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自從菲律賓在中國南海挑起事端,中國軍方為了有效應對,也再次加快了南海島礁戰略的部署,人們也越發關注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
是否能掌握戰争的主動權,有強大的防禦能力,尤其是海空軍是否有制空,制海權的優勢?
永興島戰機家族再添新成員
先來了解一下永興島,從俯瞰圖看去,永興島就是一個海上礁盤。
在過去,永興島中間完全被海水充斥,是一個亟待建設的島嶼,但經過了幾十年的填海造島,中間空虛的部分已經被修建完整。
耗費巨資打造永興島的目的就在于發展軍事基地,永興島有特殊的戰略位置,位于西沙群島中部,在南海島礁戰略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如今已經擴大了約50%的土地面積,形成的大面積陸地,以及清晰可見的飛機跑道。此前已經傳出來殲16戰機整體建制入駐了永興島,提升了永興島的防禦能力。
永興島的快速變化也引來了國際關注,可以說外媒對于解放軍對來永興島投放軍事裝備十分關心。
在這一次菲律賓拉攏美日澳三國,在大陸南海周邊舉行聯合軍演,目的和用心直指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在同一時間段開展實戰化演練,釋放強軍備戰的信号,應對外部勢力的威脅。
在央視的報道中,注意到了一個特别的身影,一架頭部為白色的殲11戰鬥機,進行緊貼島礁訓練,并且降落在永興島,看來永興島已經再次部署了一批殲11戰鬥機。
前面說過目前永興島的飛機裝備以殲16為主,殲16的确要先進于殲11,那為什麼還要部署殲11戰鬥機?
殲11脫胎于蘇27,為四代戰機研發保駕護航
要知道在2016年以前殲16戰鬥機還處于試飛成功,準備列裝的初級階段,而殲11仍然是海空軍的主力。
其初代産品是來源于自行組裝的蘇27戰鬥機,由大陸大量進口之後,在進行更新換代和改裝。
由此也産生了殲11A,殲11B等系列産品,這次紀錄片中所流出來的這款戰鬥機其實是殲11BG,仍然屬于殲11的衍生産品。
更換了功能更為強大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進行了數字化的更新,改善了雷達倉功能,整機也在更新之後得到了性能的極大提升。
可以說唯一和蘇27相似的就剩下了外形,而我之是以要不斷發展改進殲11戰鬥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通過這款飛機的基礎構架來打造中國自己的中型戰鬥機梯隊。
代替進口蘇35s戰鬥機的位置,擺脫對戰鬥機的進口依賴,實作國産化,自主化。從經濟效益上講,100架中型戰鬥機全部依賴進口,将會産生極大的經濟負擔。
而此時中國也在着手準備殲16,殲20的研制,殲11作為後備力量就必須進行大批量的改裝和更新。
曆經了四到六年的時間,殲20戰鬥機應運而生,成為先進的四代戰鬥機梯隊,在大規模鋪開以前,殲11以及更新系列戰鬥機仍然要作為技術和裝備儲備。
這個也很好了解,研制來更先進的新式戰鬥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棄老款,美軍在f22戰鬥機全軍列裝時也仍然沒有放棄對f15c的更新更新。
目前f15c仍然成為美軍對外軍售的主力戰機,除了擔負作戰任務以外,能夠為美軍賺取大量的軍事外彙。
殲11 BG實作重大更新,意義深遠
就比如這一款白色罩頭的殲11BG,其性能也遠遠要優越于殲11A,殲11B,首先白色的頭是雷達罩,而這一部分正是系統前端的火控雷達。
從外形上就已經差別于了殲11A,殲11B,相信一定火控雷達進行了重大更新。
在今年7月的長春航空展上,殲11 BG戰鬥機還搭載了一枚Pl 10型空空飛彈,這款格鬥飛彈對于飛機的發射性和顯示器有極高的要求。
是以,反推殲11BG絕不是簡單的更新和改裝,最起碼已經實作了超視距發射和攔截功能。
殲11B本身飛行性能出色,服役年限相對較短,未來可複役年限仍然很長,有很大的實戰意義。
對其進行更新改造,結合中國空軍發展的最新技術,能夠實作讓其對标美軍f15c。
配合在永興島上已經列裝的殲16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的戰機組合,能夠在維護南海軍事主權中發揮更大價值。
并且可以根據殲11 BG的改裝經驗,積累屬于大陸自己的更新技術,将來應用到殲15,殲16,殲20等先進戰鬥機中。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文章由“國際與經濟”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