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留學博士槍殺導師,2個高知的悲劇帶來什麼警示?如何預防?

作者:晴日心理何日輝

本文字數約:5694 字

閱讀時間約:7 分鐘

本文章節:

01、中國留學生博士在美國槍殺導師

02、殺人動機很可能源于偏執型人格障礙

03、上司如何與下屬相處,避免被報複?

04、做到這4點,防止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中國留學博士槍殺導師,2個高知的悲劇帶來什麼警示?如何預防?

中國留學生博士齊太磊槍殺導師,被控犯有一級謀殺和校内持有槍支罪,圖檔來源于網絡

01、中國留學生博士在美國槍殺導師

前天(8月28日)下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發生一起槍擊事件,該校應用實體學系副教授嚴資傑被擊中死亡。犯罪嫌疑人齊太磊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博士在讀,目前他已被捕,作案動機尚不明确。

據最新消息,齊太磊已正式被控犯有一級謀殺罪,不允許被保釋。如果罪名成立,齊太磊将面臨終身監禁。

從媒體報道的相關資訊來看,這場槍殺案很可能源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恩怨”,齊太磊長期對嚴資傑感到不滿,最後積怨化作憤怒,在實驗室對嚴資傑連開數槍,釀成悲劇。

據報道,受害者嚴資傑有着豐富的學術經曆,他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此後赴美繼續研學并任教,主攻研究光學和納米材料。

在發生這起槍殺案後,嚴資傑身邊的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比如與嚴資傑一起攻讀博士的陳南湖在懷念他時說,“嚴資傑是個陽光溫和的人,充滿微笑......當得知嚴博士生前一直擔心他學生的精神狀況時,我特别心碎。”

據網傳資訊,嚴資傑很早就發現齊太磊有精神心理問題,并上報了學院,但可惜并沒有引起學院的高度重視。

而犯罪嫌疑人齊太磊也是學霸級别的存在。他出生在河南封丘的大沙村,在2010年的聯考,他與弟弟都考了624分,還登上了報紙,兄弟倆成為了全村的驕傲。

中國留學博士槍殺導師,2個高知的悲劇帶來什麼警示?如何預防?

圖檔來源于網絡

随後,齊太磊被武漢大學實體科學與技術學院錄取,于2015年大學畢業。此後,他一直專注于學術研究,還曾在南方科技大學和蘇州新材料研究院工作過。

2021年,齊太磊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取得了材料科學碩士學位,第二年又加入了嚴資傑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實驗室。事發時,他正攻讀博士二年級,從事納米粒子合成和光學捕獲的研究。

在發生槍擊案之前,齊太磊經常在社交平台上發牢騷、表達強烈的不滿情緒。

比如他說,“對于一個博士生來說,每天關注工作時間實在是太幼稚了……我知道很多人都想讓我向他們展示:在工作、一直在工作。但是,不行……那根本就不是人。”

“這群人要麼說我懶,要麼力證我努力工作,而不是告訴我他們在試圖消費我的隐私。我判斷他們隻是為了告訴我的 PI,然後通過講故事來控制我。”

“在美國,欺淩似乎是一個問題。人們往往不會在第一時間制止他們。”

從這些話可以看出,齊太磊對他的工作狀态、人際關系都非常不滿意,他甚至可能遭受過校園欺淩。

不過,齊太磊也有積極、正性的一面。他經常自己做菜,并将成品照片分享到網絡上。他很想認識一些朋友,還熱情地發過交友貼,“想結交一些新朋友。我是一名二年級博士生,對納米粒子合成、光捕獲、自組裝、光譜分析和機器學習感興趣。日常瑣事上有點傻,談研究卻很熱情。如果有興趣,請聯系我。”

在發生槍擊案後,齊太磊老家的一位親戚王先生接受了媒體的采訪,“他小時候不淘氣,父母在村裡人緣很好。”

王先生表示自己和齊太磊父母很熟,齊太磊父母病情加重後,他家被列為了貧困戶,生前都有低保。齊太磊去了美國求學後,就沒有回來過,甚至前些年他父母去世的時候,他弟弟回來了,但他沒回來。

