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作者:風趣的小蔡說事

挑食和家長幹預引發的熱議

最近,知乎上一則文章掀起了一場關于孩子挑食和家長幹預的激烈讨論。這個文章的作者提到了一個相當普通的情景:孩子不喜歡吃韭菜餡的餃子,但父母執意要求孩子吃。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背後,卻揭示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态度和方法。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評論區中,有許多人對父母的做法感到困惑。為什麼一些家長會如此執着于強迫孩子吃他們不喜歡的食物?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思考,涉及到了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教育方式的選擇以及家庭中權力和控制的平衡。

在這個問題上,一些評論者提出了妥協的建議。他們認為,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相反,應該尊重孩子的喜好,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孩子在有限的範圍内自主決策。這種方法可能有助于建立親子關系的互信,而不是通過控制和強迫來建構關系。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孩子:我不要吃韭菜餡的餃子。媽媽:好的,那我們吃白菜餡的餃子。孩子笑着說好的。”

是啊,為什麼要強迫孩子吃一個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東西呢?

不吃韭菜餡,可以吃白菜餡、香菇餡、芥菜餡啊,為什麼一定要吃韭菜餡?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有人則說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在上大學之前,他從來不知道世界上有種蔬菜叫茼蒿。

一次跟同學聚餐有人點了,他吃了覺得挺好吃,就問了名字記住了。

放假回家的時候,媽媽問他想吃什麼蔬菜,他說想吃茼蒿,媽媽也沒說啥。

晚上吃飯,桌上擺着的卻是苋菜和白菜,答主還以為他們那沒賣茼蒿這種蔬菜。

結果吃飯的時候,媽媽問他為什麼光吃白菜,不吃苋菜。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答主解釋說,自己不喜歡吃苋菜,感覺吃了後有種味道在嘴巴裡,很久都散不去。

媽媽就發火了,摔了筷子,大罵他是奇葩,居然喜歡吃那麼難吃的茼蒿,不愛吃那麼有營養的苋菜。

答主這才知道:原來他長這麼大沒吃過茼蒿的原因,是因為媽媽不愛吃茼蒿是以家裡從來不買,而不是他們那沒有這種菜。

原來,家長所謂的孩子挑食、孩子不能不吃什麼菜,大部分情況下,是家長自己愛吃這種菜,同時家長不能接受你不愛吃這種菜。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至于你能吃出怪味,你吃了過敏,這跟他/她又有什麼關系呢?

家長更多在意的,其實是孩子不應該忤逆他/她的選擇罷了。

小小的韭菜餡餃子,背後折射出的,是多少操縱欲極強的家長,和多少被迫淪為提線木偶的孩子。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點開各大社交平台,你會發現,多少人至今活在被家長操縱的陰影裡:

有人從小到大都不愛吃雞肝,覺得難以下咽,但媽媽卻拿着勺子硬塞給她兩塊大雞肝。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她原本想着先答應下來,趁媽媽不注意再扔掉,媽媽卻要她當着面吃下去,因為知道她最讨厭吃雞肝。

她拒絕了,媽媽當場把筷子勺子扔進垃圾桶轉身就走。

她隻好用手抓着食物吃,因為太燙,嘴裡的潰瘍被咬出了血,那一刻她崩潰了。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有人今年27歲,英碩,優秀畢業生,各種拍攝獎項拿了十幾個,工作生活從沒讓家長操過心。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都是自己租房搬家找工作,從未傷害過别人,性格開朗大方獨立有耐心。

然而,她的媽媽,因為她多打了一個耳洞,就哭了,說她走極端,不孝順父母,自己沒教育好她。

有人因為中午喝湯的時候,牙齒碰到勺子發出了聲音,就被媽媽一直說一直說。

她實在受不了,就回嘴了幾句,結果就收到了媽媽發來的這樣的短信: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以後我們還是當陌生人吧!各自安好,你現在大了,有沒有我們你都可以活得很好。”

甚至還賭咒發誓......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她都已經25歲了,從小都是乖乖女,但還是沒能逃脫事事都被父母批評的困境。

脫下的衣服沒立即疊成方塊就是髒亂差;

晚上不能8點以後回家,否則就别回來了;

她身高170,體重才90多斤,就是因為經常吃飯的時候被父母一直批判,導緻沒有胃口吃飯......

