
果不其然,在非典过去之后正威集团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可就在公司风气萎靡不振之时,铜钨矿在市场上却非常抢手,连它的价格都实现了翻倍。
这下让正威集团看到了希望,在其他企业殚精竭虑思考着怎样去挽回损失时,正威集团已经因为王文银的先见之明而赚的盆满钵满了。
2005年王文银得知安徽铜陵有一个招商项目,原本接手的国有矿业公司因为能力不足而在寻找新的接班人,这再次让王文银嗅到了商机。
要知道铜陵之所以被人熟知,很大程度上都在“铜”这个字上,在王文银看来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极好,但招商资金却十分高昂,这让很多合作伙伴都站出来持反对态度。
可王文银坚定自己的想法,再次力排众议豪气地将该项目收入囊中了,仅用了两年时间正威子公司全威铜业科技一期项目就开工了,之后“世界铜王”名号的获得,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
至此王文银彻底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也好,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罢,这些大的变故在王文银眼里都成了小事。
很大程度上都在于他有未雨绸缪的能力,稳扎稳打的创业风格是他与其他企业家最大的不同,同时王文银更算是白手起家创业者当中的翘楚。
着眼于如今王文银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早已遍布了全球,他的名字更是常年出现在各大富豪榜上,可以说是妥妥的一位人生赢家。
最难能可贵的是,王文银发家致富以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为了改变乡亲们的生活他一直十分重视扶贫事业,也曾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帮扶教育。
包括2021年河南发生重大水灾时,王文银也曾自掏腰包第一时间购买抗洪物资,一系列的行动都表明他自始至终都有一颗回馈社会和百姓的心。
同时在王文银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种坚强的品质,他能享受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也能在苦难中突破自我,或许正是因为他具有逆风翻盘的勇气,最后才能成就人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