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1000個老人中,有多少能拿1萬以上養老工資?答案“出乎預料”

自2005年起,大陸養老金水準持續18年的增長,從最初的不足1000元上升到現今的約3000元。

令人驚訝的是,據2021年地方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決算表推算,結合機關及事業機關退休人員支出,大約每1000位退休者中,有5%的人每月能拿到高達1萬元的終身俸。

這一資料雖非絕對精确,但确實引發了公衆的好奇:在大多數人僅有幾千塊終身俸的情況下,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是什麼因素決定了退休者的養老金水準?

在1000個老人中,有多少能拿1萬以上養老工資?答案“出乎預料”

這個事情,還是挺有意思的。

因為一邊是,不少機關及事業機關的退休人員,每個月能拿上萬元的養老金;

一邊又是,很多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每個月就200元左右的養老金。

怎麼看,似乎都是差別對待!哪有這麼欺負人的!

但是,深究其中的機制,不難發現,某種程度上也算合理。

因為大多數農民幾乎沒有繳納過職工養老保險,或者繳納的極少,他們退休以後領取的與其叫養老金,不如說是國家補貼。

是國家給予這部分特殊人群的一部分收入,希望能支援一下他們的老年生活。

而機關及事業機關人員繳納的叫職工養老保險,是根據工資計算,每月按照一定比率持續繳納的養老金。

一般這類機關的員工穩定性非常高,可能22歲入職時,在這些機關,60歲退休時,依舊還在。

這麼計算,那就持續繳納了38年的養老保險,最後領取的終身俸,自然水漲船高了。

在1000個老人中,有多少能拿1萬以上養老工資?答案“出乎預料”

另一方面,相較于農民和私營企業職員,機關及事業機關還有一筆“職業年金”。

本質上,它并不屬于養老金。但退休後,每個月也會發放,是以很多人也會将其視為養老金的一部分。

譬如2023年最新資料顯示,機關及事業機關退休老人收入水準為6600元,其中職業年金還有730元。

注意,這還隻是平均水準而已。

很多工齡時間長,職級高的員工,退休工資更高,職業年金也更多,自然就過萬了。

當然,有人會說了,都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機關及事業機關的職員終身俸這麼高,就不能挪用點,給到廣大農民嗎?

反正1萬以上的養老金,他們也用不完,不如拿出去一部分,給人民以回饋!

這個想法似乎不錯,但有個根源性的漏洞,即是:

如果不繳,或者少繳養老保險,退休以後仍能領取上千元的養老金,那麼大家肯定都不繳了。

畢竟,繳納了也是這麼多錢,不繳也是這麼多錢。還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幹點其他事。

在1000個老人中,有多少能拿1萬以上養老工資?答案“出乎預料”

總而言之就是:

雖然不少機關事業機關職員,能拿1萬以上終身俸固然令人眼紅;而很多農民,隻能拿200左右養老金,也令人心酸。

但我們要了解,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基于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和政策考慮,它是一個複雜的生态平衡,并不像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

與其想一些不切實際的平均辦法,不如多提建議,讓國家将農民那部分養老金,想辦法提高起來,又不失公允。

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