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作者:達牛資訊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全球銅礦寡頭壟斷格局短期尚難改變,未來銅資源争奪日趨激烈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銅消費國,但國内銅礦資源貧乏,銅精礦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本文對全球銅礦資源分布與資本控制情況進行梳理,分析銅礦資源格局現狀與未來。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第一,銅儲量方面,南美智利秘魯資源豐富,中國銅資源貧乏。第二,全球各大銅礦山産量集中度一般,但是銅企産量集中度高,銅礦山被資本滲透較深,而且預計寡頭壟斷格局短期難以改變。第三,中國礦端話語權較低,在銅礦資源争奪日趨激烈的背景先,未來中國企業任重而道遠。

一.全球銅資源儲量分布

全球已發現和查明的主要銅礦有斑岩型、沉積岩型、岩漿硫化物型、火山塊狀硫化物型、鐵氧化物銅金型、矽卡岩型等六大類,分别占全球銅資源儲量的比重為69%、11.8%、5.1%、4.9%、4.7%和2.2%,合計占比為97.7%。世界上80%以上的銅是從硫化銅礦中提煉出來的,另外為數不多的銅礦是氧化銅礦,氧化礦主要用來生産濕法銅。最常見的銅礦是黃銅礦,一種銅與鐵的硫化物,礦石中三種元素的重量含量大緻相同。世界上大約50%的銅礦以這種形式存在。斑銅礦、輝銅礦是另兩類主要的硫化銅。

根據美國資源調查局2021年資料顯示,全球銅儲量共約為8.8億噸。從區域分布來看,世界銅資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個地區。從國家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智利、澳洲、秘魯、墨西哥和美國等,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智利、秘魯和澳洲三國銅礦儲量占全球比重為43%,其中智利占比高達21.52%。根據USGS的資料,截止到2021年全球銅儲量8.8億噸,智利2億噸、秘魯7700和澳洲9300萬噸。

圖表1: 全球銅資源分布簡圖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Mysteel,巴頓比格斯

圖表2: 2021年全球各國銅儲量情況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ICSG,巴頓比格斯

二.全球銅礦分布及産量情況

1.全球銅礦地理分布

目前已探明的世界銅礦資源約為8.8億實物噸,從地區分布看,全球銅蘊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共有五個:

(1)南美洲秘魯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脈西麓;

(2)美國西部的洛杉矶和大坪谷地區;

(3)非洲的剛果和尚比亞;

(4)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5)加拿大東部和中部。

全球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中新生代銅金帶(包括智利、秘魯、美國、加拿大、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巴巴新幾內亞等國)、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前南斯拉夫、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國等國)、中亞—蒙古古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烏茲别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中國等國)、中非砂頁岩型銅钴礦帶(包括尚比亞和剛果(金))、北美銅鎳硫化物集中區(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北美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加拿大)、中歐頁岩銅礦區(波蘭和德國)、西歐黃鐵礦型銅礦帶(西班牙和葡萄牙)、西伯利亞銅鎳硫化物礦區和砂頁岩銅礦區(俄羅斯)、亞歐黃鐵礦銅多金屬礦帶(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和其他銅礦區。

圖表3: 全球銅礦山分布情況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Woodmac,百度,巴頓比格斯

2.全球銅礦産量-過去十年全球銅礦産量平均增速2

過去十年全球銅礦緩慢增長。2012-2021年,全球銅礦平均增速為2%。2021年全球銅礦産量約為2090萬噸,較2012年增長約25%。

銅礦産量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美洲。2021年智利秘魯兩國産量合計占全球比例接近40%。智利為銅礦産量第一大國,2021年智利銅礦産量約為560萬金屬噸,占全球銅礦産量的28%,與其儲量占比相當。2012年以來,秘魯不斷加大對銅礦的投資,其境内優質礦山LasBambas銅礦在2016年成功投産。

