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作者:傑瑞哥侃曆史

請點選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頭條号“傑瑞哥侃曆史”,今後會持續更新!

傑瑞哥 作品

因為珍惜當下,我們回顧曆史

【文:傑瑞哥】

【編輯、校對:傑瑞哥】

最近親戚聚會,一位遠房親戚的話挺讓我無語的。

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說什麼你們這一代人多麼多麼幸福,要好好珍惜;我們那一代人多麼多麼辛苦,如何如何羨慕你們之類的話。

我當時也在場,頓覺如坐針氈,他那番話的每一個字都讓我作嘔。

我心裡隻有一個問題:

你們難道真的以為,就算讓你們生活在如今這個世界,你們就能立足?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這位親戚在事業機關工作,而他連大學都沒上過。

如果放在當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中國50後、60後一代父母好似永遠也不明白,他們年輕時所處的年代是極為特殊的。

就以筆者父母為例,筆者父母60後,年輕時都是工薪階層,但家裡條件還算不錯,爺爺奶奶是退休中學教師,外公外婆是退休國企幹部,是以父母結婚時幾乎沒遇到什麼壓力,房子是機關分的,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除了電話外什麼都有。

父親藏書萬卷,母親衣服新潮,他們甚至還有那個年代頗為小資的咖啡器具,這在90年代初算條件相當不錯了,談不上富裕,中上水準總夠得上。

然而放在如今,工薪階層的夫妻即便有父母的幫助,想獲得中上水準的生活條件也是不大可能的。這不僅是因為2004年開始的房地産泡沫,更是因為最近三十年社會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而社會的發展,必将伴随着觀念的淘汰,必将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巨變。

現如今的年輕人,不僅車子房子都要自己買,還要在父母經驗過時的情況下獨自承受社會的壓力,這是父母那一代人未曾有過的經曆。

而網際網路的普及更是讓他們看到了世界之大,生活之精彩,也讓他們見到了生活條件比他們好得多的家庭的日子,這種日子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無法想象的。即便他們的生活在父母眼裡已經足夠好了,年輕人們還是會産生對現狀的不滿,甚至會感到焦慮。

如此種種,都是父母那一輩人無法想象,也無法了解的。

而在當代年輕人眼裡,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

可父母們往往不會将此事歸咎于時代的發展給孩子們帶來的困境,而是歸咎于孩子嬌生慣養,不會适應社會。本來很正常的事情,互相溝通就好了,可那些長輩們偏要以此為導火索,引發兩代人之間的内耗。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當孩子們據理力争地向他們解釋并希望得到他們的了解時,他們往往是一個字也聽不進去的,理由很簡單:咱們年輕那會兒怎麼怎麼樣,自己不行就不要怪社會。

是以,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真的很“奇妙”:它将社會發展導緻的施加在年輕人身上的種種困難,完美地轉化成了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沖突。

到了最後,長輩們總以“我是長輩,你得聽我的”的話語結束争論,留下了年輕人無奈的心情和不甘的淚水。後果就是年輕人的壓力得不到釋放,難處得不到了解,時間一長便會被社會現實消磨心智,泯滅理想,甚至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痛哉!難怪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稱,中國幾千年曆史中的所謂“仁義道德”就是在“吃人”。

現在的中國,正值幾千年未有之變局,大部分老一輩的人(除了社會精英)的觀念被迅速淘汰,年輕一輩人的思想觀念迅速崛起,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都沒發生過的事情。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這種變化肯定會讓老一輩人不太習慣,這很正常,因為沒有經驗可循,更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他們就會以為年輕人在“瞎胡鬧”。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這種“瞎胡鬧”,經驗閱曆全出來了,他們反對年輕的觀念,其實就是在拒絕中國未來的發展。

兩代人的觀念沖突是很正常的,年輕人們原本以為可以和長輩們溝通,可以和長輩們交流想法,但他們總是擺出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臭架子,以各種傳統道德觀念為宗旨,企圖将年輕人的各種他們認為“不可理喻”的想法統統掐滅。

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反駁的理由,單純就是看不慣年輕人的行為,因為他們的人生宗旨不是拼搏,而是安穩。就像那溫室裡的花朵,覺得隻要靠着自己那點觀念,就能很好地在社會立足。