在王先生印象中,齊太磊并沒有精神疾病,是個正常人。發生這樣的事情,村裡人都感到很驚訝。

02、殺人動機很可能源于偏執型人格障礙

看到這起槍殺案,我想起了2021年發生的“複旦教師殺害學院黨委書記”一案。

2021年6月7日,複旦大學發生持刀傷人事件。該校數學系老師姜文華以割喉的方式,殘忍地将該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殺害。據網上傳聞,姜文化認為自己遭到了院上司的陷害、打壓,不但沒升遷的機會,還面臨辭退的絕境,最終失去理性,做出了極端的報複行為。

這個案件當時引發了極高的社會關注,很多網友認為姜文華确實犯下彌天大罪,但如果能夠留他一命,讓他在監獄裡度過餘生并繼續從事數學研究,甚至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一些貢獻的話,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這個案件已經在今年5月一審開庭,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姜文華的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直到目前,審理法院還沒有宣判結果。

上面這兩起悲劇看似毫無關聯,但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無論是中國留學生槍殺導師案,還是複旦教師殺害學院黨委書記案,這都是進階知識分子之間的沖突與沖突不斷演變後所發生的悲劇,而且,受害人與施害人的關系都是上司(leader)與下屬。

最重要的一點是,姜文華及齊太磊都符合人格障礙的3個特征:嚴重缺乏自我檢討能力、嚴重缺乏同理心,以及行為遠遠超出社會規範。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都屬于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

生活中有很多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屬于“悶葫蘆”類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比如反複被人嘲笑、排擠,導緻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内向。

他們在生活中經常默不作聲,但當與别人發生沖突與沖突而情緒爆發時,往往會做出令人震驚的行為。

姜文華、齊太磊形成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背後,肯定也有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不過,除此之外,這還跟他們自身非常優秀,從小到大經常遭受别人的誇獎,慢慢變得自以為是、内心自傲自負有關。

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曾因學習成績優秀而受到過度誇獎,并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尤其是曾因聯考成績優異而上報紙、成為全村驕傲的齊太磊,他的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更加強烈。

是以,雖然姜文華和齊太磊在學術上确實優秀,但他們對自身的能力也有過高的估計,而且很可能在為人處世、人際關系處理方面比較“稚嫩”,情商較低,與别人相處時容易給人留下高傲自大、不願意聽取别人合理化建議的印象,進而容易引發人際沖突與沖突。

而從客觀角度來說,每次與别人發生的沖突與沖突都對他們都會造成心理傷害,這使得他們更加敏感、多疑,容易将别人的好意當成壞意。

而且,他們往往不會深刻地檢討自身存在什麼問題,而是把責任一味推卸給别人,出現完全的外歸因模式,内心更加憤怒,強烈的負性情緒越積越多。

一旦這種強烈的負性情緒到達臨界值時,他們會失去理性,萌發極端報複的念頭。由于他們的智商很高,在實施犯罪行為前往往會想好作案手段,甚至會反複模拟、踩點。是以一旦真正實施,其犯罪成功率是極高的。

他們往往也不會心存僥幸,而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自己會前途盡毀,家人會受到牽連。可他們不管不顧,隻想發洩出心中憤怒。

而且,齊太磊的父母已經去世了,他的弟弟遠在國内,且已經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和其他親戚的關系也比較疏遠。是以,齊太磊在決定惡性報複之前,他不太需要顧及到家人的感受,“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是他作出極端行為的原因之一。

是以,姜文華及齊太磊在犯罪後,很快就被警方逮捕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掩蓋犯罪行為或逃跑。否則憑他們的高智商,很可能會像北大學子吳謝宇一樣進行周密策劃,在殺人後逃之夭夭,隐姓埋名,警方就不得不花費更大的精力與時間将他們緝拿歸案。

而且,一般來說,重度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在犯罪時隻會針對與自己有過節的人,冤有頭、債有主,他們不會将仇恨、憤怒泛化到周圍的人身上、傷害無辜。

不過,我們必須申明,雖然我們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姜文華及齊太磊患有重度偏執型人格障礙,但這不能成為他們減輕罪罰的理由。相反,他們必須為自己犯下的殘忍罪行接受嚴厲的法律懲罰!