有人總結了一份《為什麼你的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說》的原因清單,可以看到好多家庭的影子。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買衣服,家長讓你自己挑,然而當你挑了一件後,又否定你的眼光,按照他們的審美給你挑了一件;

問你想吃什麼,你說想吃小蛋糕,他們卻說馬上要吃飯了,别吃那些,問你還想吃什麼,你說沒有了;

你說想報一個吉他興趣班,他們卻讓你把時間精力都集中在學習上,最後卻又誇起了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

日積月累,孩子的需求從來不被滿足,隻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吃飯、穿衣、學習。

家長卻還疑惑:為什麼自家的孩子,什麼都不肯跟自己分享了?問他/她什麼都隻說随便。

這一讨論反映了一個重要問題: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教育和控制的平衡問題。章節一讓我們思考了父母是否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傳遞教育和價值觀。接下來,我們将探讨一部泰國大學生制作的動畫短片《繼承者》,它更深刻地反映了這一問題。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繼承者》動畫短片的深刻寓意

泰國大學生制作的《繼承者》動畫短片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卻生動地表現了家庭中的現實問題。這部短片通過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探讨了父母過度控制和操縱孩子生活的主題。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故事情節中,父母不斷剝奪孩子的自主權利。他們收走孩子的玩具,将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置換成各種獎牌和證書,最終甚至将孩子的夢想毫不留情地摧毀。孩子的生活被父母完全控制,他們成為了孩子的“操縱者”,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選擇權。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然而,最令人震驚的一幕是,父母自己也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操控着,他們的生活也失去了自主性,一代又一代,沒有盡頭。這個畫面讓人深思,家長的控制欲是否會成為一代又一代的惡性循環?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這部短片啟發了兩個關鍵觀點,可以引發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深刻思考。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建議一:培養孩子的個人邊界

首先,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們需要學會設立個人邊界。個人邊界是一種自己創造的準則和限度,當他人跨越這些邊界時,應有所反應。這意味着孩子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喜好、需求和界限,并有勇氣表達出來,無論是在飲食選擇、興趣愛好還是日常生活中。

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可以逐漸學會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堅守自己的邊界。這對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至關重要。孩子需要明白,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必被父母或他人的期望所束縛。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自己的身份,避免成為父母控制的傀儡。在親子關系中,互相尊重和了解彼此的邊界是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礎。

建議二:早期促進孩子的獨立

其次,從家長的角度看,他們需要盡早促進孩子的獨立性。一項倫敦大學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行為與孩子将來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關聯。控制欲過強的家長可能導緻孩子長大後獨立性不足,過度依賴,甚至降低幸福感。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是以,家長需要明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獨立性的培養同樣重要。這并且不僅僅是在飲食方面,還包括生活技能、決策能力、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促進孩子獨立成長的

關鍵觀點:

  1.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和決策,給予他們在一定範圍内的自主權。這可以從小事情開始,如讓孩子自己挑選食物、管理自己的時間表等。逐漸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決策能力。
  2. 鼓勵主動學習: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包括在學校課程之外鼓勵興趣愛好,提供資源和支援,讓孩子自己探索和學習。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1. 建立溝通橋梁:保持開放、誠實和尊重的溝通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家長應該傾聽孩子的需求和擔憂,同時也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建議,但不是通過強制來施加。
  2. 容忍失敗和挫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失敗和挫折。家長的角色是鼓勵他們面對挑戰,學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而不是為他們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堅韌和适應能力。
  3. 以身作則: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成為孩子獨立性的榜樣。如果父母自己過分依賴孩子或受到他人的操控,孩子很難學到獨立。是以,家長應該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現出自主選擇和獨立決策的價值。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掌控欲與愛的平衡

最後,讓我們回到起點,思考掌控欲與愛的平衡。父母往往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這種愛可能被誤解為控制。我們必須認識到,愛是自由的,不應該以控制、操縱和剝奪個體的權利為代價。

家長應該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平衡,既要為孩子提供關愛和指導,又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和需求。這需要敏感的觀察、傾聽和了解。當孩子能夠自主決策并建立自己的邊界時,他們才能更好地邁向獨立成年人的道路。

熱搜上引衆怒的“韭菜餡餃子”,暴露出多少原生家庭的隐痛

總結:挑食和家長幹預以及《繼承者》動畫短片提出了關于父母教育方式的深刻問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尋找掌控欲與愛的平衡,鼓勵孩子設立個人邊界,早期促進他們的獨立性。這些觀點提醒我們,親子關系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上,以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作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