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若飛:為人民而死

作者:中華英烈網

"為了挽救一個人的生命,背叛了千萬人的解放事業,被千萬人背叛了,那活着就有趣嗎?"革命史宗的王如飛曾經說過。如今,在他的家鄉貴州安順,名叫"如飛"的城市道路、公園和廣場鱗次栉比,在王如飛故居的展廳裡,崇拜者蜂擁而至。幾十年後,這片炎熱的土地仍然牢記着他"一切為了人民"的誓言。

王如飛,原名王雲生,1896年10月生于貴州省安順縣(今安順市西秀區)。從年輕時起,他就滿懷熱情地追求革命真理。1918年,王飛到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學習,開始接觸男性主義。1919年,他赴法國勤儉學,期間随趙世妍、周恩來等在巴黎成立中國青年共産黨和中國共産黨歐洲支部。1923年,王如飛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一步研究與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有關的問題。

1925年,王全璋回到中國,開始了一個火熱而動蕩的職業生涯,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曾任中國共産黨北區委督察,負責中國共産黨玉山區委的籌備工作,後任中國共産黨玉山區委書記,上司河南黨的建設和工農業運動。王如非于1926年來到上海,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他還參加了上海勞工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指揮。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後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參加中國共産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曾任中國共産黨國際代表團成員,在列甯書院學習。

1931年,王晖基回國,上司陝西甘甯地區農村革命基地的建設工作。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背叛,他在標頭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王如飛保守黨的秘密,繼續他的革命工作。他不僅尋找機會教育他的獄友們關于革命的知識,而且還寫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精彩書籍。在獄中,他寫了一篇短文《微笑中生活》,鼓勵同志們,寫道:"逃死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鐵窗很難鎖住鋼鐵的心。"在他近6年的鐵窗生涯中,他始終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奮鬥,展現出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937年8月,在黨組織的營救下,王如飛出獄回到延安,擔任中共陝西甘甯邊區委員會宣傳部長、八路軍延安總部副參謀長、中共中央書記。他積極推動黨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參與制定多項重大政策和政策,為推進抗日基地各項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多次稱贊:"如果費是我們的理論家。"

抗日戰争勝利後,蔣介石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28日,王如飛陪同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參加雙方和談。1946年1月,他代表中國共産黨參加了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會上,他不僅堅持原則,而且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掌握了靈活的鬥争政策,在政府和國民議會改組等重大問題上團結各民主黨派,同國民黨的威權主義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

4月8日,王如非與秦邦賢、葉婷等13人一起飛回延安,準備向中共中央報告,說明在憲法、國民政府組成等問題上與國民黨談判的最終計劃。回到延安之前,他向周恩來同志道别:"一切為了人民。"由于天氣惡劣,飛機在山西興縣紅茶山墜毀,機上13人全部遇難,王如飛50歲。

毛澤東為"四八"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然死依然光榮。周恩來在這篇緻敬文章中寫道,《四八》烈士不朽:"如果你飛了!你的遺言是中國人對人民及其代表的統治者的壓迫。我記得,我總是記得。"

中共安順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唐作英說,今天,安順黨員們仍然通過各種活動學習王如飛追求真理、不忘清白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無畏、大膽忠誠的黨文化。王如飛真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一切為了人民"的誓言,用行動為共産黨員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記者 李志雅)

王若飛:為人民而死

來源:新華社微網誌

網編:肖玉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