我們之前分析了姜文華極有可能被判死刑。但其實很多網友們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國家培養一名科研人員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這名人員犯下了罪行,固然必須接受法律的懲罰。但網友們都希望國家已投入的人才培養資源不要浪費,如果姜文華能夠在監獄中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可能可以部分彌補他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姜文華可以真誠道地歉、忏悔,盡力對受害者一家作出民事補償和精神彌補,争取獲得受害者家屬的諒解。

當然,這隻是網友們的一個美好願望。姜文華有重度偏執型人格障礙,他幾乎沒有自我檢討的意識與能力,指望他真誠道地歉、忏悔,這是很難實作的。

而且,很多網友之是以能夠共情姜文華,希望姜文華能夠不被判死刑,僅僅隻是因為這些網友在工作中曾遭受過上司的打壓,他們覺得姜文華的報複雖然違背法律,但在情理之中,是以對他心生憐憫。

但這部分網友并未意識到重度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對社會的危害。而且,姜文華的上司到底有沒有對他惡意打壓、對他不公?這還沒有得到證明。

如果姜文華沒有被判死刑,他在服刑期間又遭受了新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他可能會更加憤怒,甚至會将仇恨對象泛化至整個社會,形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如果他有機會出獄并再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很有可能作出報複社會的行為,無差别地傷害無辜的社會大衆。

是以,鑒于重度人格障礙患者缺乏真正的自我檢討的意識與能力,我們一直強調,對于這部分犯罪者,相關機構要重判、快判!

03、上司如何與下屬相處,避免被報複?

作為機關或企業中的上司、管理者,應該怎麼跟下屬相處,才能盡量避免像上述兩起悲劇中的極端報複?

第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上司者心中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有偏執型人格傾向的人對公平、公正特别敏感、特别在意,一旦覺得自己遭到了不公平對待,很容易立刻感到非常委屈、憤怒。

當然,有些事情涉及多方面因素,上司者也難以做到絕對的公平。又或者有些事情其實已經相對公平了,但個别下屬還是産生了一些誤解或扭曲了解,内心不滿。

這時上司者最好誠懇地跟這些下屬深入溝通,安撫他們的情緒,引導他們恢複理性,或者在其它方面适當地給予他們一些補償,甚至是私下提供一些生活層面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并沒有被輕視。

第二點,無論在什麼場合,處理什麼問題,最好給這部分人留有面子。

能夠私下溝通并解決的問題,最好跟他們單獨溝通。而且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充分利用“良性溝通三步曲”,先了解他們,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苦衷,再引導他們積極地配合,解決問題,實作提升。

如果有時難以避免需要公開指出他們的問題的話,也要注意說話的分寸,不要太針對其個人,而要對事不對人。上司者甚至可以在公開指正他們的同時,先認可他們的優點和工作成績。這樣,他們更能感受到自己被了解和尊重,而且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見。

總之,上司者不能居高臨下、不留情面地把這部分人狠狠地批一頓,否則很容易引起沖突與沖突,導緻他們心生怨恨。

第三點,如果上司者已經跟這部分人産生沖突與沖突了,千萬不要火上澆油、添油加醋,否則他們可能會失去理性,采取極端的報複。

而且,如果這部分人學曆高、智商高,他們的犯罪成功率往往也較高,懂得提前謀劃,甚至有所僞裝。要是上司者跟他們的關系已經僵化了,那一方面要想辦法緩和關系,多給予他們認可。另一方面,最好提高防範意識,盡量避免跟他們單獨相處,降低風險。

在“複旦教師殺害學院黨委書記”一案中,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就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内被下屬教師殺害的,他事先對此毫無防範。

第四點,如果上司者有人事決策權,最好在面試或試用期時就識别出這部分有人格障礙的群體,并盡量不予聘請。

這就要求上司者要掌握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至少要懂得初步的識别,而且在拒絕聘用時,要懂得委婉地、正确地表達出來,不至于激怒對方。

