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地|“莎莉阿姨”在博物館的1700小時

作者:新華社客戶

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

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

“要聽講解的觀衆朋友請到我身邊來,我們的志願講解馬上就要開始了!”

上午十點半,72歲的盧莎莉在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的展廳熱情地招呼着大小朋友。正值暑假,她的身邊不一會兒就圍滿了人,盧莎莉清了清嗓子,正式開始這一天的志願服務。

盧莎莉是一名志願者講解員,也是粵博志願者隊伍中最年長的一位,從事志願講解已經整整10年。在博物館裡,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莎莉阿姨”。

花地|“莎莉阿姨”在博物館的1700小時

盧莎莉在粵博門前留影 羊城晚報記者賀全勝 攝

盧莎莉在16歲念高一時,因故臨時中斷了學業,後來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此後便在部隊裡錘煉了17年。直到1984年盧莎莉才轉業回到了地方。她在南京解放軍四五四醫院做過幾年助産士,因為能歌善舞,當時經常受邀參加不同宣傳隊的文藝演出。

1981年,她調回了老家廣州的一五七陸軍醫院工作。轉業後的她,先後在政府文化部門和房地産公司工作過。

無論哪份工作,盧莎莉都嚴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她還抽出時間自學文化課,報名參加了廣東省第一批自學考試的學員,拿到了大專文憑。

2001年,是盧莎莉人生中極為低落的一年。由于公司業務的調整,她不得不拿着微薄的終身俸提前退休。此時,卻正是她身患孤獨症的兒子病情最嚴重的時候。

盧莎莉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兒子是她和第二任丈夫所生。“他有自殘傾向,有時還會傷害周圍的人。”盧莎莉說,為了給孩子看病、吃藥、請護工,她不得不開始自主創業。好在有家人的幫助,她和兒子的生活才得以穩定下來。

在照顧兒子的同時,盧莎莉開始走進博物館做起志願講解員,還報名去上舞蹈課、參加合唱團。周圍人都說她“真不嫌累”,她卻說:“我隻是力争把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而且,與同齡人坐到一起,大家經常會聊起“終身俸有多少”“哪種藥管用”“今天的肉菜有沒有漲價”之類的話題,她也不喜歡,與之相比,她更願意和年輕人待在一起,談曆史故事,談中外人文。

盧莎莉文化水準不算高,骨子裡卻是熱愛文藝的。她覺得這一路雖然走得辛苦,卻“還算從容”。

盧莎莉喜愛陶瓷,來到博物館後她的第一份志願講解工作就是從陶瓷展廳開始的。

她回憶說,最開始,她和大多數新人志願者一樣,隻是把講解詞生硬地背下來,照本宣科,并沒有進一步去了解文物的内涵。有了經驗後,她才開始查閱更多資料來充實講解内容,并嘗試采用啟發式的提問跟觀衆互動,然後再講述文物背後的曆史故事。

就這樣,盧莎莉的講解慢慢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盧莎莉認為,要講解得好,就要把每一份講解詞吃透,讓觀衆喜歡上你的講解。

10年來,盧莎莉完成了700多場講解,平均每周兩場,累計志願者時長達1700多個小時。

但第一次走進展廳時的緊張和不自然,盧莎莉到現在還記得。“那時候不太會講,講得也慢,很多地方不知不覺就漏掉了。”除了内容生疏,當時最讓盧莎莉苦惱的,是觀衆對陶瓷展覽的關注度不高。

與如今的“博物館熱”相比,10年前的博物館可謂冷清。盧莎莉回憶:“定時講解需提前在展廳門口等着觀衆來,如果超過半個小時都沒有觀衆,那麼這場志願講解就自動取消了。”

那時,隻要看到有觀衆出現,盧莎莉就會立刻上前,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講解服務。不像現在,到了定時講解時間,早早就有觀衆在展廳門口等候着講解員了。她開玩笑說,以前要自己去“抓”觀衆,現在反而要被觀衆“追着跑”。

10年來,她收獲了一大批“粉絲”朋友。“有時候我剛走到展廳門口,從業人員就告訴我‘已經有觀衆在等你了’。這個時候,做志願講解員的幸福感便會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盧莎莉說,志願者們在博物館的志願服務非常純粹,沒有任何的報酬,熱愛就是唯一的驅動力。“走進展廳的時候,我的心一定是沉靜的。整個人都沉浸在展覽裡,和它融為一體,我覺得這樣才能講解得好。”

花地|“莎莉阿姨”在博物館的1700小時

盧莎莉在講解中 羊城晚報記者賀全勝 攝

盧莎莉喜歡挑戰,做志願講解員讓她樂在其中。

粵博的展覽通常分為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兩類,臨時展覽幾個月更新一次,作為講解員,每參與一個新展的講解,就必須要經曆一次新的考核。碰到喜歡的臨展,盧莎莉總要去試一試。

“很多次考試我都隻是踩過了及格線,老師們就說我‘中獎了’。”尤其是現在年歲漸高,記憶力遠不能跟年輕人相比,盧莎莉卻還能跟年輕人一起競崗,讓人不得不佩服。

“腦子裡的知識總在跳來跳去,這對我是最難的。我拼命地背講解詞,卻又馬上會忘掉。”在講解過程中,偶爾碰到拗口難記的專有名詞時,她便會頓一頓,幾秒鐘後想起來了再馬上告訴觀衆。

盧莎莉說:“每一場講解完成後,我自己都會複盤一下,發現有哪些地方講漏了,就趕緊做功課查缺補漏,争取讓下一次講解更豐富。”

她已經參加了好多場臨展講解。單是今年,就參與了《年畫裡的中國》《綻放: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等展覽的講解。

在《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廳内,觀衆如果遇到她,就會聽到她從舊石器時代講到蘇美爾文明影響時期,再到亞述、古波斯、羅馬等政權的相繼統治時期……結合展廳文物,古老神秘、重疊交錯的古叙利亞文明被她娓娓道來,總能讓人聽得入神。

一場近兩個小時的講解結束,盧莎莉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疲憊,誰也看不出她已經72歲。為了讓自己狀态線上,盧莎莉養成了每天晨跑5公裡的習慣。她說:“身體硬朗,做起事來才更加精力充沛、充滿朝氣。”

去年,盧莎莉的兒子突然在某個淩晨發病,不幸離世。與兒子朝夕相處了三十多年,突然而至的分離讓盧莎莉有些恍惚。

但她自我調整了一段時間,很快又重新回到了熱愛的博物館,穿着自己喜歡的裙子,和博物館的朋友們聊着天,給更多觀衆親切地講解着。

她說:“在粵博做志願者給了我很多,我應該感謝博物館。”有人問她,還會在博物館講解多久時,她總是回答:“隻要身體允許,我希望能一直講下去。”

原文刊載于《羊城晚報》2023年08月27日 A08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藝圖、視訊/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賀全勝 王炯勳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校對 | 蘇敏

編輯:易芝娜

繼續閱讀