畢竟,他們用這種觀念已經活了幾十年了。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在當時中國的特殊社會背景下,他們活得很安穩,自然而然便以為年輕人也可以這樣,是以哪怕年輕人胸懷大志,敢于拼搏,在他們眼裡也隻是瞎折騰而已,還不如老老實實回家考個公務員教師什麼的。

父母那一輩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今這個世界有多精彩,不好好拼一拼搏一搏,真的很可惜。

不管是拼搏還是安穩,不管最後結局如何,隻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行了。

但他們不管,什麼也比不上安穩。

父母那一輩人想法就是,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穩定就行,于是便給本應豐富多彩的生活強行加上一套标準,比如什麼什麼時候該結婚,什麼什麼時候該生孩子......還美其名曰“知足常樂”、“湊合着過”。

荒謬!着實是荒謬!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父母那一輩很多人就好比溫室裡的花朵,一輩子書也沒讀多少,也沒見過啥世面,幾十年都在溫室裡坐井觀天,幾十年都在特殊環境下“茁壯成長”,便以為自己的生活觀念“無可撼動”,便以為任何對他們産生質疑的人都是不正經。

荒謬!着實是荒謬!

殊不知,條條大路通羅馬,父母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也許是對的,但絕對不是唯一的。

這就好比吃東西,有些人喜歡吃甜,有些人喜歡吃鹹,有些人喜歡吃辣,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什麼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品評别人的人生呢?!

荒謬!着實是荒謬!

為什麼長輩總認為他們才是對的?

答案隻有一個:他們有幾十年生活經驗,但沒見過世面;他們雖然有經曆,但大多數人沒有閱曆。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那個年代,很多50後、60後沒上過大學,沒有和全國各地的同齡人在一起生活、學習、工作的經曆,至于讀研出國見世面那就更談不上了。

正因如此,很多長輩在年輕時沒有打開眼界。

再加上過去那種特殊環境,他們隻要按時上下班,按時做飯按時吃飯,在機關和上司搞好關系,跟同僚之間相處融洽,家庭中不出現比較大的沖突,他們基本上都可以在社會立足,都可以活得很不錯。

這種環境讓人們生活穩定,但也會讓人們懶得去關心外面的事情。

這也意味着,他們一輩子就隻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隻相信自己那點可憐的經驗。

然而很不湊巧,眼界開闊的90後的年輕人相信的是知識。

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經驗。

為什麼呢?

筆者記得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個橋段,在雍王府當教書先生的邬思道有一次對着年幼的弘曆講了一個道理:

“讀書是為了明理,但道理沒有一成不變的,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按照邬思道的說法,所謂“因時而異”,那幾十年前的經驗豈能用在當代?所謂“因地而異”,小城市、小縣城的經驗豈能用在大城市?所謂“因人而異”,50後、60後的經驗豈能用在90後、00後身上?

是以年輕人的做法就三句話:以書本知識學習前人的經驗,以社會環境學習現在的經驗,以自己的認知總結出新的經驗。

不管怎樣,反正把老一輩人的經驗直接拿過來是萬萬不可的。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因為年輕一輩人一向認為,長輩們之是以這一生活得還不錯,并不是因為他們的生活觀念是對的,而是當時的社會已經給他們解決了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煩:

房子是機關分的,這就解決了絕大部分的家庭支出;

生活成本低,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能吃飽穿暖;

沒有網際網路,不會感受到外界的貧富差距,是以知足常樂;

結婚要求也低,隻需要自行車電視機電冰箱就成,很多人都可以負擔得起,即便負擔不起的家裡給湊點錢也能解決;

......

