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得不談的“教育焦慮”
中年人的飯局,好像難免聊到孩子的教育。
前天一群各行各業的朋友聚會,原本大談時代的氣氛、百業維艱,不知怎麼話題忽然就轉到了“教育焦慮”。
一個原本兩個孩子都在北京讀國際學校的朋友說,今年已把太太和孩子送去新加坡,因為北京的國際學校外教流失越來越嚴重,課程限制也越來越多,很多不确定性。
這個數字,讓一桌人都停頓了幾秒,陷入沉默。
02青少年抑郁率激增
并不是聳人聽聞。
這半年,我在和不同的朋友會面時,都聽到了類似的資訊:
某國内頂尖高校做學生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有的學院,五個學生裡就有一個需要家長陪讀或者勸退、休學,都是因為焦慮、抑郁。
一個曾在著名中學擔任心理老師,後專職從事心理咨詢的朋友說,這兩年青少年抑郁症咨詢的需求激增,病症的嚴重程度也加深了。一些以前隻接成人來訪的咨詢師,這兩年都開始接待未成年人來訪——實在是需求太大了。
她的來訪裡,年齡最小的是國小生,而國中生的數量最多,也有面臨聯考的高三學生。不僅有北京的孩子,還有外省超級中學的孩子。
她說,很多家長直到孩子重度抑郁不能去上學了,還不願意承認孩子心理出了問題,“家長覺得什麼都挺好的,怎麼就成了這樣呢?他們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能回去上學?”
03家長想法太“烏托邦”?
我問咨詢師朋友,到底是為什麼?
曾至少有三、四個孩子通過奧賽入讀人大附中的朋友來找我,說:現在的人大附中,孩子都特别優秀,特别全面,老師從來不會以成績、分數論人,素質特别高,提倡全面發展,孩子之間也不是競争關系,很友好親密……
我相信這是幾位家長真實的感受。也相信,經過幾十年發展變化,在彙聚全中國、全北京最好資源、最好生源的學校,有空間、有能力做到這樣。
隻不過,我還是會覺得,家長的想法、感受會不會太“烏托邦”了?
以我們幾十年來在中國社會的切身體感,總覺得有參差的部分被忽略,被遮蔽。那些失語者到底經曆了什麼?
勝利者擁抱勝利,班級前20名對後20名可能很難共情。
04“現在的孩子太孤獨了”
因為有在著名中學當老師的經曆,也接觸過大量學生家長,咨詢師朋友告訴我,她覺得無法從學校的單一角度來看青少年抑郁率高漲的問題。
學校、家庭、整體社會環境的共同作用,才造成了現在孩子的心理困境。
高競争的學業環境隻是其中一個方面。其他重要因素還有:
家庭情感聯結的缺失、斷裂,家庭評價體系的kpi化;
在真實世界中與同齡夥伴自由社交的缺乏;
高速發展社會,普遍“恐弱”、“恐慢”心理的傳導;
童年創傷在一個不适應的高壓環境中被誘發……
她尤其感慨的是:“現在的孩子太孤獨了。”
這一代孩子所面對的孤獨,在暑假裡我深有體會。
回想我們的童年,放學後、放假時,幾乎都不需要爸媽管,社群裡到處是同齡的孩子玩,今天我去你家,明天你來我家,一人胸前挂一片家門鑰匙。
現在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社群感越來越弱,即便是同一所學校的孩子,也分散住在隔着幾條馬路的不同小區裡,暑假要約一兩個固定的玩伴,非常難。經常還需要家長出馬、協調。
很多次我給漾漾同學家長發微信:今天幾點可以一起玩嗎?回複都是,唉呀今天幾點幾點有課。小孩子要湊到都有空的時間很不容易。
一個同學的媽媽跟我說,她家孩子在小區裡隻有一個固定玩伴(有空出來玩的),但那個玩伴晚上也有課,隻有下了課以後,九點才能出來玩,以至于兩個孩子隻能從晚上九點玩到十點半。
課外班甚至成了有些孩子僅有的社交時間,因為不去課外班都碰不到同齡小孩。
但課外班那種大人設計、安排的環境,跟孩子之間的自由交往、玩耍是非常不同的,也是完全無法替代的。可以說隻有自由玩耍,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建立自我認知,找到自己在群體中獨一無二的位置。
05多一些空間給幼小的生命成長
前段時間刀郎新歌《羅刹海市》現象級地刷屏。這歌有點陰陽怪氣,可是好像獲得了大衆山呼海嘯的共鳴。
共鳴什麼呢?明明知道是錯的、假的、醜的、違背真實、違背客觀規律的,卻因為“大家都如此,隻有如此才能成功,才能被表彰、誇贊、得道升天”,于是人人被卷入,連标準都颠倒過來,被奉為圭臬。
有人說,當下的教育也是如此。太多“你隻能”、“不得不”。就像“雞娃”——給小孩打雞血——這樣顯而易見反人性的詞語大行其道,成為約定俗成的公共語彙、教育背景音。
身處其中,我深知很多父母的糾結無奈、左右為難。劇場效應下,坐在後排的人看到前排都站起來了,自己還坐着紋絲不動——這是對他們太高、太不切實際的期待。
可是,保持足夠的覺知,這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當人家父母,總要用肩膀扛起那道閘門,多放一些光亮、空間、自由的空氣,提供給幼小的生命成長。
他說:這一系列的素質沒有什麼捷徑可以達到,隻能依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包括孩子與父母,與同伴,與教師。
牢記這一點,我們才能在選擇時提醒自己——什麼更重要。
寫在後面:
下禮拜開始,全國各地就要開學了,孩子上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接受教育僅僅是為了擷取知識、在考試上取得好成績嗎?隻關注分數和成績,缺乏對孩子心靈的關照,會給孩子的精神健康帶來了極大影響。
資料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的檢出率是24.6%,差不多每5個孩子裡面就有1個有抑郁症的問題,并且抑郁症正在普遍化和低齡化,調查結果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