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曆時1年半,雙方經過這麼久時間的交鋒,其實早已試探出了對方的“軟肋”,近期烏軍正在對克裡米亞地區發動猛烈攻擊,不僅出動了大量的無人機襲擊俄軍兵營,而且還出動了4艘快艇發動突襲,甚至還宣布派出部隊登陸了克裡米亞。
為何會說這個地方是俄羅斯的“軟肋”?首先國際社會并沒有承認克裡米亞地區歸屬于俄羅斯,是以俄羅斯并不能在克裡米亞地區部署大規模的部隊,隻要烏軍加大對克裡米亞地區的攻擊力度,克裡米亞地區就面臨着防守不足的問題,從克裡米亞大橋多次被炸也能看出這一點。
其次克裡米亞地區有着俄軍最重要的軍事港口,一旦俄羅斯失去對克裡米亞地區的掌控,那麼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将變得毫無作用,俄羅斯通向歐洲的海洋貿易也将徹底被封鎖,是以俄羅斯絕對不能失去這個地方,但是又無法調動大規模的兵力來防守,這自然而然就被烏方抓住了“軟肋”。
當然俄羅斯軍方也掌握了烏克蘭的“軟肋”,根據消息顯示,俄軍正在對哈爾科夫地區發動猛攻,根據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的說法,現階段俄軍主要的打擊力量集中在空降部隊上,為何會說俄羅斯在插烏克蘭的軟肋?
首先哈爾科夫地區是烏克蘭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帶,此前就有烏軍高層軍官警告過烏當局,一旦哈爾科夫地區失守,那麼俄軍不但後勤補給會變得無比順暢,同時俄軍集結部隊的速度也會成倍增加,更重要的是,哈爾科夫地區有一條高速公路可以直達烏克蘭首都基輔,到時候俄軍隻要沿着高速高速公路架設火炮系統,就可以圍點打援不斷吃掉前來基輔增援的烏克蘭士兵。
其次衆所周知,能夠進入空降部隊的士兵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比如俄烏沖突剛爆發的時候,俄羅斯空降到基輔的部隊就頂住了數倍敵人的火力,并且最後還成功撤退,從這點就能看出來俄軍對哈爾科夫地區的重視程度,這樣一來烏軍就有可能很快被突破防線,甚至是徹底失去對哈爾科夫地區的掌控。
既然被對方抓住了“軟肋”,那麼肯定是要想辦法快速解決這個非常不利的局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給出的“答案”是突然更換國防部長,根據分析人士的猜測,澤連斯基這樣做就是為了向西方國家表達決心,并且企圖讓西方國家送出新一輪的軍事援助,很明顯澤連斯基是想依靠外力來解決這個難題,是以可以說是把沖突勝負的主動權給交了出去,如果西方國家減少或是停止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那麼可想而知烏克蘭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
而俄羅斯給出的“答案”卻非常硬氣,據北約情報部門透露,俄軍SU-34多功能超音速戰鬥轟炸機在一次行動中使用了,KH-47“匕首”高超音速飛彈,要知道“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可是能夠裝載核彈頭的,是以有大量的軍事專家認為,俄軍這是在進一步的測試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特别是俄方近期還放出了大量準備使用核武器的信号,比如說前些時候就把能夠發射核武器的軍事裝備運到了白俄羅斯,甚至有俄羅斯官員聲稱,已經找到了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最佳位置。
俄烏沖突持續到今天,雙方都已經突破了底線,已經有稍遜核武器一籌的“亞核武器”,出現在了俄烏戰場,坦白說現在誰也無法保證俄羅斯會不會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但是隻要俄烏沖突一直無法結束,總有一天局面會超出俄羅斯忍耐的極限,到時候恐怕使用核武器就成為了俄羅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至于這一天是否真的會來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