筆者回想起在北歐留學時的經曆,因為那裡社會福利很高,終身俸人人都有保障,即便失業人員每月也能領到折合人民币1萬餘元的保障金。是以北歐幾乎個個都是月光族,這在中國很難想象。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這種社會環境下,不管一個人有沒有出息,不管一個人上不上進,不管一個人跟不跟得上時代,隻要不犯法不危害社會,都可以活得很好。

而中國50後、60後那一輩人也一樣,國家的政策和福利幫他們解決了生活當中的大部分問題,他們隻需在社會上、家庭中做個不算太差的人,就可以在社會立足,就可以衣食無憂。

放在如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是以他們的人生經驗,參考價值并不高。

如今的社會,那可不是簡簡單單地遵守道德觀念、搞好人情世故就可以立足的。

如果不能敏銳捕捉到時代的變遷,而立馬做出轉型的話,便意味着會在将來被淘汰;

如果不能睿智察覺到職業結構的變化,而選擇真正正确的職業的話,便意味着會在将來成為下崗潮的受害者;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時代的發展方向,就會陷入被同齡人甩出一大截的巨大困境。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如今的社會,稍不注意就會落後于同齡人,稍不注意就會被時代抛棄,天堂和地獄隻有一步之遙。

到了那個時候,還什麼道德觀念,還什麼人情事故,一點用也沒有。

是以,現如今年輕人們的弦繃得很緊。

他們的壓力之大,完全是生活在溫室裡幾十年的長輩們無法想象的。

即便在過去的特殊年代,覺得生活壓力大的長輩們仍舊比比皆是,可見他們的本領也就一般。如果讓他們到如今這個社會......唉,很難想象啊!

要知道,如今大城市連落戶都需要大學學曆啊!

他們那個時代之是以能活得好,完全取決于當時中國社會的特殊性。

但長輩們卻以為,他們當時之是以能在社會立足,完全是憑借自己的本事,是以便認為自己腦子裡的道德觀念是對的。然後便進一步認為,晚輩們之是以不能在如今社會立足,要麼就是本事不夠,要麼就是思想不對。

随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說教。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而在子女們看來,他們的說教對改變現狀根本沒有一丁點兒作用,隻是一種在社會的急劇變化中彰顯自己的存在感罷了:

子女們不喜歡上班,在家啃老甚至躺平,長輩們便批評子女不争氣。殊不知現如今的工資水準根本買不起房子,在家啃老至少父母不用幫子女還房貸;

子女們從事自由職業,長輩們便批評他們不務正業。殊不知要想負擔得起生活的壓力,上班拿死工資是一點用也沒有的;

子女們吃飯的時候點外賣,一下班就打遊戲、追劇,不喜歡做家務,長輩們便批評他們懶惰、不會過日子。殊不知現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一份月入一萬以上的工作,那是會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的,别說做飯了;

......

明明享受到的是時代的紅利、環境的庇佑,卻以為是自己的成功——這就是50後、60後長輩們對生活最大的誤區。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如果讓他們到如今這個世界來打拼,絕大多數人是會連工作都找不到的。

筆者認為,那些50後、60後衣食無憂的長輩們,往往都是年輕的時候周圍沒那麼多是是非非,等他們年紀大了有了資曆,有了地位,中國因社會巨變而引發的是是非非又波及不到他們。

是以,筆者想告訴長輩們,不要總擺着個臭架子教訓年輕人,如果把你們擺在他們的位置上,興許還不如他們呢!

聰明的長輩都是陪着晚輩一起經曆精彩的人生,一起經曆社會的進步,一起領略大千世界的奇妙,隻有傻子才一天到晚費口舌說教,偏要人家接受他們的觀念。

真是又蠢又笨啊。

筆者在前面就已經說過,中國社會巨變的開始源自于2004年房地産泡沫,而在那個時候,50後、60後的長輩們至少已經有了一套房,生活都已經穩定,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都能好好過下去,時代的變遷幾乎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是以,當下社會的種種風風雨雨,是長輩們根本就感受不到的。

90後是溫室裡的花朵?錯了!其實父母那一輩人,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近20年後的今天,如果他們的晚輩遭遇到這種他們從未經曆過的風雨,長輩們除了灌輸些聽起來挺對但實際上毫無用處的雞湯外,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他們看來,買房結婚、生活穩定是理所應當的,但在90後的年輕人看來,這談何容易?

或許長輩們還沒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

是以大家看看,到底誰才是溫室裡的花朵?

反正不會是90後年輕人。

而且筆者曾經聽人說起過:“父母那一輩人都說羨慕我們,可我們才真正羨慕他們。”

說這種話的人,想必已經經曆了這個社會的滄桑。

而這種滄桑,是他們的父輩根本想都想不到的。

(全文完)

請點贊關注頭條号“傑瑞哥侃曆史”,今後會持續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