其實,如果上司者做得更好、更深入一些的話,除了要學會識别人格障礙患者、懂得與他們友好相處之外,還可以赢取這部分人的認可和充分信任,然後引導他們要意識到自己的人格異常,加強自我檢討,并在必要時可以積極尋找深度的心理幹預。

在這次事件中,嚴資傑雖然已經識别出齊太磊有精神心理問題,但他并沒有掌握相應的知識,更沒有作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而是一味寄希望于上報學院後,學院能夠進行處理。

但他并沒有等到學院的處理結果,而悲劇就已經發生了,令人十分惋惜!

04、做到這4點,防止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每一次發生這樣極端的案件時,除了被害人及其家庭受到無盡的傷害之外,其實兇手及其家庭也會受到巨大的負面沖擊。犯罪者的父母往往會痛心欲絕,整個家族都蒙上沉重的陰影,受到外界的指責,兇手本人也賠進了這輩子的前途和人生。

而且,在“中國留學生槍殺導師”和“複旦教師殺害學院黨委書記”這兩起案件中,兇手都是學業非常出衆的高學曆人群。

他們的家人肯定一度為他們而感到驕傲,他們曾是大衆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誰曾想到他們的人格已經逐漸扭曲,最後做出這種極端行為?

是以,希望廣大父母要從這類案件中得到警示,孩子的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人格健全、精神心理健康更加重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尤其注意以下要點,防止孩子以後走上不歸路。

第一,父母要有意識地自我檢討,是否曾對孩子造成過疊加性心理創傷。因為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偏執型的人格傾向,表現得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當壞意,容易被激怒。

那反過來說,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比較敏感易怒,那更要檢討自己對孩子造成哪些疊加性心理創傷,并趕緊改變、提升,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環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孩子的性格弱點自然會明顯緩解。父母不要将孩子的人格異常誤認為是“叛逆”,進而抱着僥幸心理、認為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這很可能會錯失幹預的良機,最終釀成大錯。

第二,父母不要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更不要總是給孩子灌輸“将來一定要出人頭、光宗耀祖”此類的觀念。

否則,好處是孩子可能會不斷努力,學習成績很好;但弊端是,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很大,把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外在表現看得比命還重。一旦他們在這些方面受到挫折,他們很容易難以調整心态,出現嚴重的情緒問題。

第三,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具備自我檢討的意識和能力。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父母在共情、傾聽孩子之後,還要引導孩子懂得事後複盤,從挫折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想辦法提升,盡量避免在同樣的地方摔倒兩次。這其實是幫助孩子建立高逆商的過程。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對身邊的人和事容易從負面角度去了解,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從更加理性、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第四,對于成績好、聰慧的孩子,父母尤其要注意避免對孩子過度誇獎,而要給予孩子及時的、具體化的肯定。

比如,父母不要誇孩子聰明,這容易導緻孩子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聰明,什麼困難都難不倒自己。相反,父母應該留意到孩子後天付出的努力,比如勤于練習、學會了良好的方法、有錯就改等等,具體地說出他們在哪個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可以繼續改善。

當然,即使父母自己注意了,但很多長輩、老師或其他人還是容易對優秀的孩子過度誇獎。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理性對待這些聲音,可以感激别人的善意,但不要把别人的誇獎内容當真,更不要飄飄然,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

尤其是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或榮譽時,父母要引導孩子不要把功勞都歸于自己,也要看到别的因素,比如時代背景、社會政策、别人的教育和幫助等等,作出更理性、更全面的歸因。

也就是說,父母要盡力引導孩子樹立“積極努力、順其自然”的心态,要有長遠的目光和時間思維的意識。

我們可以設立遠大的目标,并不斷為之而努力,但不要對某個階段的結果産生執念,認為非此不可。當遭遇挫敗,或者面對外界給予的鮮花和掌聲時,我們要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保持謙卑和良好的心态。

#華人博士生在美槍殺導師被捕# #家庭教育# #偏執型人格障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