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作者:蘭州大劇院

演出回顧丨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紅色情懷感人肺腑,真情诠釋信仰力量。8月29日晚,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全國巡演首站(蘭州站)演出在位于美麗黃河之濱的蘭州音樂廳精彩亮相。感人的故事、精湛的表演,帶領觀衆再次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在身臨其境中真切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先烈所經曆的苦難歲月,以及為了革命勝利承受的生離死别。整場演出掌聲連連,讓所有人心潮起伏、熱淚盈眶。這也是我市以強省會行動為指引,策劃推出的88項文化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

新版《大豆謠》首次線下與蘭州觀衆見面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全國巡演(蘭州站)活動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指導,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甘肅省戲劇家協會、蘭州市戲劇舞蹈家協會支援,蘭州交響樂團、蘭州星光童聲合唱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聯袂演出,力求以高品質、正能量的舞台藝術精品讓省會城市彰顯卓越“内涵”。這部作品改編自革命烈士羅雲鵬之女、“活着的小蘿蔔頭”羅力立根據親身經曆撰寫的同名回憶錄,是一部以真實發生在蘭州的紅色曆史故事為題材的兒童劇。

全劇以老年羅力立的回憶作為支點,講述的是:1940年6月,中共甘肅工委副書記羅雲鵬同志和妻子樊桂英以及他們出生8個月的女兒羅力立被捕入獄。四歲那年,小力立在獄中撿到一顆從未見過的大豆,她無比興奮地把這看似渺小的快樂,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并笃定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同在獄中的王洛賓頗受觸動,為她寫下了歌曲《大豆謠》。最終,羅雲鵬受盡折磨犧牲在監獄之中,而羅力立在父母和獄友們的呵護下逐漸強大,開始了追尋自由與理想的成長之路。

該劇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蘭州市委、市政府支援,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蘭州大劇院創演。作為甘肅當代兒童劇創作的代表性劇目,這部作品曾先後榮獲第十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第十屆深圳兒童戲劇節“優秀展演劇目”“戲劇中國”線上展演優秀劇目、第七屆甘肅戲劇紅梅獎大賽“優秀劇目獎”。此次全國巡演蘭州站演出,也是新版兒童劇《大豆謠》線上下與蘭州觀衆首次見面。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

當晚,演出大幕徐徐拉開,一個以羅力立的回憶作為支點的感人故事被娓娓道來。在王洛賓創作的《大豆謠》的歌聲中,人們的思緒被跨越時空帶入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随着故事情節的推動,在恐怖的大沙溝監獄裡,小力立慢慢感受到想象的力量,學會了找尋殘酷生活中“真實的美”。更重要的是,父親羅雲鵬給予了她敢于同惡勢力鬥争的勇氣和對共産黨人心中“一個嶄新的中國”的無限憧憬及希望……“長大沖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于你!”如同這首歌所寫的一樣,最終,羅力立在父母和獄友們的呵護下逐漸強大,開始了追尋自由與理想的成長之路。

演出中,王洛賓的率性不羁、羅雲鵬的頑強不屈、羅力立的天真樂觀,都給觀衆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在這部紅色經典作品中,所有人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紅色文化的熏陶,真切感受到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堅強不屈,将紅色精神根植于每個孩子的心底,讓紅色基因在悄然無息中得到了傳承。

“小力立在監獄裡什麼都吃不到,大豆竟然成為她心中最好吃的東西,而我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牢記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完演出,10歲的小觀衆趙宇激動地告訴記者:“我是一邊哭一邊看完演出的,看到童年的小蘿蔔頭在監獄裡艱苦生活,又失去親人,真是太可憐了!”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排練現場指導

記者了解到,為了此次全國巡演能夠讓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的舞台呈現再上一個台階,演出前特邀該劇藝術指導、著名戲劇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王曉鷹排練現場進行指導,從演員表演、故事節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打磨提升。

“《大豆謠》這部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從一個很小的角度進入,展開了一個十分豐富感人的紅色故事。”王曉鷹告訴記者:“這個故事中不僅有革命者的奮勇抗争,也有親人之間的生離死别,還有西部歌王王洛賓的傳奇故事。觀衆們看到的不是符号化的英雄人物,而是充滿了父親情懷的共産黨人,在那個特殊環境下對孩子心靈的影響,整個故事鮮活而親切。可以說,那一顆大豆的背後,就是羅力立的親情、家人,以及她對這個世界所有美好向往和情懷的表達。”

他十分中肯地說:“故事本身講的很豐富,舞台的表達上可以再進行一些調整,比如這種詩化的邏輯結構,不同空間交錯的關系,以及穿越的概念,都可以再處理得清晰一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演員表演的内在激情,在整個表演中包括外在的情感、台詞的表達還有歌唱的狀态,都需要這種内在激情去支撐,這些細節也會直接影響到台下觀衆的欣賞體驗。”

“這樣一個既有人物特點,又有鮮明本土元素,更有厚重紅色文化核心的兒童劇作品,期望各級主管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援和幫助。”王曉鷹由衷地表示:“《大豆謠》也值得創作者傾注更多的情感和想法,讓這部作品更飽滿地表現出其濃厚的詩意和情感,讓這部作品越走越遠,讓這樣一顆小小大豆生發出來的藝術生命和蘊含的思想價值傳播得更遠。”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唱響紅色歌謠 傳承紅色精神 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情動金城

國家話劇院王力夫領銜出演

新版紅色經典兒童劇《大豆謠》自2021年11月初開始劇本創作,經過七易其稿的反複修改打磨,最終以全新的故事講述方式呈現了一段溫暖動人的紅色記憶,是一部對解讀和傳頌紅色精神極有意義的作品。該劇由王曉鷹擔任藝術指導,上海趙以文化傳播工作室導演趙以擔任編劇并執導,市文研中心主任、國家二級編劇鐵燕擔任編劇及策劃。

在此次全國巡演陣容中,特邀了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的王力夫飾演羅雲鵬,他曾領銜主演過話劇《三灣那一夜》《那拉提戀歌》《大宅門》等優秀作品。此外,由蘭州戲曲劇院演員那昆、蒲建民分别飾演王洛賓和大朋友(胡潤寶),老年羅力立、樊桂英則分别由蘭州大劇院國家二級演員路莉、張麗飾演,童年羅力立則由蘭州市第三十五中學生達淩潇飾演,劇中其他角色均由蘭州大劇院演員飾演。

據了解,蘭州站演出結束後,新版紅色兒童劇《大豆謠》全國巡演将于9月7日14時30分和19時30分在北京二七劇場為到場觀衆獻上兩場精彩演出。

“北京是中國的文化中心,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曆史底蘊,此次全國巡演亮相北京對于新版兒童劇《大豆謠》意義重大。”該劇編劇、策劃,蘭州市文研中心主任、國家二級編劇鐵燕告訴記者:“這是一次本土紅色舞台藝術精品重要的展示機會,既可以突出展現‘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與羅雲鵬等老一輩革命先烈頑強抗争的英勇畫面和感人情境,同時又可以生動呈現‘西部歌王’王洛賓在獄中與羅力立的極具傳奇色彩且鮮為人知的故事,向北京觀衆表達蘭州本土藝術創作中堅守紅色信仰、追尋先烈足迹、弘揚紅色文化的堅定信念。”

* 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供稿

文/李超 圖/李超 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