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宣發“撞車” 華為蘋果争鋒

作者:齊魯壹點

8月29日,華為終端低調官宣Mate 60系列正式開售,在華為商城上線“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并稱華為Mate系列手機自2013年釋出以來,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至今累計發貨已經達到1億台。

8月30日,蘋果又宣布秋季釋出會将于當地時間9月12日舉辦,屆時将發售iPhone 15系列新品。兩天之内,華為、蘋果均在新品釋出上有大動作,宣發上的意外“撞車”引發市場遐想。

宣發“撞車” 華為蘋果争鋒
Mate 60未發先售

作為華為的兩大旗艦手機系列,P和Mate擁有相對固定的釋出節奏。一般情況下,華為在每年在3月左右釋出P系列、9月左右推出Mate系列。

雖然本次華為Mate 60系列開售頗為突然,但還是掀起了關注熱潮,華為并未官宣新品是否搭載5G通信,不過從網上現有的拆機、實測來看,該産品已擁有5G。蘋果方面在iPhone 15系列上如何革新尚不明朗,但基本确定的是,iPhone 15 Pro系列将繼續高端化路線。

目前從多位拆機使用者的爆料看,Mate 60 Pro采用了華為海思的“麒麟9000s”晶片,而晶片上的CN代碼則意味着其代工廠來自國内,市場猜測,該款晶片可能由中芯國際代工,正因如此,8月30日中芯國際股價盤中漲幅一度接近7%。

雖然華為的5G晶片姗姗來遲,但從實測效果看,其性能并不落後于現存5G機型,多個測評視訊顯示,Mate 60 Pro插卡後并不會顯示4G或5G辨別,但該款手機的運作速度達到500Mbps,與iPhone 14 Pro相當。

業内觀點指出,華為在失去5G的三年中,手機業務遭遇挫折,銷量、市占比下滑明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競逐高端市場的能力,而當華為自主掌握5G,其手機業務或将再度複蘇。

華為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顯示,上半年,華為公司實作銷售收入3109億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率15%。其中,最令市場關注的是,華為手機業務出現顯著複蘇迹象,上半年終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7%,成功扭轉此前下跌趨勢。

就在不久前,華為終端BG CEO餘承東在2023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表示,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伴随着P60系列的釋出,華為在中國高端智能手機的份額回到前二,手機市場佔有率快速增長。

根據IDC公布的中國手機市場資料,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6.1%,以13%的份額與小米并列第五,從“Others”一欄重回前五行列。

在專家看來,華為手機的複蘇在意料之中。獨立國際政策研究員陳佳表示,縱觀華為的産品政策與市場業績,可以看到其戰略重心永遠在高端市場,不斷地研發創新,是其核心競争力與長遠規劃,華為并不僅追求短期出貨量數字好看。

此外,華為所掌握的産業鍊也成為其制勝法寶,無論是麒麟晶片還是鴻蒙系統,都是其底氣所在,相比代工模式,華為更加獨立的産業布局也成為其突破“卡脖子”問題的關鍵。

針對手機業務問題,記者采訪華為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iPhone 15定檔

在Mate 60系列開售次日,蘋果也确定了新品iPhone 15的發售日期。此前由于供應鍊波動、産能不足等因素影響, iPhone 15系列顯得“命途多舛”,同時也令市場更加關注。

截至目前,從多位數位部落客爆料來看,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Ultra将獲得标準iPhone 15系列所不具備的額外功能更新,預計會進行變化較小的重新設計,邊框更窄,邊角曲線略有變化,iPhone 15 Pro系列将采用钛合金架構而非最近幾代的不鏽鋼架構,預計将使機身變得更輕、更堅固。

此外,蘋果首款3納米晶片A17将出現在iPhone 15 Pro和Pro Max/Ultra中,有傳言稱iPhone祖傳的靜音開關将變成操作按鈕。操作按鈕可以自定義,就像Apple Watch Ultra上的操作按鈕一樣。更重要的是, iPhone 15會變得更加“通用”,由于歐盟方面反壟斷法要求,iPhone 15将配備USB-C接口而不是Lightning接口。

綜合來看,蘋果今年對iPhone 15系列的更新誠意滿滿。知名分析師郭明琪就預測:2023年、2024年,iPhone都将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2023年iPhone出貨量将達到2.2億-2.25億台,超越三星的2.2億台出貨量,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品牌。同時蘋果将2024年iPhone出貨量目标設定為2.5億台,同比增長5%-10%,繼續超越三星。

價格方面,iPhone 15标準版和Pro的差距或将再度拉大,市場預測,标準版價格将維持不變,iPhone 15起售價5999元,而Pro版将上漲1000元,起售價為8999元,但閃存空間或将更新為256GB起步。

高端市場:格局之變

華為和蘋果新品狹路相逢,在高端機市場的争奪備受矚目。

三年前,華為雖然在世界市場上難以和蘋果争雄,不過在中國市場,華為、蘋果已然是雙峰并峙,甚至在高端機領域,華為一度超越蘋果。

資料也能佐證這一點,據IDC中國統計,2020年上半年中國600美元以上智能機型中,華為市場佔有率占比為44.1%,蘋果為44%,稍遜華為0.1個百分點,而其他品牌則與這兩家相去甚遠,其中小米約占有4%的市場佔有率,OPPO、vivo、三星的市場佔有率均不足3%。

産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在華為手機掙紮的三年時間内,蘋果在中國市場可謂一枝獨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任何單獨一家手機品牌在高端領域内都難以和蘋果平起平坐,蘋果對标的是整個安卓市場,如今華為強勢回歸,或将再度改寫手機市場格局。

更重要的是,蘋果穩居高端領域的同時,還向平價市場“搶食”,這一點在其釋出iPhone 14系列時就能明顯看出,蘋果的入門級iPhone 14起售價為5999元,而iPhone 14 Pro的價格為7999元,iPhone 14 Pro Max的價格更高,為8999元。用标準版搶占平價市場, 用Pro版擷取更多附加值,正是蘋果的“如意算盤”。

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則指出,未來高端市場中華為與蘋果角力,最終利好的是整個行業,畢竟當下手機出貨不斷萎縮,消費者換機意願持續走低,市場需要新的刺激,這也隻有頭部品牌能夠提供。

從資料上看,2023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570萬台,同比下降2.1%;上半年出貨量約1.3億台,同比下降7.4%。頹勢蔓延到了上遊晶片領域,受智能手機市場低迷影響,高通手機晶片業務下滑;與此同時,移動晶片廠商們面臨中低端“清庫存”的難題,大有掀起新一輪價格戰的苗頭。索尼預測,手機市場最早要到2024年才會開始複蘇,如今得到市場格外需要一針“強心劑”。

專家認為,長遠來看,頭部品牌間的競争在手機之外,例如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均“押寶”AI大模型,相比于一段時間内的出貨量,如何拓展自身生态,占據科技鍊上遊,賦能更多領域,更是大企業關注的重點。

( 記者 陶鳳 王柱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