2021年,秘魯的銅礦産量已達到220萬金屬噸,占全球銅礦産量的10.48%,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陸2021年銅礦産量約180萬金屬噸,占全球銅礦總産量的8.57%。大陸銅礦一般品位較低,均值在0.87%左右,其中斑岩銅礦平均品位僅在0.5%左右,其他類礦床較高,但也僅為1%左右。而智利四大斑岩銅礦平均品位達到1.68%,剛果海相沉積岩(變質)型銅礦床平均品位達到3.96%,尚比亞海相沉積(變質)岩型銅礦平均品位達3.06%。

2021年銅礦産量的增量主要來自于非洲、亞洲、拉丁美洲。2021年,非洲銅礦的銅産量253萬噸,同比增加10.4%,增量主要來自Kamoa、Timok等新增項目的産量釋放。亞洲銅産量443萬噸,同比增加9.2%,增量主要來自Grasberg、玉龍銅礦等新增擴建項目的産量釋放。拉丁美洲銅礦的銅産量933萬噸,同比增加1.6%,Spence二期等新增擴建項目帶來的增量被疫情、水資源問題等幹擾所部分抵消。歐洲銅礦的銅産量193萬噸,同比增加0.7%,增幅有限,主要由于LasCruces停止露天開采且2021年主要處理尾礦,Oktyabrski/Taimyrsky因地下水流入一度暫停采礦,且Norilsk選礦廠發生臨時檢修及計劃檢修。

圖表4: 曆年全球銅礦産量(萬噸)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ICSG,Mysteel,巴頓比格斯

圖表5: 2021年全球各國銅礦産量(萬噸)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ICSG,Mysteel,巴頓比格斯

圖表6: 各大洲銅礦産量(萬噸)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ICSG,巴頓比格斯

3.全球銅礦産量集中度一般

2021年全球前二十大礦山銅産量為773萬噸,約占全球礦銅産量37%。2021年全球前100家銅礦山銅産量約為980萬噸,約占全球礦銅産量47%。可以推測,全球銅礦山産量較為分散,大型礦山産量占比并不大,其中80家銅礦山産量合計全球占比隻有10%。

2021年全球前十大銅礦山分布為:Escondida;Collahuasi;Grasberg;ElTeniente;Antamina;Buenavista;CerroVerde;Morenci;Miedz;Norilsk。11-15名依次為Chuquicamata;Petaquilla;LosPelambres;LosBronces;LasBambas。16-20名依次為,Radomiro Tomic;Polar Division;Toquepala;Sentinel;Toromocho。前述20大礦山生産了全球大約40%的礦銅。2021年前20産量的銅礦山中隻有排名第14 位的LasBambas銅礦以第20位的特羅莫克山 (Toromocho)屬于中國公司。

全球最大銅礦Escondida銅礦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生産量占世界銅礦總産量的5.9%,亞洲最大的銅礦是印度尼西亞Grasberg銅礦,中國最大的露天銅礦是江西銅業旗下的德興銅礦。

而中國的冶煉産能占比以及消費占比都達到了50%,由此可見中國銅礦資源非常缺乏,話語權很低。2021年中國電銅消費量約為1340萬噸,而國内的銅礦銅産量隻有180萬噸。

圖表7: 全球最大礦山Escondida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巴頓比格斯

圖表8: 中國最大露天銅礦山德興銅礦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巴頓比格斯

圖表9: 全球前二十大銅礦山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Mysteel,巴頓比格斯

三.全球銅礦資本控制格局

1.全球銅礦被寡頭壟斷

從2021年全球前十大銅礦的權益來看,全球前十大銅礦幾乎被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嘉能可、必和必拓、自由港和日本财團瓜分完畢。智利國家銅業公司擁有排名4的ElTeniente銅礦和排名11的Chuquicamata銅礦以及排名16的Radomiro Tomic;嘉能可擁有排名2的Collahuasi銅礦44%權益和排名5的Antamina33.75%權益;必和必拓擁有全球最大銅礦Escondida銅礦(57.5%)和排名第5的Antamina銅礦(33.75%);自由港擁有排名第3的Grasberg銅礦、排名第7的CerroVerde銅礦和第8的Morenci銅礦。

從地理位置來看,全球二十大礦山中智利占了7個,秘魯占了5個,這也再一次說明全球銅礦資源地理集中度非常高。但是随着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資本滲透逐漸進入資源國,歐美大型集團開始控股各大礦山,銅礦隻是其中這些跨國集團資本滲透的冰山一角而已。

2.礦業巨頭嘉能可

以礦業巨頭嘉能可為例,其發家史就是跨國貿易巨頭成長和全球收購的曆史。從成立開始嘉能可一刻也沒有停止收購的步伐,其觸角伸向了進入原油、金屬礦石、谷物等資源品。2011年上市之後,更是加快了收購步伐。2013年收購 Xtrata,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生産集團,實作“資源+貿易”的強強聯合。(2011年積極收購LME倉庫,與摩根大通、高盛等國際投行以及托克等大貿易商通過控制LME倉庫操縱現貨升水牟利)

2003年美聯儲準許花旗集團旗下著名的商品期貨交易部門Phibro進行實物能源市場的交易,進而開啟華爾街投行全面介入大宗商品實物以及衍生品交易的大潮,才使得嘉能可為代表的大宗貿易商能與華爾街投行一道,使得聯合操縱倉儲等相關的商業模式大行其道。2010年以後,伴随着更加嚴格的監管,諸如美聯儲對投行參與大宗商品實物交易的規定開始逆轉,以及LME對倉庫出庫的新規等,迫使高盛、巴克萊、德銀、摩根大通等大銀行們紛紛選擇了退出、出售或重組商品交易部門和相關實物資産。

這也成為2010年以來,嘉能可、托克(Trafigura)、維多(Vitol)、嘉吉(Cargill,全球最大糧食貿易商)、Mercuria(瑞士能源貿易商)等全球頂級大宗貿易巨頭在大宗商品的貿易份額擴大,以及接盤實物資源資産的一個重要背景。

截止到2021年,嘉能可在南美、非洲、澳洲多地擁有共計13個銅礦,分别是南美洲的Collahuasi、Antamina、Antapaccay、Lomas Bayas、Alumbrera、Punitaqui,非洲的Katanga、Mutanda、Mopani,及澳洲的Mount Isa、Ernest Henry、Townsville、Cobar。

3.日本财團-隐藏在全球礦業背後的觸手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十大銅礦裡,日本财閥參股5座,分别是:排名第1的埃斯孔迪達Escondida銅礦(12.5%權益);排名第2的科亞瓦西Collahuasi銅礦(12%權益);排名第5的安塔米納Antamina銅礦(10%權益);排名第7的賽羅佛耳迪CerroVerde銅礦(21%權益);排名第8的莫倫奇Morenci銅礦(28%)。

不僅銅礦,日本财閥無所不在,如鐵礦石,日本三井擁有巴西淡水河谷15%的股份,在澳洲,三井和力拓共同擁有西澳洲兩座礦山,與必和必拓擁有的礦山也有5座。與中國不同,這些财團大都是民營企業,日本三井、三菱、住友等财團,成為隐藏在全球礦業背後的觸手,不知不覺間打造了一個礦業帝國。

經曆過掠奪式的資源擴張後,戰敗的日本開始反思,開啟了“滲透”式的全球資源再配置設定。政府從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援和促進在海外建立礦産資源供應基地。如前期風險程度最高的勘查工作(選點工作),經費全部由日本政府承擔,後續鑽探和勘探工程政府補貼50%;海外礦産勘探,政府提供貸款額為所需總資金數的50%,若項目失敗或遇天災、戰争等事故,可減免貸款本金。

日本跨國礦業公司多采用“參股不控股”、“以協作求發展”的方式參與全球礦産資源争奪,通過與國際投資機構、跨國礦業公司及資源國公司合作,分擔風險,同時在礦産資源全球配置中占據有利位置。滲透模式及産業鍊和地區協同。日本企業提供技術、資金、運輸等基礎服務,換取股份和礦産資源。日企掌握資源量可能較少,但滲透整個産業鍊,進而上下協同,實作利潤最大化。

4.中國礦端話語權偏弱

2021年中國主要7家銅礦企業礦銅權益産量約為144萬噸,全球占比隻有7%,而且這些産量來自海外并不多。這與中國銅消費量相去甚遠。

全球銅礦主要被寡頭壟斷,中國礦端話語權偏弱。必和必拓、力拓、自由港、智利國家銅業等少數公司控制着全球大部分銅資源,因而市場定價權也多被這些行業寡頭掌握。2021年,全球前30大銅企銅産量1527萬噸,占全球礦銅産量的73%。2021年全球前二十大礦業集團礦銅産量為1368萬噸,占全球礦銅産量的65%。

從全球礦山的所有權歸屬可以明顯看出,歐美國家對于銅礦資源的控制程度遠高于亞洲國家,特别是中國。這也意味着在銅産業鍊上,中國的話語權還有待提升。其中,美國控制的銅礦資源全球占比超過9%(注:還有小型集團不在表中),加拿大控制的銅礦資源全球占比超過8%(Hudbay 4.9%以及Newmont Mining1.6%不在表中),英國控制的銅礦資源全球占比達到6.7%。作為全球最大的銅需求國,未來大型礦業集團海外并購之路還任重道遠,當然最近幾年紫金礦業、江銅集團、五礦等企業都有開始對海外礦山進行股權收購。

圖表10: 全球主要銅礦企業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Mysteel,巴頓比格斯

圖表11: 中國銅礦産量(萬噸)

一文讀懂全球銅礦格局曆史、現狀與未來

資料來源:ICSG,Mysteel,巴頓比格斯

5.銅礦寡頭格局無法改變,未來資源争奪更加激烈

未來銅礦資源争奪仍會繼續,提升産業鍊控制權是重點。2019年6月11日,美國國務院釋出《能源資源治理倡議》(ERGI),文中指出,美國将與倡議成員國共享采礦專業知識,以幫助他們發現和開發锂、銅和钴等礦産,并就管理和治理架構提供建議確定其行業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美其名曰,是幫助開發資源,其實質是變相的掠奪資源。

據悉,加入該倡議的國家包括剛果(金)、尚比亞、那密比亞、波紮那、秘魯、阿根廷、巴西、菲律賓和澳洲,這些國家有的被稱為“世界原料倉庫”、有的被稱為“戰略金屬儲備庫”、更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目前國有全資的智利國家銅業是全球最大的銅礦資源控制企業,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是三大主要生産商來源地,銅礦企業兼并收購、跨領域投資規模日漸增大。由此可見,未來銅礦資源格局短期内不可改變,大型銅礦企業并購仍會出現。

中國是全球銅礦資源最大的需求國,國内資源緊張,銅礦資源對外依存度高。在目前及未來全球銅礦資源寡頭壟斷的格局下,要想解決銅礦供需沖突,中國企業任重而道遠。對這場資源争奪戰,筆者提出三點粗略的看法:

第一,在銅礦儲量和生産格局中,南美地區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國企業應加強并擴大與南美國家,尤其是智利和秘魯,同時加強與當地本土企業的項目合作,如與智利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國家銅礦公司。

第二,繼續向國際化企業邁進。中國礦業集團與大型國際化礦業公司相比,人才、資金并不是關鍵的差距,重要的是公司經營管理水準和發展理念。企業管理層要高瞻遠矚的眼光,同時有國際化視野和理念來統領企業。

第三,完善供應鍊,走輕資産道路。和嘉能可等礦業巨頭不同,托克通過輕資産化營運也在大宗商品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其鋁鉛鋅貿易體量占全球接近5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